葛红林:当前铝产业绿色发展的形势和对策

2024-05-20   来源:中联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产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铝产业的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我国电解铝用能的优化布局。2017年我国确立了4543万吨产能天花板,通过实施产能等量置换政策,基本淘汰了能源消耗高、废物排放量大、综合生产成本高的电解铝冶炼产能。电解铝企业加快向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丰富的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区转移和聚集,有效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加快了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增大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使用量。电解铝行业过去那种“煤-电-铝”联营模式显然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行业自备电厂建设已基本停止,包括风电、光伏等在内的网电保障比例明显增加,为进一步利用清洁能源创造了条件。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解铝清洁能源比例增加至24.4%,比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绿电铝产量1015万吨,已基本完成国家2025年电解铝清洁能源比例达到25%的目标要求,2030年30%以上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三是加快了再生铝的扩大利用,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铝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发展循环经济,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2023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已达到950万吨,比2013年的520万吨几乎翻了一倍,碳排放强度大大降低,预计未来几年再生铝产量还将逐年增加。

四是加快了铝基新材料开发,进一步助力“新三样”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以来,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发展强劲,成为我国外贸及经济增长新亮点,也是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变革的“排头兵”。为满足“新三样”需求,铝加工企业不断自主创新,在细分市场涌现出一批佼佼者:如汽车轻量化铝材领域的中铝高端、魏桥、南山、亚太、豪美、三星等;电池箔领域的鼎胜、华北铝、中基、神火等;光伏型材领域的永臻等。铝产业为“新三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五是加快了低碳铝材出口步伐,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铝材产品出口体量大,2023年铝材及铝制品合计出口809万吨,处于历史高位。随着我国绿电铝和再生铝使用比例不断提升,大大降低了铝材及铝制品碳排放,增加了苹果、奔驰、宝马、利乐、可口可乐等全球高端用户对我国低碳铝的需求,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出口效益,国际竞争力又得到大幅提升,有力助推我国铝材和铝制品高水平出口。

六是加快了绿色低碳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协会服务质效。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动作为,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并发布《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低碳节能改造项目征集及低碳技术推广,编制《有色金属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成立绿色产品评价中心,发布《绿电铝评价及交易导则》,开展全国首批次绿电铝产品评价;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电解铝碳排放核查核算、配额方案分配等研究,加快推进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

尽管,我国铝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需要加快克服制约低碳绿色发展的问题:一是从资源禀赋和发电量看,当前我国用电结构仍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仍占电力总装机的一半左右;二是目前风电、光伏等都属于间歇性电源,水电也存在不确定性,发电量波动大,电网消纳清洁能源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三是国内碳排放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并完善。面对绿色发展的新问题和新形势,当前铝产业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用能结构优化。要充分考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生态承载力,鼓励电解铝企业继续优化产能布局;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建设清洁能源为主的微电网,积极消纳风电、光伏清洁能源,从源头削减碳排放;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绿色电力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积极消纳清洁能源,不断提升电解铝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二是大力构建铝产业链绿色模式。要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原铝、再生铝和铝加工融合发展,提升再生铝闭环回收和保级循环利用水平,逐步扩大再生铝用量;鼓励用绿电铝、再生铝生产的铝材和铝制品直接出口及“新三样”间接出口,以国际一流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塑造更加绿色、更加低碳的中国铝产业新形象。

三是聚焦强化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联盟,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共性难题和颠覆性技术开展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争取突破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电解铝新型阳极技术和石墨化阴极应用等,支撑行业“双碳”行动。

四是实现市场化规范化的电解铝碳交易。电解铝即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大市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碳排放核查技术指南》也已开始征求各方意见。要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碳交易机制,激发碳交易市场活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鼓励企业在建立负碳产业集聚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市场化规范化的电解铝碳交易,加快推动产业低碳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可与本网联系。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