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龙集团阮小江:三维度发力,推动建龙科技创新

2023-09-06   来源:中联钢

“只有创新才有未来。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做得更强,才能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8月29日,建龙集团副总裁阮小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龙集团要从做深创新平台、突破产业链创新点、探索“双碳”下创新发展3个维度发力,走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阮小江介绍,近一年,建龙集团深耕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成果。其中最亮眼的有两点:一是“科创中国”先进材料制造产业科技成果在建龙集团签约转化,成为冶金行业两个“科创中国”国家平台之一;二是建龙集团5个项目入围2023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入围数量在钢铁行业排第四位,在民营钢铁企业中排第一位,数量和等级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就高质量发展而言,钢铁不但要做大,更要做强。”阮小江介绍,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建龙集团展出了很多值得自豪的高质量产品。这些产品均对国家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做出了贡献。

比如,建龙哈轴展出了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轴承产品,为国防军工做出了贡献。建龙北满生产的轴承钢质量达到了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水平,新能源汽车用钢成功供给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阮小江特别介绍,建龙北满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稀土轴承钢滚动体用钢,解决了国内“卡脖子”材料难题,应用于我国制造的首台(套)直径最大、单重最大的盾构机用主轴承滚子,突破了盾构机完全国产化道路上最关键、最重要,且难度最大的一环,打通了盾构机完全国产化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承德建龙在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直径为1200毫米的连铸圆坯可用于大兆瓦风电机组,其规格是目前国内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阮小江介绍,在助力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宁夏建龙还建设了光伏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从原材料制造开始,到经过深加工做成成品,再到最后在光电场安装应用等,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贯通,且国内仅此一家。

而这仅是建龙集团在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上留下的一处亮丽风景。阮小江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建龙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力度。仅2022年一年,建龙集团科研投入就达到了63亿元,开发新产品329个,参与制定、修订标准6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3项。目前,建龙集团已成立20个研究所,包括9个专业技术研究所、11个工艺品种研究所,营造了非常浓厚的创新氛围,也吸引了大量专业人才的加入。

同时,建龙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及钢铁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深化战略合作,建立科研合作平台,携手攻关关键工艺难题,共同研发新品。此外,建龙集团在集团内部设立“科学技术奖”,旨在奖励各子公司在科技成果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实现创新性突破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科技创新项目。

“这深刻体现了我们建龙集团4个转型发展(向经营型企业转型、向数字型企业转型、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向美好企业转型)中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发展理念。”阮小江说道,“我们对创新的回报也深有感触。近几年,经过创新引领发展,建龙集团很多关键指标在冶金行业里达到一流,甚至领先。”他还特别说道,今天展出的高质量产品,正是创新的成果。

“今后,在张志祥董事长的带领下,建龙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阮小江表示,只要在创新这条路上坚定走下去,建龙将既大又强,未来更美好。下一步,建龙集团科技创新将从3个维度继续推进。

一是继续推进、做深创新平台。建龙集团要继续加深与北科大、东北大学、哈工大、钢铁研究总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长期战略合作,使合作更加紧密,夯实创新基础。

二是寻找并突破产业链上的创新点。“在这方面,建龙集团已经尝到了‘甜头’。”阮小江举例说道,建龙集团和国内一流公司联合攻克了此前一直困扰行业发展的中低温余热回收技术难题,改变了传统钢铁企业转炉中低温余热回收少的现状。该技术目前已成熟,在行业推广后效益将非常明显。对此,建龙集团要继续与上下游企业加强沟通,加大联合研发、创新攻关力度,携手走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探索“双碳”背景下的创新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建龙集团要力争在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所作为。

“总而言之,建龙集团不单是一个钢铁公司,也是一个综合的大型企业集团。我们要争取在产业链的延伸上、在各个领域之间的边界上探索出创新点,使跨界创新效益更加明显。”阮小江表示,“要想在这方面有重大突破,就要舍得投入。建龙集团提出要拿营业收入的3%来投入创新。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