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农:从两方面继续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04-01   来源:中联钢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谈了他对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

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夏农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不断适应市场,主动对接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加强对标挖潜,生产经营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与此同时,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投资加大,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加快,行业环保水平持续提升,绿色转型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具体来讲,从生产端看,我国钢铁产量保持高位,品种结构持续优化;从钢材消费看,我国钢材表观消费有所下降;从生产原料看,铁素资源开发仍需加强;从全球钢铁看,钢铁生产保持平稳。

从两方面继续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夏农表示,钢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钢铁行业国际化进程。

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夏农介绍,“十三五”以来,钢铁行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全面取缔“地条钢”;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整合,推动技术创新和工艺装备更新,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等“三大工程”,钢铁行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特征明显,不断取得新成效,彰显了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从供给侧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继续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继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工程”,继续推进铁矿资源开发。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产能置换、产能治理监督落实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在冶炼装备梳理等方面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逐渐导入能耗约束和碳排放约束的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报送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从需求侧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钢铁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以“产品的低碳绿色高质量”和“产量的减量”为重要特征的“质高量减”将成为这一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虽然当前我国钢材消费总量已达峰值平台,但随着我国钢铁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乃至新兴领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钢材内需的进一步拓展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为此,钢铁协会提出了“钢材应用拓展计划”,成立了“钢材应用推广中心”,专门负责钢材下游市场的应用推广工作。

据夏农介绍,去年12月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同志亲自带队组织调研,赴重点会员企业、下游行业开展了2023年度跨产业巡回办公和高质量发展干部培训,与电力、石化、建筑、汽车、运输等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就钢材市场需求、加强钢铁与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上下游产业合作新模式新办法,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

坚持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钢铁行业国际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把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紧密衔接起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十四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海外投资取得新进展,以相互合作、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取得新成效。

夏农表示,总结我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经验发现,成功的企业基本都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努力成为海外优质下游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二是国际化发展不仅是着眼于当地资源和市场,还要结合当地技术、资源、能源等诸多要素,以及企业自身优势,创造新的工艺技术,培养当地产业技术人才,为世界钢铁技术进步做出企业的独特贡献;三是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为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互利共赢。

夏农认为,经过不断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化钢铁工业体系,有完备的钢铁设计、建设、生产、经营、配套能力,有能力实现中国钢铁品牌出海、绿色出海、技术出海、服务出海,也可以满足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促进世界各国钢铁工业共同进步。

二是我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一贯坚持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遵守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

三是我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钢铁大国,既坚持国际化发展,也欢迎国外企业到我国投资建立钢铁合资企业。同时,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始终优先推荐已经掌握的可靠的绿色低碳工艺技术,注重与所在国一起探索合作开发新工艺、新技术。

夏农同时表示,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钢铁协会将“持续推进我国钢铁国际化进程”作为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