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朱继民:中钢协将配合政府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加强会员企业自律

2013-11-25 06:22
0

【要闻回顾】

河北打响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和治理污染“第一炮” 

钢铁合规名单年底扩容 化解产能过剩效果不明

坚决依法严惩经济普查中弄虚作假行为 钢企利润超去年10倍纯属隔靴搔痒

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钢铁产能大约9000万吨 产能利用率42%~45%

钢价再度下跌 产量又有上升 钢厂用“暗降、补差”吸引商家订货

调控目标压力巨大 多地楼市仍在收紧 行政性调控短期内或难取消

前10月船舶业运行情况 是韩国40倍:产能过剩800家船企面临洗牌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31省区市10月份CPI涨幅 19省涨幅超全国水平

李克强《每日电讯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度过了艰难的时刻

力拓董事长:中国政策提振大宗商品需求 印度铁矿生产量仍然低迷

本钢板材获1.4亿环保补助金 唐钢不锈钢公司汽车钢下线出口欧洲

太钢被实施限产 北京小汽车摇号申请者近200万 有人祈祷先别中

北京清理认定83处“小产权房” 8人被移送公安机关 坚决拆除一批


 

中钢协:配合政府遏制钢铁业产能盲目扩张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在京召开钢铁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会议。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苗治民就钢铁行业如何贯彻落实《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对协会围绕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拟开展工作的思路进行了介绍。

李忠娟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领域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有些行业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配置效率降低,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为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指导意见》的宣贯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坚决抑制新增产能投资,严禁新增产能项目;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依靠地方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全面、系统地解决多年积累问题,妥善处理建成违规项目。同时,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继续支持结构调整项目,有序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和环保搬迁、退城进园;支持跨地区产能置换,引导国内有效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把山东、河北等六个重点地区的结构调整作为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重点。另外,在市场引导、监管方面,完善扩大内需和鼓励“走出去”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提升产品消费结构;发挥价格杠杆的市场调节作用,研究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建立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信息系统,其中包括横向协同监管的项目信息库和依托协会支撑的行业预警机制,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李忠娟强调,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更需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大力支持。

苗治民在讲话中表示,钢铁行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已经迫在眉睫。为了化解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工信部下一步将开展几项主要工作:一是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妥善处理违规产能;二是加强钢铁行业的规范管理,在已经出台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导则》;三是推动钢铁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广高强钢筋、钢结构等高性能钢材的推广应用;四是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和重点地区的转型升级;五是做好淘汰落后和落后产能的退出工作;六是引导产业合理转移,支持钢铁企业“走出去”;七是发挥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作用,完善行业管理。苗治民指出,要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推进贯彻落实。

朱继民在讲话中介绍了钢铁协会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将开展的工作:协会将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工作,建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预警系统,加强会员企业市场行为自律与协调工作;加强与用钢行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促进钢铁产品升级换代;开展相关财税体制与财税政策支持的研究,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研究工作,研究钢铁企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的建议与措施;提高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水平,研究和推进增强钢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等等。

会上,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大气处副处长汪涛就《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进行了解读,山东省发改委副巡视员魏建强介绍了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进展情况,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做了《调整优化钢铁产能存量的研究》课题报告。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来自各省(区、市、兵团)发展改革委和工信厅、经信委,以及各地区钢铁协会、钢铁企业的300多位代表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网11月25日讯/中国网财经中心)


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要闻关注

习近平:我们对产能过剩等问题和挑战保持着清醒认识 (2013-10-08)

习近平:决战决胜打好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这场攻坚战 (2013-09-26)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2013-06-19)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行业提出化解产能过剩具体办法 落实责任 (2013-03-27)

张高丽:严禁核准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2013-05-15)

国务院常务会议: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2013-06-19)

国务院常务会议: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 (2013-06-14)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解答《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3-04-02)

产能严重过剩:钢铁等九大行业兼并重组方案今日启动 (2013-01-22)

国土资源部:严禁为钢铁新增产能项目供地 (2013-11-18)

中国企业家调查报告:67.7%经营者认为消化过剩产能要3年以上时间 (2013-11-07)

  观点见解

徐乐江:要澄清一些认识 不要妖魔化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2013-08-03)

徐乐江:需要辩证地看待产能过剩 不要过度夸大危害性 (2013-08-03)

乐江:适度产能过剩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 (2013-01-10)

刘振江:中钢协全力配合政府 使行业回归健康状态 (2013-11-18)

朱继民:去年中国钢铁产能实际利用率42%~45% 总量过剩无可争议 (2013-11-22)

朱继民:长痛不如短痛 化解产能过剩势在必行 (2013-11-09)

李新创:不论任何理由,钢铁缩减产能势在必行 (2013-11-08)

李新创:明年国内粗钢产量将突破8亿吨 建筑业钢铁消费3.9亿吨 (2013-10-27)

向松祚:钢企3万亿负债 产能过剩是毁灭性滥局 (2013-11-09)

肖春泉:我国钢铁产能目前有10亿吨 (2013-10-24)

胡鞍钢:尤其在产能过剩情况下要防止通货紧缩 “资源环境约束”是硬约束 (2013-08-06)

殷瑞钰:制造强国,钢铁业的时代命题 (2013-06-19)

徐匡迪:中国钢铁业资金链断裂危险加剧(2013-09-16)

徐匡迪:“欧盟调整过剩产能花了20年”(2013-06-05)

匡迪:钢铁产能过剩将达2-3亿吨 扩张冲动还在持续 (2013-06-05)

摩根斯坦利:全球钢铁过剩产能达到3.34亿吨 (2013-06-03)

吴溪淳:产能过剩将使中国钢铁市场长期不稳 (2009-10-09)

  回顾思考

独家视点:道理已经“过剩” 自律严重“短缺”(2013-08-07)

独家视点:数据统计方式必须贴近实际 (2012-09-05)

独家视点:莫局限于“量化”指标 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2013-10-16)

独家视点:“四个事关”与“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2013-10-15)

独家视点:“钢市悖论”中的“社会成因”亟待化解  (2013-06-10)

两会漫议:改革遇到“瓶颈”,人往哪里去? (2013-03-15)

独家视点:“体制性产能过剩”沉疴难愈 (2012-07-02)

独家视点:钢铁业必须耐受对经济放缓的更大容忍度 (2013-06-11)

独家视点:要密切注视近期经济运行中的新迹象 (2013-02-22)

独家视点:“两会”前瞻/钢市不应再过于祈盼政策 (2013-02-19)

独家视点:“一致预期”下的节后钢市无看点 (2013-02-08)

  延伸阅读

中钢协网站刊登署名文章称:今年钢铁行业利润或超去年10倍以上

2013年上半年86家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0.13% 产量库存仍处于高位

我国钢铁新建产能降 在建规模仍庞大

钢铁业“输血式盈利”背后的困局

刘振江:我们钢铁价格已经跌破了19年前的价格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再陷低迷 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

中钢协:后市预期增强和原燃料价格上涨支撑钢价

中钢协:2013年钢价中间高两头低概率较大 底部和顶部将抬高5%

走进市场看看,听听钢厂和贸易商怎么说


最新滚动 财经大事 要闻精粹 新闻解读 行业热点

美国政府关门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