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我国地方债超原有预期 压力继续累积

2013-12-10 06:10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新一轮楼市调控最早年底启动 将在五方面调整思路

房地产专家认为:中国楼市没有全局性泡沫 调控将避免“一刀切”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地方政绩考核不搞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

铁矿石进口今年第三次创新高 河北治霾:拿钢铁业开刀 搞不好就丢官帽

李新创:刚需支撑铁矿石价格维持高位 只有打破垄断价格才能回归

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7.8亿吨 当前钢厂出厂价普遍接近生产成本

广西柳钢扩产能疑云 被调查原因尚未公布 武钢防城港项目在建设中

山东省将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黄金煤炭等交纳15%税后利润

美欧进入圣诞消费旺季 需求呈季节性恢复 推升我国11月出口反弹

金达比金属以1500万出售西澳全资赤铁矿项目权益 首钢吉布森接棒

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CPI同比上涨3% 11月份PPI同比下降1.4%

中钢协:11月下旬预估全国粗钢日产量209.1万吨

中国台湾中钢:2016年高性能产品收入拟提高至53%


 

地方债超出地方政府原来预期 压力继续累积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评级机构今年的报告显示,南京市城建的EBITDA利息倍数连续三年低于1,这意味着,这个政府融资平台自身的赢利能力尚不够支付利息,更不要说偿还本金了。这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但这种风险没有被充分揭示并引起重视。如在那家评级机构去年的报告中,南京城建的EBITDA利息倍数是连续三年超过10,而今年评级机构得到了更多数据,就下调了南京城建的EBITDA利息倍数。人们不禁要问,有多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隐藏在不充分的信息背后?

地方债务数据的每一次披露,几乎都会引起人们的一阵担忧。前不久,广州市披露,截至2013年6月,广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593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为19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10.5%,在经历2011年和2012年的下降之后,又重新开始增长。广州的债务负担不降反升,使债务风险继续累积。

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有多大?一些研究机构进行了估算,其中,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估算,截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应在19.41万亿元左右,保守估算每年需要的利息开支接近1万亿元。

2011年6月,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从2013年8月开始,审计署再次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摸底”,目前还没有公布审计结果,但市场预计“肯定”会远远低于19万亿。审计署2013年6月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由此推算,2012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较2010年底也可能增长13%左右,约为12万亿元。虽然12万亿远远低于19万亿,但也让人不能轻松。

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举借债始自2009年,那一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增长了61.92%。这本来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的非常规举措,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暂时承受沉重的债务压力。渡过难关之后,债务压力应逐渐释放、减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债务余额仍然较快增长,压力不但没有释放,而且在继续累积。这就是说,“非常规”变成了“常态”,“暂时”变成了“长期”,即使最后的审计结果为12万亿元,那也是超出了地方政府的原来的预期。

地方政府一直强调债务风险可控。的确,现在还没有失控迹象。但是,也不是一切尽在地方政府的掌握,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可能与他们2009年时的估计不同。第一,这些年,各项成本大幅增长,续建以前年度开工项目的开支超出预期,因此需要借更多的债。第二,GDP增长率下滑到8%以下,很多项目的盈利情况会低于预期,还本付息能力会减弱;而且,财政收入的增速会下降,土地出让金的高增长不可持续。因为有这两方面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地方政府应重估债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21世纪经济报道 欧阳觅剑)


最新滚动 财经大事 要闻精粹 新闻解读 行业热点

美国政府关门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