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媒体援引消息:地方债上报数据存水分 中部某省自查压去1000多亿

2015-03-15 08:27
0

→2015年“两会”专题/最新消息

(点击专题浏览两会最新报道)


【近日要闻回顾】

新闻辑要 国务院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中国钢铁前景展望分歧严重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

唐山2014年查处环境违法人员192人

再传钢铁压减产

全球铁矿石过剩谁是赢家?

两会楼市放松信号 倾向托底而非刺激

长三角铁路投资559亿

抢戏8000亿水利投资

证监会批准上期所镍锡期货交易

“三大战役”将拉动超10万亿投资

路透消息:美国贸易官员将对必和必拓下属澳洲工厂展开反倾销调查

中国经济下行 银行不良压力加大 借外力与练内功多渠道化解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放宽外资准入 取消钢铁等行业股比要求

化解钢铁产能需靠“两只手”总理期望河北在调结构中闯出一条路

中钢协:后期钢价逐步趋稳 煤企再度进入价格战 限产政策被淡忘

张武宗: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不能急躁 要准备好打一场“恶仗”!


 

万亿地方债务置换 财政部控债“组合拳”

财政部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动作,犹如一套组合拳。

继发文要求在3月8日前将地方存量债务甄别结果自查上报后,近日财政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初步结果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核查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8日,核查的债务为一类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直接债务。

经济观察报获悉,这次存量债务核查工作的具体分工是:财政部专员办负责核查买断(BT)和工程应付款;发改委核查企业债务,也就是融资平台的债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核查地方债务中的银行贷款、短融债券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泽彩认为,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重新自查后,在存量债务结果甄别上,由于数据都是财政部门上报的,存在着沿海省份、个别中西部上报的债务超过预期,真实性方面有一定水分。

另外,他认为,究竟存量债务是企业债务还是政府债务,在上报时地方可能是一起报上来的,因此再次核查单靠财政部门,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现在四个部门分别从不同口径,将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的债务进一步细分,可以发挥各自作用”。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现在的问题,不只是债务数据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给债务定性问题,即债务是否属于政府债务。

在他看来,就算地方高报数据,也不是子虚乌有的。比如国有企业债务,是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还是承担公共职能的国有企业,需要鉴别。“只有承担公共职能的债务才是政府债务。”他说。

最后一步

一位基层财政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次核查应该是在锁定存量债务数据的最后一步了,其实也是在向下压一压债务数据,压完之后会给地方一个说法——这些债务财政部到底认不认。“数据没公开,是因为各地上报存量债务额度太大,和审计的结果出入太大。这次核查还是再想挤出些水分来。”该人士表示,前段时间,中部某省在上一轮自查存量债务时,压去了1000多亿。

自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出《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后,搞清楚地方债务真实数据的“战斗”就一直在上演。

上述办法指出,存量债务是指截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清偿完毕的债务,地方政府要在1月初上报。然而上报之后,地方政府没有等来结果公布,却得到了财政部一纸重新上报的通知。1月29日,财政部发文称,有一些地方存在债务数据错报、虚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并要求各地对初步清理甄别结果组织开展自查,3月8日前上报财政部。

进入3月,这个过程再一次被拖长。3月初,财政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银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初步结果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核查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8日,核查的债务为一类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直接债务。

与此同时,财政部开始出招,实质性地解决地方债务上报过高的问题。

3月8日,财政部透露,经国务院批准已经下达了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称,置换范围是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的部分。分地区的债券额度按照各地2015年到期债务和全国统一比例(53.8%)测算分配。

对此,相关财税人士认为,这是因为个别地方政府缺乏责任心,上报存量债务数据超过预期。财政部对部分省份上报的超常债务数据,已责令进一步核实甄别,预计今年上半年会有一个发布。

债务置换

“旧的政府债务,有3年的、3到5年的,一段时间就要还一次,现在置换成7年、10年的,债务流动性风险降低了。因为政府发债比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还是要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解释称,融资平台债务中代替政府借的,需要早点置换,以便纳入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这是2015年预算报告草案中要求的。

草案提出,对地方政府举债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其中就包括,“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存量债务允许逐步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中国地方政府每年发行的政府债券,远远不够解决存量债务问题,这也是债务置换的根本原因之一。

尽管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继续发行了4000亿元,财政部也在10个地区顺利开展了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但2015年中国财政的赤字率将达到2.3%——按实际收支计算则为2.7%,地方政府债券5000亿,还有1000亿的专项债券。这些债券仅能解决地方债务的增量部分。

“存量债务通过发行新债偿还,并不在这5000亿里,5000亿能把增量解决就不错了,不可能考虑到存量。”杨志勇认为。

杨志勇表示,以前的政府债务,特别是融资平台中替政府借的债务比如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大多都是3年期、3到5年期债务,现在通过对政府存量债务的置换,能够让债务的期限结构更加合理化。“43号文(《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初衷很清楚,就是将地方债务区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从直接、担保、救助三方面作区别。因此在存量债务甄别的基础上,将企业债务剥离出来,对于地方政府债务来说,是一种‘瘦身’。”王泽彩对经济观察报说。

此前公布的审计署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7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4万亿。

存量债务何解?

经审计署统计,2015年当年,地方政府要偿还政府直接债务为1.86万亿——这也是国务院批准1万亿存量债务置换工作的起点。“楼继伟部长提出对于存量债务进行处置,一是靠发新债还旧债,二是靠将其证券化出售给社会资本,借此消化存量债务,减缓地方政府的负担。”王泽彩说,至于增量债务部分,比如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分别按照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所以现在增量部分发债,必须报财政部,中央采取限额管理”。

王泽彩告诉经济观察报,通过对地方债务的存量“瘦身”消化和增量的管控,能够掌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及时化解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存量债务核查工作,是将财政部掌握的存量债务数据、发改委掌握的企业债数据,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掌握的银行贷款等数据,进行联合对账。“核查的主要目的,还是存量债务上报数据有没有出入,把存量债务数据坐实,之后会考虑到怎么化解的问题。”某省债务部门的相关人员表示。(来源:经济观察报 杜涛)


【新闻观察】 

  发改委李铁:地方债上报数连实际一半都没有

  29家钢铁上市公司可能粉饰财务报表

  去年钢产量漏报 实际8.22亿吨? 

  哪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风险最大?

  扭曲的研究:证券分析行业生态大调查

  独家视点:数据统计方式必须贴近实际

﹡      ﹡      ﹡

  “数据”就真的具有绝对说服力吗?

  从背离的数据中,我们读到什么?

  大数据的前提是数据真实性

  国家统计局局长:数据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腐败

  许小年:再谈制度性数据失真

  环保部:挂牌督办包括钢企在内的减排数据弄虚作假企业

﹡      ﹡      ﹡

  审计署:鞍钢集团2010年少计利润0.99亿元

  审计署:宝钢集团2010年多计利润11.39亿元

  审计署:武钢集团2010年多计利润2.22亿元

﹡      ﹡      ﹡

  厉以宁:中国GDP实际上比统计局报的要多 只要我们心中有数即可

  商务部否认1月外贸数据造假 称在“预期之内”

  中国强劲的出口数据令人生疑

  地方债不同口径相差近10万亿

  国家统计局被指将卖地收入数据“做小”万亿元

  地方GDP数据注水常年高于中央 差额年均增万亿

  统计局:“人均居住支出680”口径误用数据偏高

  五矿资源澄清年报乌龙 将剥离8亿美元非核心资产

  统计局和商务部的房地产市场外资数据严重打架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联钢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