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2016年国内30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重拳治霾 央企或领跑碳排放交易

2016-02-01 06:30
0

【近日要闻回顾】

外媒称:中信银行也出十亿大案

银行大幅压缩过剩行业贷款

央行本周净投放5900亿!

抓住去产能“牛鼻子”:处置“僵尸企业”

新疆重拳削减钢铁产能

春节增加公开市场操作 保持流动性充裕

首钢总公司党委调整中首公司领导班子

2015年FMG第四季度共发运4210万吨铁矿石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升级势头良好 调整阵痛加剧

世行:今年铁矿石价将跌至42美元 大宗商品将进入“需求断档期”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习近平强调“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战略重点”

国务院:对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沙钢股份尚未公布业绩 据媒体称:去年利润18.97亿 善用期货工具

国内重点钢铁企业板带材产销情况 钢铁民间投资仍继续大幅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成第三大股东 新兴市场国家地位得提升

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江苏国道项目3年未开工 审计察觉后全速整改

供给侧改革发力:多省份量化钢铁等压减目标 拟补贴农民工进城买房

央行1月份公开净投放超万亿元 不需降准春节资金已足够应对

援引外媒消息:研究推断中国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 吸烟污染是元凶

媒体关注:银行票据业务“急刹车”背后 或有大量违规资金流入股


 

30省市政府报告重拳治霾 央企或“领跑” 碳排放交易

1月底,全国各省两会密集召开。30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大气污染治理、污染物指标的改善作为一项工作重点。而随着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做出的碳减排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更是压力大、任务重。

原本以为推行缓慢的碳减排,正在成为中国大型企业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国家、地方、企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16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要确保2017年启动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长期以来,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标准多有争议。而本次《通知》中明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企业2013年~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

据多位碳金融领域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估算,首批纳入交易的企业将在1万家规模。而截至2015年底,在全国7个省市进行过碳交易的企业总数量约为2000家,这也意味着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将迅速扩容。

另外,已经于2015年12月上报国务院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也将在今年出台,为全国的碳交易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标准。

碳排放纳入标准明确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各省市的地方两会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成为各省市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在各省市“一把手”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保指标改善也成为2016年的一项工作重点。其中,碳减排和碳市场的建设也被多次提及。

1月24日,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表示,2016年陕西要实行治污降霾分季对标考核,强化特定时段重点防治,确保全省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从源头上防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另外,要实行排污权、碳排放量配额和市场交易,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同样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人代省长尹力在1月25日表示,四川将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并探索建立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随着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准备工作细则。这一《通知》虽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条件,但原本并不清晰、尚未建立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有了具体的“框架”和建设时间表。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相关行业协会和央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形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良好氛围。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门槛为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

在工作的时间安排上,要求有关行业协会、中央管理企业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摸底,于2016年2月29日前将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企业名单报发改委。

另外,地方主管部门还需在6月30日前报送企业排放汇总数据、核查报告,其中数据为企业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共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为发改委在2016年出台的配额分配方案提供支撑。

据了解,按照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作出的“摸底”,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 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总数量约为17000家。这些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

广州绿石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洪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本次“能源消费量1 万吨标煤”的标准,全国符合标准的企业规模约在1万家左右。

企业减排压力大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在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表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2000多个企事业单位被纳入了7个省市的地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978.7万吨二氧化碳,成交额14.1亿元。其中2015年当年配额成交量为3263.9万吨,成交金额8.36亿元。

而如果1万家企业要纳入到全国碳交易中,其规模或是现在参与交易的5倍。

根据蒋兆理的测算,初步纳入全国市场的6个行业的企业,总的年碳排放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仅考虑的现交易额预计可达12亿元至80亿元,期货的交易金额将达600亿元至4000亿元。

“现在中国的碳市场起来了,可以说这个是前景确定的市场。”四川一家碳咨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主要是做CDM(清洁发展机制),公司业务一度非常低迷,但随着国内碳市场的活跃,也让整个“碳圈子”看到新的机遇。

在《通知》中发改委亦指出,现正在研究制定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要培育和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另外,各地方落实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需的工作经费,争取安排专项资金,专门支持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怎么都好做,企业进行减排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一位钢铁企业从业者称,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此前多数企业都没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意识,现在经济形势差,企业效益低,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没钱做环保”。所以在碳减排上,是否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给予一些“照顾”。

这或许能代表很多企业关于碳交易的想法。

在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分析师张晓博看来,预计后期可能会对一些企业的碳交易上有所“照顾”,这将主要体现在碳配额的发放上。而配额如何公平发放,也将是全国碳交易市场得以持续稳定运行的重点。

在一些环保人士看来,碳减排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政府去推动实施,企业不积极去做,政府也不推动,那环境治理就是一句空话。

同样是碳排放大户的航空企业,春秋航空股东集体捐资1500万元用于河北植树造林修复生态,这也成该企业公益宣传的一个典型案例。但仅仅要依靠企业的自觉性,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这并不是一种长久的约束力。

据了解,为了确保全国碳交易市场在2017年运行,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去年12月已正式报国务院审议。预计在今年,该条例将正式出台,各项配套细则和标准也将陆续出台。

“碳交易就是以市场机制的方式促进企业实现减排,政策的合理稳定至关重要。”上述碳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管理条例》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法律约束效力,而不应该是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一样仓促出台或取消,对市场运行造成伤害。(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力凝)

————————————————————————

【新闻观察】

  独家视点:中国钢铁丰功伟绩犹存 转型升级乃必由之路 (2013.12.16)

  独家视点:莫局限于“量化”指标 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2013.10.16)

  独家视点:“四个事关”与“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2013.10.15)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