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钢铁行业投资下降传递积极信号

2014-08-11 06:25
0

【要闻回顾】

中国重要财经新闻一周回顾 华融挂牌“抛售”多家大型钢企股权

铁合金双熊上市 上演联袂大跌 银行高度重视坏账 全面加强风险控制

钢市淡季 但中小钢厂复产动力却加强 铁矿石后市依然被“看淡”

化解产能过剩 中国高铁出海隐性利好:金融、钢铁获派国家红利

连云港7月铁矿石进口环比倍增 武钢等6钢企获家门口百万吨订单

西藏尼木县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44人遇难 抢救处置紧张有序进行

目前稀土产业中“黑市”交易接近总交易量一半 WTO裁定影响不大

图解中国多项政策助就业 中国就世贸组织稀土案裁决上诉被驳回

国家统计局:7月份CPI同比涨幅2.3% PPI同比下降0.9% 最新解读

中汽协:前7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350.45万辆和1330.17万辆

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粉尘爆炸案:炸开汽车上下游供应体系黑幕

中国7月外贸出口猛增14.5% 钢材出口量及铁矿砂进口量双增

网信办十条规定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账号/全文/答问/分析/评论

大物流及电子商务迎来利好 淡水河谷:5年内出口中国铁矿石加倍

国内楼市7月成交反弹 黑德兰港7月对华铁矿石出口同比增逾50%

中钢协:后期铁矿石价呈波动下行走势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发布

沿海电厂日耗煤攀新高 可用天数创7个月新低 淡水河谷二季度亏损

7月铁路货运下降 矿业巨头“薄利多销” 华菱汽车板料2016年达产

人民网消息: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逝世


钢铁业投资下降传递积极信号 符合预期结构渐优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钢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5亿元,同比下降7.08%,是上半年全国19大行业56个子行业中投资降幅最大的行业。这表明,钢铁业长期以来难以控制的产能扩张冲动终于得到抑制,化解产能过剩效果开始显现。

投资下降符合预期

中钢协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钢铁工业(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扣除了铸造业和铁合金业)成为投资降幅最大的行业。刚刚发布的《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也显示,二季度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一季度的同比增长0.1%转为二季度的同比下降15.7%,降幅明显。

对于钢铁业投资下降而言,一方面符合政策调控的预期,另一方面则是在市场自发的调节下,投资冲动受到抑制。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山东、河北等重点地区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严格控制产能扩张。因此,钢铁业扩能投资受到严格的政策制约,经过一段时间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在市场端,受目前国民经济增速放缓、钢材市场需求增速减缓、钢铁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钢铁产量供大于求矛盾凸显,钢铁业长期处于微利时代,盈利能力的持续低迷使得投资气候偏冷,投资意愿受到抑制。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发展部副主任陈子琦认为,本轮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场整体处于低位、盈利能力不佳,造成投资动力不足。“这表明,市场机制在投资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钢铁业的扩张冲动受到了市场规律自发的抑制,对化解产能过剩、实施结构调整也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钢铁行业景气下降,处于寒冬。”陈子琦说。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意愿和规模一度很高的民间投资同样也在下降。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民间投资规模虽占到总投资的79.46%,但同比也下降3.9%,这表明,在政策调控和市场低迷双重压力下,民企对于钢铁业扩能的投资冲动也让位于政策环境和市场规律。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虽然钢铁业投资下降,但需要认识到,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当前情况下的投资,一方面要顺应市场,另一方面要守住严控产能的底线并进行投资结构优化。

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炼铁业投资同比大幅下降41.01%,钢加工业同比下降12.62%,炼钢业同比下降6.51%,只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仍然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0.83%。

这种投资格局显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于炼钢、炼铁这类投资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陷入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因而不再具备投资吸引力。但是,近年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一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钢铁行业对铁矿石需求量较大,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仍然保持增长。陈子琦告诉记者,在盈利能力下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多钢铁企业都在控制扩能投资,当前的投资格局是对市场情况的如实反映。

在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综合作用下,钢铁业自身的投资结构在逐步优化。中钢协秘书长张长富告诉记者,当前钢铁业投资存在内部分化趋势,扩能投资同比下降幅度大就是很好的证明。“产能过剩条件下,扩大产能和规模的投资都被列为重点调整对象。钢铁业目前的投资趋势是,将有限的投资用于产品提档升级、改善技术经济指标、矿山资源开发、节能降耗等方面。这些投资不仅不能少,而且还应该引导鼓励。总体看,钢铁业的投资总量得到控制、结构得到优化,这是落实中央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效果体现。”

投资向产业升级倾斜

当前,钢铁业投资下降对于化解产能过剩、避免盲目投资扩能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陈子琦认为:“由于短期内难以走出微利时代,预计未来钢铁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的可能性较大。同时,钢铁业投资将持续内部分化,单纯扩大产能的投资将越来越少。”

因此,钢铁业投资必须从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角度出发,需要满足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需要。不少钢企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且开始有所动作。

宝钢集团投资建设的湛江钢铁基地,就立志打造成为“世界最高效率的绿色碳钢生产基地”。在投资理念上,宝钢由从前的规模扩张变成如今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建设,不一味追求投资规模,奉行装备配置最优化。因此,湛江钢铁经过优化后的投资总额,最终由700亿元缩减至500亿元左右,各单元投资均属国内同类工程较低水平,但却能保证节能环保、核心工艺等方面的质量。

此外,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近期也投资启动了44.2亿元的高强汽车板项目,预计2014年年底建成投产,生产规模为150万吨。该项目代表着当今世界冷轧技术和产品的最高水平,将生产市场最急需、国内进口量最大、国家紧缺的高强汽车板及家电用钢。唐钢董事长王兰玉表示,唐钢的钢铁主业延伸到产业价值链最高端,将改变唐山作为钢铁大市只能生产中低端钢铁产品的现状。

由此可见,钢铁业投资还是要向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倾斜,优良的投资项目也应得到合理支持。中粮期货研究院钢铁分析师刘洁认为:“未来钢铁业还需要来自政府、银行的多方面支持,不能对钢企‘一刀切’,而是要做到真正的有保有压,对有利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钢企项目应该给予信贷支持,使得化解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相伴相生。”(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闻观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决策部署

  习近平:决战决胜打好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这场攻坚战

  李克强: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 真正做到压下来 决不再反弹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行业提出化解产能过剩具体办法 落实责任

  工信部:中国2017年以前钢铁不再新增任何产能

﹡           ﹡           ﹡

  薛和平:“钢铁产能过剩”长期被主流舆论讹传 有必要以正视听

  徐乐江:要澄清一些认识 不要妖魔化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乐江:适度产能过剩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

  朱小丹:确保湛江钢铁项目按期建成 徐乐江:圆湛江钢铁梦

  “两大钢铁基地”建设项目提速 台塑5亿美元加码特钢

  宝钢回应湛江钢铁项目三大受关注点

﹡           ﹡           ﹡

  中钢协网站署名文章称: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或超上年10倍以上

  中钢协:2013年钢价中间高两头低概率较大 底部和顶部将抬高5%

﹡           ﹡           ﹡

  2014年1-5月我国钢铁主营业务亏损40亿

  2014年1-5月我国钢铁全行业继续亏损

  2014年一季度我国钢铁全行业出现严重亏损

  2013年价跌回20年前 86家钢企负债3万亿

﹡           ﹡           ﹡

  2014年6月国内钢价继续下跌 粗钢日产量再创新高 供大于求仍未改观

  全球5月粗钢产量增加 主要受中国产量创纪录推动

  2014年4月我国粗钢日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国内钢价再度下行 钢产量却再创新高

  国内钢企盈利能力分化严重 10企业包揽整体亏损额96.7%

  2014年前两个月我国大中型钢企再现全面亏损 主业巨亏47亿

  2014年前两个月我国钢铁行业库存迅速上升 效益由盈转亏

  国内钢价创20年最低点 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效益最差的一季度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钢铁电商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