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新华社:三评“刺激与改革之辩”

2014-06-09 06:26
0

【新闻关注】

政治局:经济形势总体符合预期 财政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习近平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

习近平: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实

国务院:打造法治政府 说到做到 不放空炮

李克强:要狠抓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

李克强: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

李克强:若用短期刺激政策 今后日子或更难过

﹡      ﹡      ﹡

世界环境日: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发改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意见/全文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 专家解读

国务院:推80个示范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

商务部新闻发布会:通报1-4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平稳 总体良好

201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分析师看数据

2014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情况

2014年发改委首次新闻发布会

2014年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4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业景气指数97.3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国社科院:经济增速容忍度下限可下移至7.0%

﹡      ﹡      ﹡

李新创:中国钢铁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

美报告说:全球钢铁过剩产能持续扩大

国际钢协:2014年全球钢铁需求增幅放缓

工信部下达任务:2014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770万吨

中国钢铁:峰值区判断 转型及调整

2014年国内钢市将“弱平衡”运行

冶金规划院:2014年国内粗钢产量将破8亿吨 建筑业钢铁消费3.9亿吨

高盛: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整合势必进行 全球钢铁业重新洗牌?

大摩:全球及中国等主要世界大国未来3年及季度经济增长预期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测:摩根大通说将放缓 交行说将保持较快增长

IMF预计:全球经济成长加速 但警告通缩风险抬头

联合国预测:2014全球经济增速3% 中国增速7.5%

《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年报)》


 

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 凸显“妙调控”同时助益稳增长

中国新华网日前连续发文阐述微刺激和改革、调控及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因为刺激和改革并不对立,部分刺激措施同时也是改革措施。

新华网在三篇名为“刺激与改革之辩”的系列文章中称,微刺激政策基本都具备定向精准发力的特征,体现决策层巧妙的调控思路;截至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开始在某些数据上有所显现,有助于稳增长。

“‘微刺激’的目的在于夯实促改革的宏观经济基础,在于为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对改革来说,经济增速过快或过慢同样具有风险。”文章称。

文章称,对全球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要同时实现货币政策平稳、信贷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三大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到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在尝试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定向刺激措施都是不可或缺的。

“究其原因,在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文章称,改革和刺激两者的关系并非是必须二选一的“或”,而是一个帮助另一个的“以”,也即是说应以微刺激稳增长,从而为改革提供底气。

文章指出,对当下的中国改革来说,需着力解决债务、影子银行以及房地产等风险;但更为重要的,在改革解决问题前,不能让问题先把改革“解决”掉。

“如果说坚持不‘强刺激’是中国保持政策定力的表现,那么逐步加码‘微刺激’则是中国保持政策威慑力的需要。”文章称,“决策者须让市场知道,政策武库弹药充足,经济增长绝无失速之虞。”

过去数月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微刺激”的组合拳,譬如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以覆盖更多与小微贷款相关的金融机构,鼓励核电、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加速推进100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等。

“不难看出,决策层正在逐步加强‘微刺激’力度,截至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开始在某些数据上有所显现。”新华文章称。

此前出炉的中国官方和汇丰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回升,5月出口同比增速达7%亦回归正常,贸易顺差创下逾五年来单月新高。分析师预计下半年外贸会进一步好转,出口有望保持7%甚至更高的增速。

文章认为,这些被市场人士称为微刺激的最新政策举措,体现了决策层巧妙的调控思路;而且回顾这些举措可以发现,‘微刺激’政策基本都具备定向精准发力的特征。

不过问题在于,海内外舆论习惯性地将刺激和改革对立。新华援引2013年6月巴克莱创造的“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称,该概念将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治理思路总结为三点:不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兼具优劣势。

“从好处来说,这一概念将新一届政府不走靠刺激促发展老路的决心迅速传播开去,为中国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充分的舆论热身,”文章称,“但其弊端在于,概念化的表述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

投资银行巴克莱去年6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策框架关键点有三个:无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因此可以称之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并认为这恰恰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选择,未来10年中国年经济成长率将在6-8%之间。(路透北京6月9日-发稿 乔艳红; 审校 曾祥进)


【新华社系列述评】

刺激与改革之辩一: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

随着中国决策层逐步加大“微刺激”力度,海内外舆论界最关心的问题是:“微刺激”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改革步伐将放缓?“微刺激”会否升级为“强刺激”?中国是否将重回靠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因为刺激和改革并不对立,部分刺激措施同时也是改革措施。“微刺激”的目的在于夯实促改革的宏观经济基础,在于为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对改革来说,经济增速过快或过慢同样具有风险。

问题在于,海内外舆论习惯性地将刺激和改革对立。例如2013年6月英国巴克莱集团所创造的“李克强经济学”概念。这一概念将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治理思路总结为三点:不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这一传播力极强的概念兼具优劣势。从好处来说,这一概念将新一届政府不走靠刺激促发展老路的决心迅速传播开去,为中国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充分的舆论热身。但其弊端在于,概念化的表述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详细

刺激与改革之辩二:微刺激凸显妙调控

5月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普遍观点认为,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就意味着短期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下降。并且,“定向降准”和再贷款也都属于调结构范畴,有利于让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具针对性。被市场人士称为“微刺激”的最新政策措施,体现了决策层巧妙的调控思路。

瑞银在最近一期中国经济周报中说,过去两个月中,中国决策层逐步加强了“微刺激”力度。中国式“微刺激”也成为外媒关注焦点。彭博社报道说,中国“微刺激”举措正在扩张。《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纷纷刊文指出,中国的政策已不同以往,不太可能出现大手笔的刺激或骤然放松。

梳理过去几个月来的举措,不难发现,中央确实打出了“微刺激”政策的组合拳:从定向降准支持“三农”到加大定向降准力度以覆盖更多与小微贷款相关的金融机构,从鼓励核电、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到加速推进100多项重大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从支持棚户区改造到加快铁路建设等……(详细

刺激与改革之辩三:微刺激助益稳增长

今年3月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在流动性、基础设施、房地产、就业和小微企业等方面出台若干措施。不难看出,决策层正在逐步加强“微刺激”力度,截至目前,政策效果已经开始在某些数据上有所显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报告称,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回升。数据显示,需求端和生产端双双回暖推动5月PMI加速回升。

据《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5月份,全球主要国家中有大约三分之二国家的PMI都出现了下滑,唯有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数据出现了好转。

此外,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的外贸形势与前几个月相比出现了显著改善。当月进出口总值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但较一季度降幅收窄了2.4个百分点,且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速双双实现正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贸易伙伴欧美两大经济体的温和复苏带动了出口数据的好转,而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也有利于我国出口加快。另外,进口数据好转则印证了近期政策“微刺激”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提振作用,内需增加,特别是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进口加大。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直言,中国经济增长开始企稳,“这要归功于政府的微刺激”……(详细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钢铁电商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市场快报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