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宏观数据分析 >> 正文

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出台 中央财政先期投入100亿元

2014-05-28 09:35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非洲数亿吨铁矿石或将出山 全球市场游戏规则迎变

国资委;隐瞒环保事故将严肃处理 国务院发布污染防治考核办法

国家统计局:2013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情况 图说收入 最新解读

李新创:中民投涉足钢铁业受欢迎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布会/实录

新加坡与大连铁矿石曲线背离 印度2020年铁矿石产量料2.84亿吨

钢企发展混合所有制存在障碍 重庆钢铁关联出售资产获益1200万

钢贸商集体沦陷被迫谋转型 邯郸严禁企业投资钢铁煤炭等20项目

“绝代双焦”冲击涨停 铁矿石底部抬升 安徽关闭9万吨以下煤矿

太钢不锈转型高附加值产品 秦港库煤回升至600万吨 月涨幅四成

5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旬环比下降 央行:执行好稳健货币政策

江苏省普通钢材过剩 高档品种进口 钢铁产业整体效益继续下滑


 

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出台 中央财政先期投入100亿元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环保设施、设备开发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将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昨日,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指出,考核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两个方面。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以各地区细颗粒物(PM2.5)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考核指标。这是对去年9月12日国务院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进一步细化。

《办法》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长三角区域(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珠三角区域(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等9个城市)、重庆市以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考核指标。其他地区以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考核指标。

《办法》明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清洁生产、煤炭管理与油品供应、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建筑节能与供热计量、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大气环境管理等10项指标。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工作的不断完善,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会因此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环保设施、设备开发等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无疑都将从中受益。

“从此次出台的《办法》来看,《办法》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的治理方面,而相关的监测设备、节能设备、除尘设备的制造和组装企业,以及能源供给、清洁能源生产的相关企业将会因此直接获益,进而再次给资本市场中的节能环保板块和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积极的影响。”银河证券相关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分析称,近段时期,我国决策层连续出台了多项有关节能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这一举动将给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强的推动力。进入2014年,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可谓“煞费苦心”。就在前不久的5月16日,财政部宣布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0亿元。其中80亿元于当日下拨,专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其中京津冀是重点。余下20亿元将于下半年择机下拨,主要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丁鑫)


【新闻观察】 

独家视点:要“政策”的“希望”难以灵验

独家视点:要识大局,别较真,重务实

独家视点:重塑钢铁行业形象 放眼未来市场潜力

独家视点:中国钢铁丰功伟绩犹存 转型升级乃必由之路

独家视点:莫局限于“量化”指标 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独家视点:“四个事关”与“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独家视点:务必重视中央强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独家视点:钢铁业必须耐受对经济放缓的更大容忍度

正视钢铁困局 坚守生态红线/系列报道

独家视点:执行“偏差”≠政策“偏颇”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