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以简政减税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2014-04-29 06:29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28家上市钢企去年负债7128亿 业绩回暖于账面假象

一季度钢铁行业严重亏损 中钢协提出五条政策建议

多部委10个工作组联合启动淘汰落后产能核查 将严查长年违规企业

有消息称:银监会下令快速调查铁矿石贸易融资 二季度或崩盘?

一季度:华菱钢铁一季度亏损达1.29亿元 韶钢松山巨亏3.14亿元

萧山互保危机凸显民企困局 范剑平:淘汰落后产能利润会全面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二季度我国GDP料增约7.4% 房地产现调整风险

国家发改委统计:全国城轨投资将达2200亿 规划获批城市增至36个

一季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好于预期 有望再次成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一季度三大行不良贷款反弹 六年走不出寒冬 焦炭“欧佩克”自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中国GDP增幅至7.5%


 

以简政减税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这种结构很早就被人察觉,一般认为分配上出了问题,即在经济增长中,政府和企业拿走了多数,而劳动报酬却很少。不用专业研究,人们就很容易得出这个结果,比如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1.3%,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GDP增长率则为10.3%。这种现象已持续了多年。一组数据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比较。根据资金流占GDP比重计算,1992年劳动力报酬由61.8%降到2008年的56.8%;家庭可支配收入则由47.2%下降到35.1%;家庭资产收入由4.3%下降到2.4%;家庭消费则由47.2%下降到35.1%。这意味着中国工资所占GDP比重及利息收入(主要的资产收入)一直在下跌。

当国民收入远落后于GDP和政府财政增速后,家庭储蓄必然表现出同样结果。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阻止了家庭储蓄上升,那就是购置房产。自从进行房改后,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不断的购房高潮。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激励人们通过不断储蓄来积累首付,另一方面,购房后则要偿还长期按揭,储蓄会减少。根据统计,中国城镇住房拥有率已升至87%,且因“升值效应”刺激,城市家庭多套房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4.2%。也就是说,即使那些拥有住房的富裕家庭,也在尽可能地将储蓄转换为住房资产,降低储蓄规模。此外,因为通胀原因,为避免负利率侵蚀存款,很多家庭还会投资其他财产,比如黄金,或投资影子银行体系。存款利率太低刺激家庭储蓄转移,可能是家庭部门储蓄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政府在民生方面支出还有广大的空间,因此,政府有大幅削减税收的空间。现在经济下行并影响到财政,再加上政府担忧经济出问题而更重视财政储备,所以,现阶段减税很难,但是在目前企业利润受到成本与市场双重打压下,如果政府不启动减税计划,可能会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及规模性失业。毕竟,企业现在承担过重的劳动成本,这其中包含企业与个人共担“三险一金”,政府有必要加大国企分红及出售国有资产,提高民生支出,减轻企业和个人在社保上的过重负担。

如果政府不降低自身储蓄比例,就会导致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结构调整知易行难,只能继续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家庭部门收入增速相对过低,则会影响消费增加。因此,调结构的前提就是调节收入分配,降低整体储蓄率并增加家庭收入、鼓励消费。目前看只有政府减少税收才有增加人均收入的空间,企业储蓄过高主要是国企获得了大量廉价贷款及垄断利润所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在产能过剩与劳动成本上涨压力下,几无太大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储蓄利率过低不仅减少了家庭部门的资产性收入,而且刺激他们过度投资房产,造成具有较高购买力的投资性需求推动房价过度上涨及大量空置,并反过来刺激更多供给造成过剩。这是一个助推泡沫的过程,这也是将家庭财富通过税收和土地向政府过度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家庭部门消费能力,而改变这个现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会大有可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