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地方两会普遍看低经济增速 多省区下调GDP增长目标

2014-01-14 06:31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徐乐江:今年钢铁仍将微利 去年粗钢产量7.75亿吨

中加铁矿通过加政府环评 河北钢铁持股25% 五矿加速重组过暖冬

原矿出口禁令12日在印尼正式生效 超导材料市场潜在规模高达千亿

“死结”如何打开:“无”中生“有”破解小微企业互保联保困局

产业链上需用功:百亿汽车用钢“蛋糕”河北钢企没“吃”几口

22个矿种“三率”调查进入验收阶段 大量涉矿企业面临生死红线

热钱套利“催胖”贸易数据 央行: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已就绪

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走出危机 继续温和复苏 大宗商品价格回调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一说:航运船舶业弱复苏 一说:仍在低谷徘徊

财经中国年会在京举办 经济预测白皮书发布 今年最看好军工股票

再创新高:2013年进口煤炭3.3亿吨 “限进”政策难影响进口总量

英《金融时报》调查:2014年全球钢铁业将迎来复苏 钢产量将增3.6%


 

地方两会普遍看低经济增速 多省区下调GDP增长目标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春之萌动……

从这周开始,地方“两会”将密集召开。这是中国经济减速、整装、换轨之时的一次决心彰显,也是对顶层设计完成之后地方改革细则落实的一次管窥机会。鉴于这种重要性,从今天开始,《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听稳定增长新思路,看结构调整新蓝图,说全面深化改革新观点,最终看地方政府究竟做什么,怎么做?

在此基础上,了解基层的全面深化改革逻辑所在。

本周开始,全国20多个省份的地方“两会”密集召开。截至昨日(1月13日),已有福建、河北、西藏、宁夏、甘肃5个省级行政区召开“两会”。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召开“两会”的5省份中,在制定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相比2013年的GDP实际增速,均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阶段,由于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使得传统产业的出口量受到影响,因而部分地区都在适度调低GDP的增速。

多省下调GDP增速目标

在昨日(1月13日)开幕的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甘肃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该省生产总值6300亿元,增长12.1%,预期该省2014年的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

相比较于甘肃下调1.1个百分点,西藏下调稍少。据悉,西藏预计2013年生产总值增长12.5%(总值802亿元),2014年预期生产总值增长12%。

同样下调GDP增速0.5个百分点的省份目前还有福建与河北。

数据显示,福建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21910亿元,增长11%,2014年全省预期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河北省预计2013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达到28300亿元),2014年预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

对于多省下调2014年的GDP增速,徐逢贤表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处于产业结构刚刚开始调整阶段。中央政策适度压缩投资规模,部分地方适度调低GDP增速,此举利好于调结构。

徐逢贤同时分析称,全国各大省市应该不会均调低GDP增速,调低增速的地区应该多集中在中西部,而东部部分省市GDP增速会适度调高。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较早,取得了一些成效,GDP增速有适度调高的可能。

调结构压力巨大

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使得一些地方调结构迫在眉睫。

以河北为例,其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

然而,数据显示,河北每年消耗全国1/12的能源,仅创造了1/20的GDP和1/34的财政收入。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2013年钢价整体已跌至20年前的水准。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主要产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62%~77%。

“河北已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叠加的特殊阶段,2014年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将更加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加大,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

河北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目前,全国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徐逢贤表示,在调结构方面,国际市场进出口贸易,市场容量比较大的产业可以继续发展及调整。还有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可以进行适度压缩,深加工增值。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性产业,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等。

徐逢贤认为,产业结构优化以后,也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满足国家对各种资源型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进而有益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健康。

与此同时,部分东部省份前期的实践也佐证了适度降低经济增速,为调结构腾挪空间,利好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观点。

样本扫描

甘肃“两会”寻找动力源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缺总体规划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新的增长动力源成为最近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主要话题之一。

在2014年1月12日开幕的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来自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能独自为战,国家与国家之间,省与省之间,都要加强合作。”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包括甘肃、陕西等在内的几个核心省份已经开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进行具体的内容部署,但缺乏协调机制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多方协调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再次明确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政协甘肃省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革甘肃省委员会提交了 《关于我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提案》,首先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该提案建议甘肃加强与陕西、新疆等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省份的政策协调和经济合作,建立经济带沿线城市高层协商会议或联席工作机制,研究省域间的产业对接和经济互补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前兰州大学副校长、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甘肃在与陕西和新疆这两个邻居的竞争中没有丝毫优势,西安与丝绸之路的渊源和现今经济体量都远胜于兰州,而新疆又有区位优势,未来二十年国家对新疆大力支持的力度也不会改变。

据了解,主导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主要涉及部委为外交部、发改委和商务部,而各个省区的意见也同样具备借鉴意义,围绕国家层面规划的研讨会与交流会已经展开多次,但具体规划时间表尚未明确。

“新能源产业困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说。

甘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重工业基地,能源产业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但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后,目前这一优势已并不突出,如何抓住新的增长契机?

当地官员告诉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他们希望让中亚过来的原油,不再向东,而是在此进行精炼加工成成品油后,再向东输送,千万吨级的原油在此加工将孕育庞大的产业前景,“但必须要国家规划点头才可以,不是我们说做就可以做”。

兰州新区被寄予厚望

2012年8月,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

依托新区平台,兰州又将自己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钻石节点”。兰州市市长袁占亭说,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是兰州新区与其他几个新区最主要的特征,体现了国家提前考虑开放西进的战略构想。

上述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的提案就提出,把兰州新区作为西进战略的起点,打造中国西北区域重要的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港,开拓经贸物流通道,培养西北经济的全新体系。

距离新区仅仅十余分钟车程的中川机场成为新区建立空港保税区的巨大资本。

“兰州中川机场在客运吞吐量上与重庆、成都和西安这几个西部机场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打造西部空港货运中心我们有地理区位、土地和规划上包袱较少的后发优势。”甘肃机场集团执行董事长杜小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提案还建议适时修建从兰州新区到霍尔果斯的宽轨铁路,与中亚国家实现铁路对接,充分发挥兰州新区的国家级新区优势,使兰州新区成为亚欧大陆桥的核心节点站。

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课题组负责人石玉亭向记者表示,兰州新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无疑是国家在西部选择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最佳地区。

但石玉亭也有自己的担心,“此丝绸之路已经远非古时,驿站概念早已被淡漠。如果路修好了,在甘肃没有节点,那我们只是守路人。铁路速度越快,从我们这边通过的也就更快。”

目前兰州新区虽然是国家级新区,但是享受的政策优惠力度远不及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石玉亭建议,争取把国家的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在兰州新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胡健 实习生 周程程发自北京)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