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煤炭定价新棋局

2014-01-09 06:30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31省签防治大气污染军令状 河北已问责201名干部

国内钢材价格创5个月以来新低 京津冀印发工业减排“五年计划”

工信部启动第三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申报 名单料于上半年公布

印尼扣留中国货船 或因矿山生产不合法 2012年GDP最终增长7.7%

伊朗拟再调高铁矿石出口税 国内铁等7矿种“三率”不达标严禁开发

墨西哥对我无缝钢管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 本周五国内油价或迎今年首降

铁总9日召开铁路工作会议 首要议题为铁路融资

方大特钢调折旧增利4800万 新年首家调折旧钢企 

新年第一乌龙指:国债逆回购现105%年化收益 中国经济或领跑全球

境外投资或出新规 10亿美元以下备案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万亿

去年我国投资增速跌破20% 系11年来首次 重拳整治稀土产能过剩

2013年12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汇总 国家电网今年计划投资4035亿

2014年煤炭市场分析及展望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


 

煤炭定价新棋局

新的交易中心与交易方式的涌现,正让煤炭定价争夺战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去年12月中旬,“2014年煤炭交易会”再次证实煤炭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它不仅摆脱了历年来政府的指导价,同时煤电双方谈判新的定价机制也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个普遍现状是,煤电企业都倾向于现有的指数定价。其中,以环渤海动力煤炭价格指数和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为代表。前者倾向于港口交易价,后者倾向于生产地交易价。

从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的煤炭交易中心有30余家,大有遍地开花的趋势。其中,每家交易中心都在试图推出属于自己的煤炭价格指数,以求掌控煤炭定价权,竞争不可避免。

与当前各家交易中心力推的指数定价不同,在国内初露端倪的期货定价方式也被很多企业所看好。不过,由于煤炭涉及的产业链较长,期货定价将更为复杂。

煤企“逆袭”难

与往年不同,陷入前所未有低谷的煤炭业,在同下游用户的议价中显然缺少底气。《能源》记者在2014年中国煤炭交易大会采访时了解到,煤电企业共签订2014年煤炭年度合同9.55亿吨,成交规模历史最高。其间,煤炭企业负责人讲得最多的就是“感谢下游企业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支持。”

尽管在今年的煤电订货谈判中,煤炭企业话语权偏弱,但市场还是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10月以来,连续下跌的煤炭价格一扫往日的颓势,不断上涨。资料显示,环渤海动力煤价连续上涨10周,最新一期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价达662元/吨,累计上涨92元/吨。其中,以神华和中煤为首的大型煤炭央企是这轮煤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有人直言,以神华为首的大型煤炭企业涨价,就是为年底的煤炭订货会预热,“增加企业的议价能力。”尤其是,往年以环渤海动力煤炭价格指数为定价方向的形势下,这种逆市提价则显得更有必要。

对此,电力企业似乎并不以为然。它们的底牌,主要还是来自于对进口煤炭的需求。就进口煤而言,业内盼望的“限制进口”的政策并未出台。相反日前,财政部网站公布《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明确2014年将对各种煤炭品种,包括“未制成型的无烟煤,不论是否粉化”、“炼焦煤”、“其他烟煤”、“未制成型的其他煤,不论是否粉化”、“煤砖、煤球及类似用煤制固体燃料”、“煤制焦炭及半焦炭不论是否成型”进口执行零税率。

统计显示,2013年前11个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2.92亿吨,同比增长15.1%。随着进口煤的增加,国内动力煤市场必然受到冲击,煤价上涨趋势不可避免的受到打压。就在国内煤电企业进行订货会的同时,多家电力企业也与国外煤炭企业和贸易商进行2014年的季度、年度煤炭订货谈判,为明年进口煤炭进行布局。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师秋明表示,进口煤炭集中在港口,虽然在全国的量看起来不大,但是它采取点集中,运作效率高,对市场的影响却很明显。

在师秋明看来,进口煤在煤电企业谈判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现在的市场格局,煤价并不是煤炭企业或者电力企业说了算,它们都只有部分话语权,最终的价格还要看进口煤炭的价格和数量。”他解释说。

事实上,神华、中煤等大企业,以涨价的方式谋求更多定价权,也并不被看好。万达期货研究员梁海军表示:“随着煤炭订货会这只靴子落地,未来煤炭市场中的利益格局将发生蜕变,并不会被某个企业所左右。”

新定价机制

“今年煤炭定货会最大的亮点,就是煤电双方完全市场化。协会只是广搭台,既不给剧本,也不当导演。”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表示。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董事长郭海认为,2014年合同定价思路将遵循市场化规则,即围绕环渤海指数和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双方确定一个基价,上下浮动区间保持年度基本稳定,而如果遇到较大的市场变化,双方将临时调整。

从今年的交易现场来看,在脱离了政府指导价后,煤电企业开始在协商的基础上倾向于依靠煤炭交易指数来定价。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新的定价机制不仅让煤电双方极度敏感,也让以各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不同煤炭企业颇感为难。

现实的情况是,不同的煤炭企业对于定价参考的选择都有各自的考虑。山西大部分企业的意向是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指数为参考;神华和中煤两大巨头更倾向于环渤海价格指数,因为它们的影响较大。山西煤炭企业成本比较高,以本地的价格指数为参考,可以避免被大煤炭企业将价格拉得很低。

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山西推出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来推进煤炭交易的市场化。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曲剑午介绍说,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煤炭主产地价格指数,该指数由一个综合指数、四个分煤指数和六个代表规格品加权平均价组成,能全面反映主产地煤炭价格水平和变化。

与山西煤炭主产地价格指数不同的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则是反映环渤海港口动力煤的离岸平仓价格水平以及波动情况的指数体系的总称。环渤海港口:指纳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体系的港口,包括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京唐港、国投京唐港和曹妃甸港六个港口,也称代表港口。素有“煤炭价格风向标”之称。

不仅如此,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它也是国家发改委授权发布的全国性煤炭价格指数。不过,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神华和中煤集团的交易量比重大,最终的价格指数更倾向于两大巨头。

分析人士指出,不同区域的指数定价,意味着不同的利益。如果以环渤海价格指数为主,那么神华、中煤占相当份额的企业,则在定价权上有着更多的话语权。随着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指数的出现,并被更多地煤炭企业所接受,其定价权也逐渐凸显。“新交易中心定价机制的出现,势必会分食一定的利益。”万达期货研究员梁海军称。

不过,无论是环渤海价格指数还是太原价格指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师秋明解释道,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有很强的权威性,但采集数据的面相对较小,不一定能反映煤炭价格的整体情况;而产地区域的定价,很多都是以坑口价为基准,煤炭从生产地到用户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价格的变化,这些价格的变化则无法在产区价格指数中得以体现。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有话语权。秦皇岛港是中转站,山西则是生产地,所以整个煤炭利益链上的关系都要协调好。”梁海军说。

期货定价仍需时日

随着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和中国(太原)煤炭价格指数所呈现的各自的局限性,全国性煤炭市场体系的构建则是当务之急。

在师秋明看来,如果把当前某个产区的价格,作为全国性的交易指数定价,有很大的局限性。他的建议是,全国应该建立统一的价格指数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港口价格指数、产区价格指数和用户端的价格指数。“煤电企业在哪签约,就按照哪类价格指数来定价,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企业间的个性化需求。”他解释说。

实际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也在积极推动全国性煤炭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协会已经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调研,组织研究中国商品煤质量评价指南等。”

今年,在煤炭现货交易以指数定价被普遍认可的同时,有人也曾把希望寄托于期货定价。9月26日,动力煤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

在2014煤炭高峰论坛市场化圆桌会议上,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助理魏振祥说,“动力煤期货上市后,煤炭企业的盈利模式随着经营模式的转变将更为丰富。”动力煤期货让煤炭企业实现了现货、期货“两条腿”走路。

长期来看,环渤海动力煤炭价格指数不能满足煤电产业客户的需求,此时动力煤期货这个工具刚好可以作为煤炭现货市场的补充。企业可以积极参市场价格的制定,并通过不同的交易方式,实现现货销量加期货操作的双核盈利模式。

不过,在师秋明看来煤炭期货定价,是未来煤电双方努力的方向,但目前并不具备条件。“尽管动力煤、焦煤都已经在尝试上市期货交易,但仍存在问题。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能连续的交易。”

他举例说,焦煤和动力煤的交易活跃期,一般在1月、5月和9月,而工业品的定价不可能是按某个节点来定价,应该是全年的生产和销售。所以,如果根据这几个节点来定价,显得不成熟。目前,动力煤期货正处于培育期,只要市场成熟起来,期货定价模式就将慢慢主导煤电产业定价。

事实上,相对于依靠区域内交易中心的指数定价来签订煤炭合同,期货定价不仅涉及煤炭生产企业、下游消费企业,还会有投机散户、私募等资本之手的介入,对于煤炭企业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言,转变思维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源:《能源》记者 王赵宾)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