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假担保被封杀

2014-01-07 15:22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鞍钢扭亏增效获成果 太钢减产增效 武钢盈利15亿

各部委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落实改革具体行动 21省部署今年经济工作

IPO凶猛 股市暴跌 国内大宗商品收跌 上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

经济学家月度调研预测:四季度GDP增速降至7.6% 12月CPI为2.7%

分析师看影子银行监管新规 存准可能下调 多个PMI回落 增长放缓

中澳铁矿苦战海外 *ST鞍钢金融服务协议被否 钢企发力电商解困

春节前铁矿石下跌空间受限 山西焦化减至80户 户均产量逾200万吨

去年我国铁路投资完成6638亿 两大煤企率先降价 煤价告别虚高

今年启动一批重大水利项目 26城房价涨幅超10% 问责制“爽约”?


八部委联手封杀假担保:清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

发文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要求规范名称,标明经营特点

陈雄(化名)是北京一家大型民营担保公司的董事长。进入担保行业十几年,他见证了这个行业从乏人问津,到炙手可热,再到日渐衰落的全过程。

“我今天还接到担保公司打来的营销电话,问我要不要融资、要不要理财。我问他公司有多少授信,钱从哪里来,对方说有100亿元,来自人民银行。”陈雄无奈地说,不知何时开始,担保公司开始与借贷、集资、投资画上了等号。

在近期大量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经营担保业务,甚至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活动的背景下,日前,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央行、工商总局、法制办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于2013年12月~2014年8月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规范,重点是以“担保”名义进行宣传但不经营担保业务的公司。

此次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清理,也与监管层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遥相呼应。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份旨在厘清影子银行概念、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责任分工,以及完善监管制度的文件已于近日正式下发。其中亦要求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

“假担保”野蛮生长

“担保行业是个小众的领域,长久以来,它一直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陈雄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但前几年,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民间金融繁荣的大背景下,作为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桥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8402家,同比增长39.3%;净资产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幅达63.8%;在保余额19120亿元,同比增长39.1%。

在当时,担保公司仿佛一夜之间遍地开花。这其中除了正规的、持牌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外,还有不持牌的、业务范围受限的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大量打着“担保”字样但并不从事担保相关业务的各类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

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李世奇也告诉记者,现有的担保机构可分为三类:融资性担保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根本不从事担保业务但却打着“担保”字样的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融资性担保机构是特许机构,需要通过地方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后,才能在工商等相关部门注册登记成立。

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尚未实行准入管理,其注册登记没有前置性的行政审批要求,也不持有经营许可证,只要符合《公司法》等相关规定,直接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或其他注册登记即可成立。

在业务范围上,融资性担保业务为特许经营业务,主要是与银行合作,有银行授信额度、替借款人担保;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主要做一些类似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前者可以兼营后者的业务,而后者不能经营前者的业务。

根据《通知》,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应按其实际从事的主营业务对公司名称予以规范,标明其行业或经营特点;专门经营工程履约担保、投标担保等业务的,应在名称中标明“非融资性担保”、“工程担保”或主要经营的非融资性担保业务种类。

据李世奇介绍,北京担保业协会曾经做过调查,整个北京地区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牌照的大约有170家机构,但带“担保”字样的各类投资、金融服务公司却有1100多家。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二三线城市更为普遍。记者曾走访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发现,最好的地段、最高级的写字楼里总有不少带有“担保”字样的各类公司,而询问其业务又与担保没有丝毫关联。

2011年,当记者前往河南郑州时,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为了给投资人带来好印象,很多担保公司都设在知名地段的写字楼里,门面好排场大。“郑州最好的写字楼几乎都被担保公司给包了。”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一些城市,这类假担保公司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门面功夫”做得极其到位。

“普通大众并不太清楚这些公司的差异,而这就被不法之徒钻了空子,他们打着‘担保’的旗号,做着违规、违法的业务。此前,有不少地方出现担保公司非法集资的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李世奇称。

2011年末,随着一些地方民间借贷危机的蔓延,野蛮生长的假担保公司开始暴露风险。

其中,最为严重的河南省几乎每隔几日就有一家“担保”公司跑路或倒闭。而出问题的公司都是所谓的第三类,即根本不从事担保业务但却打着“担保”字样的公司。

八部委联合发出“封杀令”

“那时候,在不少人眼里,担保公司几乎就成了非法集资和违规业务的代名词,名声特别不好。”在陈雄看来,这些假担保公司给这个行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扰乱了担保行业的正常发展。

由于缺乏监管和规范,当前这类带有“担保”字样却不从事担保业务的各类公司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温州等地的高档写字楼里,你总会发现它们的身影。

在《通知》的背景介绍中就提到,近期,一些地区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激增、业务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经营担保业务,甚至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风险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频发。

《通知》要求,2014年8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将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规范,重点是以“担保”名义进行宣传但不经营担保业务的公司。

其中,对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或违规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要坚决依法查处和取缔。

李世奇表示,尽管《通知》的标题是“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但一定要把正规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区分开,不要把真正从事担保业务的公司误伤了。

尽管《通知》明确提出了时间表——要在2013年12月~2014年8月底完成清理、整顿工作,但昨日,多位省级银监局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未接到相关通知,并不清楚具体的清理办法。(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洪偌馨)

八部委整顿“非融担保” 或为担保新政铺路

1月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银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于今年8月底前,对辖内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下称“非融担保”)进行集中清理规范。

《通知》表示,近期一些地区非融担保数量激增、业务混乱,大量非融担保公司不经营担保业务,甚至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需进行集中清理规范。

“去年在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开会时,就听说要整顿非融担保。”广州一名担保公司总经理称,“融资担保”与“非融担保”的界线模糊,一些公司得以浑水摸鱼,去年局部爆发的担保跑路弊案就是例证。

一名接近广东省金融办的人士6日透露,《通知》已抵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最快本周内送达金融办,整顿工作亦将随之展开,“预计金融办将联合工商部门组成检查小组”。

他表示,各地对担保公司监管的体制不同,检查小组也可能由中小企业局、财政厅、工信厅等单位来担纲,主要工作包括“检查是否违规经营”和“公司更名”。

《通知》要求,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名称中,应标明其行业或经营特点,如“非融资性担保”、“工程担保”等,这意味着大量担保公司需要在工商系统更名。

“老百姓分不清融资担保和非融担保,你打着担保的旗号去吸储,别人都以为你有牌照,出了事就找政府。”前述广州某担保老总说,“正名”后两类担保泾渭分明。

目前,“非融担保”一无主管部门、二无牌照管理,仅有一部出自行业协会的《全国非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并在工商系统有个“非融资性担保信用等级证书”作为资质证明。但“一文一证”皆不具有强制性,并不具备监管效力,实际申请信用等级证书的非融担保公司寥寥无几。

监管缺失的“副作用”,在经济减速时暴露:2012年底,河南众多非法集资事件逐步扩散,大量担保公司牵涉其中,因资金链断裂引发民间震荡。

“任何一家公司都可做担保业务,预计非融担保不会进行牌照监管。但估计会指定管理部门,接受日常检查;而且名称上有标注,集资时老百姓不会那么容易中招。”前述担保老总说。

在他看来,《通知》是为即将到来的“担保新政”铺路:“相关部委已经拟好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替代2010年颁布的暂行办法。”

新政的思路是重定义“融资性担保”:按现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该业务仅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即为金融机构的债权作保。而现今市场上大量本质类似的业务,譬如为区域OTC私募债作保、为P2P网贷作保,并未在该办法中提及,亦很少受“放大倍数最高10倍”的约束。

“据我所知,新办法将把为合法借款主体担保的业务都定义为融资性担保,按不同业务分别监管,可能采用净资本管理。这样就杜绝了非融担保实际从事融资担保业务的可能。”前述人士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钢贸商资金困惑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