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中联钢视点 >> 正文

中联钢:浅议QE退出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

2013-12-23 11:52 来源:中联钢
0

 

北京时间19日凌晨,美联储决定,2014年1月开始,美联储将把每个月的债券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降至75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量将各减少5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开始逐步退出。由于美联储选择缩减购债规模的时点早于市场先前普遍预期的明年3月,因此本次会议决定多少令市场感到意外。

尽管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18日公布的最新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006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017亿美元),同时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有限,但在面对美联储退出QE的冲击时仍难以独善其身,尤其是对于钢铁行业这一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来说,QE退出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仍不可小觑。

首先会影响中国钢铁产品对新兴市场的出口。由于美联储QE的退出对全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流动性变化和美元、大宗商品价格上。短期来看,会带来资本回流美国,美元走强。而新兴市场国家会面临资本流出、本币贬值的压力,尤其是那些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强、经常账户逆差较高,财政赤字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面临的压力要大一些。从今年前十个月中国钢材出口分国别的情况来看,新兴市场无疑是提振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区域。前十个月,中国钢材出口至韩国、越南、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钢材共计2520.22万吨,占同期钢材出口总量的48.5%。可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中国钢铁产品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为保增长,这些国家可能采取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同时,受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和美元走强影响,人民币可能相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更大幅度升值,这将降低中国钢铁产品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明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新兴市场的难度或会进一步加大,同时钢材国际贸易摩擦也将呈上升趋势。

其次国际废钢的出口价格或会持续上涨,明显抑制中国钢铁企业的废钢进口需求。由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复苏,使得美国和欧洲的废钢需求强劲,带动国际废钢价格明显走强,届时,中国钢铁企业的废钢进口需求会受到明显抑制。废钢进口量的减少,将由进口铁矿石来进行补充,在化解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效果没有显现之前,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将“高烧不退”,再加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将使得明年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走势更加扑朔迷离。

再次就是房地产行业对钢材的需求或将受到抑制。由于美元走强,资本回流美国,或将导致房企的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大大增加,同时房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将增大,尤其是对于商业地产项目而言。2013年以来,在港上市房企的发债次数明显增多,发债规模明显增大。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房企海外融资总额(包含贷款)合计人民币高达3256亿元,比2012年全年额度涨幅超过100%。房企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其房地产开发的进度势必会受到影响,难免波及该行业对钢材的需求。

最后国内资金价格的上行会加剧钢铁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由于钢铁行业属于国家严控信贷投放的产能过剩行业之一,钢铁企业的贷款和融资受到严格监控和审理。根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前十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68.98%,同比上升2.05个百分点。且负债增幅超过资产增幅3.26个百分点,企业资金紧张状态仍未得到改善。美元走强,资本回流美国后,国内流动性压力加剧,国内资金价格的上行不可避免,钢铁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或将“雪上加霜”。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美国经济回升也有助于带动中国外需改善和对美钢铁产品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美国退出QE将会有效抑制国内通胀的上行,而且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对于淘汰钢铁过剩产能也是一个契机。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破釜沉舟后,会迎来春天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中联钢研究中心 吴芳 010-84184837)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