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中联钢视点 >> 正文

中联钢: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任重而道远

2013-10-23 10:49 来源:中联钢
0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问题令人堪忧。中国产业结构如何转型,攸关社会经济命运。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累等,都与产能严重过剩密切相联。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矛盾进一步激化。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及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严重,特别是“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然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任重而道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如果一味寻求“速度”,采取强硬措施,短期内会得到抑制,但也会引发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欲速则不达。

我们认为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主要考虑几下几点:

首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并不是单纯意义的压缩产能,而是合理调节供需矛盾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是企业自我调节,调整产品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大力推广“高效能、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倒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以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为核心要素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行业内部结构,推动企业发展。同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自主形成“行业自律”。

另一方面,是扩大需求。既要巩固国内需求。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需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消化部分过剩产能。着力改善需求结构。推动节能、节材和轻量化,促进高品质钢材、铝材的应用,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还要扩大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各类贸易促进活动,创新国际贸易方式。拓展对外工程承包领域,提升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和效益,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优化制造产地分布,消化国内产能。建立健全贸易投资平台和“走出去”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吸引国内企业入园。加强与周边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投资,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

其次,要转变“量化”经济的观念。中国企业的发展,更关注的是“量化”经济,很多企业甚至更重视生产的规模和扩张能力。使得评判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不得不从“量化”指标去衡量。企业的生产,开始逐渐“量化”,长此以往,产能的过剩,也成为“量化”经济的必然产物。

然而生产“量化”了,效益真的增加了吗?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以钢材市场为例:从2000年以来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及销售利润率来看,2000年至2007年是中国钢铁产量增速度较快的几年,随着产量的增加,行业利润增长迅猛,但供需矛盾也在逐渐加剧。2005年,钢材企业销售利润率大幅下滑,但仍在利润之上。然而从2007年开始,随着中国钢铁行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张,近几年销售利润率均低于企业利润,半且呈大幅下滑的趋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我们得到的答案却是相反的。产能增长了,利润增加了,但销售利润率却在下降。这也证实了,仅从“量化”去衡量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科学的,合理的。详见下图。

图:2000年以来大中型钢企利润及销售利润率对比图

 再次,是企业体质的革新,完善生产标准体质。当前我国落后产能淘汰难,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市场需求存在,产品价格优势明显。这类企业之所以一直可以生存,并逐年扩张,正是因为其效益丰厚,而且生产较为灵活。生产的产品较为低端,多指“高消耗、高排放”产业。不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管理,而且对环境的破坏力更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我国生产标准体质,很多行业生产资格标准“门槛”较低,这种“低”并不是绝对意义的低,而是相对的。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完善产业生产标准体质迫在眉睫,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各行业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又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自动淘汰和抑制落后产能。

最后,是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不但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将一些小型企业重新编制,学习大中型企业生产、管理和经验。通过兼并重组工作,实现集团管理模式,进而提升行业安全保障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提升各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各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然而,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必将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不得不思考:

其一,企业的损失和员工的失业及再就业问题。在淘汰落后产能,抑制盲目扩张,遏制产能过剩的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将会面临减产、裁员等诸多因素,但安置这些企业和人员将会有不少的经费,这些经费来源问题,也会给执行部门带来一定的阻力和压力。若不能妥善安置好这些企业和人员,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治安。

其二,产能过剩的尺度难把握。《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那么,产能利用率是多少才是最合理的水平?国际标准就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吗?分业实施中,钢铁行业: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电解铝:2015年底前淘汰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对吨铝液电解交流电耗大于13700千瓦时,以及2015年底后达不到规范条件的产能,用电价格在标准价格基础上上浮10%等等。这些有关量化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不断的摸索中得到答案。

其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紧迫性。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生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对于环境的继续破坏,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近几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然而中国的泡沫问题加剧,经济发展放缓,我们的环境若不能根本性的得到改善,我们的子孙仍可能会为喝一口“没有被污染的水”而发愁。加强环境改善,建立绿色家园,还我们一个“干净”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更渴望得到的。

总之,产能过剩矛盾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呼吁和提倡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更需要各行业以及每个人的高度统一和配合。

希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化,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我们拭目以待……。 (宋立媛 13811554128 )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