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社会发展十大难题

2013-09-26 18:56
0

【昨日要闻回顾】

北师大报告否认房产市场泡沫化 称市场供不应求

媒体回顾中国人的房产梦:居者有其屋成一艰巨任务

专家表示:房贷收紧未到恐慌地步 但不排除“断奶”可能性

房贷额度全面告急 多数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全线上浮

冶金矿协秘书长:预计今年国产矿产可达14.1亿吨

中钢协网站刊文称:节后钢价或将维持弱势震荡走势

中钢协副会长:今年重点钢企利润有望达200亿 将超去年10倍

克虏伯董事会主席: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国内钢企的非钢化生存

国土部:稳定地价严防高价拿地

“煤改气”供暖遭遇高成本难题

9月份新增信贷或达7000亿元

沈丹阳:外贸增8%可期 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9月前三周四大行存款流失2020亿 揽存压力加大

部分地方债审计接近收尾 资料密封汇总上报

江苏控制卖地融资:各地不得自行收储出让土地

京津冀呼吸保卫战 激励和处罚政策要先行

八一钢铁子公司合同纠纷再起

武钢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证监会通过

河北邯钢成为国内首批量产0.8设计系数X80管线钢企业

油品升级启动在即 传十一后将实行国家涨价政策

上海自贸区挂牌倒计时 首席经济学家齐聚上海热议蓝图

中国页岩气革命已开启 60口气井秘密开发获成功

德国钢铁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或将出售旗下汽车业务


 

蓝皮书:我国社会发展十大难题亟待破解

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为何这么难?“非典”十年后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否存在弊端?为什么老百姓“信网不信政府”?

9月26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发布《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2》(下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城市化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给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巨大的挑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矛盾集中凸显。

流动人口进城为何这么难?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最为显著的社会现象之一。《蓝皮书》说,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仅实现了“地”的城市化,尚没有实现“人”的城市化。

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实际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5%,远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

《蓝皮书》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实际人口城镇化率”这个指标,就是因为流动人口虽然进入了城市工作生活,但未真正实现“市民化”,在城市内部出现在了“新的二元结构”—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分化。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介绍,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迁移呈现三大特点与趋势:

一是群体数量庞大,比例明显增长。流动人口规模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增长了32倍,“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步成为主体;

二是集聚速度加快,服务需求超载。流动人口规模和素质的双重提升,直接导致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严重超载,引发人口规模与就业岗位有限、社会事业配套不足、城市人口承载力有限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是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地位不高。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在工资水平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中就业比例为21.8%,排名后五位的行业中就业比例为60.6%。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面临四大障碍:流动人口进城就业稳定性增加,但无法享受平等就业权;流动人口居住条件较差,住房质量与本地人口相比差距明显;流动人口参保率低,诸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求学成本高,同时面临诸多社会问题。

“解决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关键是推动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改革。”《蓝皮书》认为,应改革转移支付体制,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区域财政的差异性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平性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解决钱要怎么花的问题,要充分照顾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将财政供给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向流动人口倾斜。

《蓝皮书》称,此外,还应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解决钱应如何管的问题,要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为切入点,奖励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奖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突发事件处置存十大弊端

今年是“非典”疫情发生十周年。《蓝皮书》指出,以2003年“非典”危机为标志,我国总体上进入突发事件高发期。同时,这场危机也开启了我国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之窗”。

《蓝皮书》说,“非典”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长期失衡,中国进入一个“风险社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在我国频频出现。

《蓝皮书》指出,此后十年以来,在经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众多重大灾害危机事件的考验之后,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应急管理体制取得突破,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但《蓝皮书》同时指出,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依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为“十重十轻”: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地上轻地下、重经验轻标准、重预案轻预警、重集中统筹轻分级响应、重单兵作战轻部门联动;重行政命令轻制度建设;重政府管制轻公共参与;重安全保密轻信息公开。

“但目前而言,我国政府既缺乏与公众沟通的意识,也缺乏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甚至以保密为借口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蓝皮书》特别指出,信息公开是政府的法定义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同时应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建立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协调互动机制。

百姓何以“信网不信政府”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热点舆情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民意诉求表达已陷入一种"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法、信网不信政府"的怪圈。”《蓝皮书》说。

《蓝皮书》分析,“信上不信下”直接导致了越级上访的问题;“信闹不信法”缘于目前“人治”大于“法治”,非公正、非效率的司法判决以及权利救济与司法救济存在冲突等原因;而“信网不信政府”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政府与公众缺乏有效沟通直接相关。

连玉明认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政府治理难度不断加大;改革进展缓慢,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差、腐败总是屡禁不止等;公众参与空间有限,群众满意度不断下降。

《蓝皮书》称,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政治生态的巨大变化,比如草根阶层的快速崛起,网络意见领袖一呼百应,公民权利表达趋于活跃,公共议程的实质权力分散,社会共识的底线调整等等,这些新变化也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蓝皮书》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应推动政府从管制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提高政府能力;推动传播方式从单向宣传向交互引导转变,实现有效传播;引导公众从情绪宣泄向理性参与转变,实现满意度提升。

《蓝皮书》指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亟待破解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特殊人群如何融入社会、“两新”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矛盾化解如何提升能力、虚拟社会如何有效管理、突发事件如何及时应对、民意诉求如何畅通渠道、社区自治公众如何参与、政府公信如何重新塑造、公民社会如何依法治理等十大发展难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时期,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寻找新的动力和突破口。(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作者:章轲)


滚动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热点

每日要闻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地方债 房地产泡沫 热钱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