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盘活存量资金应允许过剩产能破产

2013-08-02 05:45
0

【新闻关注】

人民日报:总体平稳 稳中求进 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习近平: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 坚持底线思维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解读当前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怎么办之三:财政的钱怎么花在刀刃上

中国经济怎么办之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如何推进?

中国经济怎么办之一:上限下限怎么守

央行重启逆回购 市场心态仍显谨慎

地方债黑洞引发中央高度警觉

周小川: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上半年工业发展情况发布会/实录

存款利率上限今明两年都不会放开

楼继伟:别指望中国经济增速再快些

多位专家认为:GDP增速下限7%

马建堂解析当前中国经济热点/访谈实录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我也在探底”

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实录

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鸣锣开市


 

盘活存量资金应允许过剩产能破产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笔者认为,用好增量比较好理解,而目前对盘活存量则存在多种解读。

对于存量资金而言,如果只是指3万多亿元的国库存款,则操作空间不大。国库存款的主要作用是平缓经济下行期财政收入的压力,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时,支出规模并不会相应调整。此时要完成所谓的“预算”收入,财税部门将不得不以支定收,提高实际税负或预征税款,也就是所谓的“过头税”。

有研究人士认为,存量资金是指银行存款,并指出存在所谓的“货币空转”。笔者认为这是个常识性的概念错误,我国M1和M2的规模确实较大,但两者都是银行体系的负债,作为债务人的银行是无法盘活负债的。银行流动性与储户存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存款量较大表示银行对外负债较多,这是信用扩张的结果,往往与之对应的反而是银行流动性压力较大。

因此,盘活存量只能是指银行资产端,但这一点却不容乐观。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错配至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项目,以至于许多企业已无法产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而这些僵尸型企业和资产不仅难以灭亡,还无谓地消耗着新增信用资源。

资本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比较效率,资产证券化能将存量转至银行表外,达到减少货币存量、保持信用不会额外增加或减少的效果,但这关键还是要看存量资产的估值。真正具有活性的优质资产,银行往往不愿意转移至表外,牺牲自己的盈利性。近年兴起的银行影子业务大多是监管套利腾挪信贷规模,在信贷配额之外加杠杆。

目前真正具有意义的盘活存量资金工作,其实是积极推动存量债务的清理和重组。但前提是要允许过剩产能破产和退出;允许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在建项目停建;允许僵尸信用终止,即信用市场违约和银行坏债的显性化。上述三个方面消耗了大量的增量资源。

在推动存量债务的清理和重组过程中,经济就有可能出现提前着陆,即短期内的经济增速大幅下行甚至衰退。因此,面对存在的风险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对存量债务应采取一整套综合治理的方案,甚至不排除使用必要的金融救助措施,进行资产置换,类似于当年AMC(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撇坏账模式。比如发行长期低利率特别债券,对现有银行债权进行购买,积极推进债务重组。

大量坏账留在银行体系内是非常危险的状态,它们无谓地消耗新增信用资源。新增信用以越来越高的比例,服务于存量债务体系的循环。以2012年末非金融部门的存量债务规模(114.8万亿元人民币)为例,假设以年利率5.5%-6%计息,1年利息支出为6.3万亿元-6.9万亿元。在这一年中,还会有本金的偿付。假设本金偿付非常宽松,所有到期债务都能展期,仅仅利息支出占社会净融资的比例就会超过1/3,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银行变成“僵尸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吃紧。未来一旦遭遇外部风险冲击,银行将失去反周期操作的能力,从而放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目前我国货币增速和存量都已经很高,未来能够显著超过名义GDP增速的空间和时间都相当有限。但经济增长仍然需要信用支持,如何才能实现“货币不增或少增,而信用增加”,这就必须依靠融资方式的变化,即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方式下,货币结构会发生变化(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存款),但通过债券等市场化信用工具,提高资产周转率来实现信用增加。

在发达国家,直接融资之所以能向纵深拓展承债的空间,主要依赖于经济的法治基础,硬化的预算约束,从而通过直接融资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而目前中国经济的基础是无所不在的政府信用,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制约了经济体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增加了债务扩张的系统性风险。

对未来的中国经济而言,存在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改革构建市场经济的法治和制度基础,培育直接融资文化,以拓展经济承债的空间;二是若现行体制没有本质变化,就只能通过存量债务的减记和重组,清理僵尸信用,从而为新增信用腾出空间。(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煜辉)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热点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每日要闻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房地产泡沫 热钱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