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用电量增长低于预期 用电需求不足但结构积极变化

2013-06-15 06:13
0

【昨日要闻回顾】

国务院: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

地方基建热遭遇中央审批冷

5月全社会用电量4269亿千瓦时

中国前四月贸易虚增750亿美元

中国钢企“大跨界”究竟有没有准谱?

钢市低迷 本钢板材被迫终止定向增发

我国去年进口7.4亿吨铁矿石 现货平台影响较弱

铁矿石期货有望年内“落地” 已获得证监会立项

中国金融机构5月份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668.6亿元

宏观数据遭遇“黑五月” 经济复苏底线面临挑战

热钱加速逃离中国常遭批评:鬼子剪完羊毛走了

央行公开市场暂收手观望 净投放未解资金困境

鞍钢有望控股澳卡拉拉铁矿 高生产成本或存隐忧

美国裁定继续对中国等7国钢筋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中欧贸易摩擦又起 欧盟提无缝钢管反倾销磋商

国内煤电油运进入供需宽松状态 经济下行明显

高盛投资策略师:中国今后7年平均增速或低于6%

电价改革政策信号频出 售电侧体制改革酝酿提速

巴克莱下调中国通胀率预期至2.6% 称降息几率上升

日本政府6月份将经济预期上调至“稳步回升”

菲律宾央行维持隔夜和特别存款帐户利率不变

14日国内大宗商品涨跌互现

14日黄金期货延跌 现货金银亦收跌


 

用电量增长低于预期 用电需求不足但结构积极变化

国家能源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但略高于1至4月份4.9%的增速。

“用电量数据低于预期,是因为现阶段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在我国用电量中占比较大,经济增速一降,这些行业下降得更快。”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7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40%左右。这其中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消费又占到工业能耗的一半左右,用电量的波动跟这些行业的生产形势有很大关系。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钢铁等五大高耗电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林伯强分析,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控不断持续,对上游建材、水泥等行业的用电需求产生了影响。

此外,外需持续低迷,也使得众多出口制造企业用电需求疲弱。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外贸出口18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增速比上月大幅回落13.7个百分点。

汇丰银行发布的5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9.2%,显示制造业运行持续放缓,达到八个月以来的低点。

尽管用电量总体增长放缓,但我国用电结构正出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快于第一和第二产业。

统计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05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用电量15098亿千瓦时,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2428亿千瓦时,增长9.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686亿千瓦时,增长2.8%。

“短期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较大没法改变,但5至10年后可能会慢慢发生变化,发展方向是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不断上升,这会有一个过程。”林伯强说。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按用途划分的理想的用电量比例一般为交通、建筑、制造业各占三分之一。

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中国电力消费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有所提高。

1至5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798小时,同比减少56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147小时,增加78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025小时,减少73小时。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分析,二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有望温和回升,用电需求增速也将有所回升。预计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至6.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至8.5%,全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伴随经济形势好转,二季度用电量增速可能会缓慢回升到5%以上,全年在6%以上。”林伯强说。(来源:新华网 记者 雷敏)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两会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每日滚动要闻   最新热点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雾霾与钢铁业 四川雅安地震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