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落实创业税费减免等政策

2013-05-16 06:12
0

【昨日要闻回顾】

环保部严惩数据作假 震慑高耗能企业

代县42家球团厂全部停产整顿

国内钢铁企业陷入高负债困境

4月份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增长6.8%

首批符合废钢铁加工准入条件企业名单

15日大宗商品近全线收跌

必和必拓将紧缩矿业投资

蒂森克虏伯拟削减3000岗位

摩根大通、标准普尔下调中国GDP预期

河北15个行业落后产能年内淘汰拆除

工信部原材料司与中钢协举行第四次会商交流

中国4月外汇占款新增2943亿 连续第5个月增加

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0.96%

国土部:开展稀土开采及回收利用全面排查

普遍亏损难阻地方机场建设潮 1年16个项目获批

美国对中国预应力混凝土钢轨用钢丝发起反倾销调查

前四月地产投资名义增长两成 商业地产热度不减

国土部要求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制度

经济放缓需求不足 最多毕业生遭遇最严峻就业形势

俄罗斯超大稀土矿启动 开采供应日趋多元化

李克强:靠刺激政策和政府投资实现今年目标空间已不大

张高丽:严禁核准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进一步部署四川芦山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并适时启动恢复重建工作

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部署四川芦山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并适时启动恢复重建工作,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会议听取了关于四川芦山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灾害评估情况的汇报。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四川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目前共安置79.7万人,临时生活救助措施全面落实,卫生防疫工作有序展开,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复课,灾区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会议决定,建立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协调机制。下一步要毫不松懈地全力做好工作,确保所有伤员继续得到有效救治,早日康复;确保受灾群众过渡期基本生活,全面加强集中安置点的消防、防疫和治安等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隐患得到全面排查,坚决防止出现新的损失。实事求是地科学评估灾情,在此基础上开展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出台相关政策,适时启动恢复重建。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重建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一要落实现有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二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基层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就业帮扶。三要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四要完善就业服务。各地可将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适当支持。毕业生异地求职,可按规定享受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五要开展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今年起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适当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六要促进就业公平。严防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民族、残疾等方面的歧视。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鼓励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和要求,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按照高考程序和确定的标准,将今年新增的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中西部省份。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多措并举,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中国政府网)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两会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每日滚动要闻   最新热点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雾霾与钢铁业 四川雅安地震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