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城镇化不是过度负债的借口(经济时评)

2013-04-19 06:15
0

【昨日要闻回顾】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从五大任务看中国经济走向

财政部长与国税局长谈营改增

中国摸底银行同业大额风险敞口

淡水河谷大船未经核准悄抵华

淡水河谷一季度铁矿石产量下降

4月上旬国内粗钢日产量旬环比增2.5%

武钢下调5月出厂价格 重钢跌1.75%

CME拟5月份推出电子交易的铁矿石期货合约

工信部欲铁腕整顿钢铁乱象 行政命令让位于市场

蒂森克虏伯董事会主席:收缩钢铁 投资中国

旗下营口中板巨亏8.5亿 五矿发展进退两难

王晓齐: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将进一步下探

江苏钢企全面推进高强钢筋生产

国家统计局发文详解GDP核算说明和方法

中国结售汇连续7个月顺差 热钱流入压力增大

央行周四展开430亿28天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

2013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国务院打内需“组合拳”/营改增将扩至铁路邮电行业

IMF:4万亿计划使地方债务激增 80%靠卖地还债

路透:中国煤炭需求萎缩阴云笼罩亚洲市场

金价大跌后周二反弹/武钢首个海外项目上半年投产

大秦线检修难改电煤疲态 价格或继续承压

地方铁路局重组或年内启动 将成立7或8个区域公司

专家称我国水资源修复耗资将过万亿 北京超千亿

油价下周有望迎来新机制后首调 或下调超400元

18日国内大宗商品近全线收跌

18日黄金期货小幅反弹 但现货金银延跌

河北唐山一市民单次购买黄金15公斤

黄金中间商一夜亏上千万 缘起囤货巨大


 

城镇化不是过度负债的借口

(经济时评)

债券融资有助于地方负债的显性化,有利于强化市场对地方债务的约束。但过快增长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推进城镇化绝不能成为部分地方盲目投资、过度负债的借口和外衣

2012年以来,城投债的发行力度明显加大。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的数据,2012年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累计已达6367.9亿元,较2011年增加3805.9亿元,同比增长148%。

作为一种地方融资平台公开发行的企业债或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大多投向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项目的债券,城投债的发行出现了井喷。主要原因在于:在换届效应的带动下,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热情高涨;加上有新型城镇化战略“撑腰”,地方政府更是资金需求大增。与此同时,土地财政难以为继、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持续收紧等,都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求新的融资通道。此外,城投债监管的规范化,也使其投资风险有所缓和,吸引了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热捧。

城投债募资相比以往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明显的优势。债券融资期限较长,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周期更为匹配;债券融资成本更低,目前城投债发行年利率普遍在7%以下,较银行贷款利率仍有一定优势;债券融资还有助于地方负债的显性化,有利于强化市场对地方债务的约束。

虽然城投债规模的迅猛增长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过快增长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在楼市调控持续加码的背景下,发行方提供的土地等资产抵押物面临缩水风险,而地方财政的隐形担保也可能因为财政紧张而失效;其次,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未来在支线交通等领域的建设,面临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投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成本;最后,债券融资期限相对较长,可能加剧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因为债券偿还的任务必然落到下一届政府肩上的时候,寅吃卯粮、超前负债的做法势必更加突出。

要规避城投债井喷带来的隐患,必须防止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需要将地方政府债券募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各级人大的审核、监督,加强公众对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和担保债务的约束。另一方面,需要机构投资者充分理解城投债的投资风险,不能对政府的隐形担保盲目乐观。事实上,此前云南城投等城投债的违约风险已经暴露,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抛售。

当然,从根本上讲还需要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要让有愿望的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关键是就业支撑和公共服务的保障。城镇化不应该是“房地产化”,也不是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在地方政府已身负超10万亿元债务的背景下,推进城镇化绝不能成为部分地方盲目投资、过度负债的借口和外衣。(来源:人民日报)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两会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每日滚动要闻  最新热点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雾霾与钢铁业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