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财税改革三大重点事项无可回避 促进社会和谐长治久安

2013-04-15 06:21
0

【新闻回顾】

钢市逐渐后继乏力 中间商拿货意愿很低

后期需求或逐渐减弱 钢贸商仍心有余悸

钢铁行业普遍亏损 投资价值缺失

宝钢湛江项目今年9月7大工程全部开工

风险叠加 中国全球矿业并购路径难定

马钢ST危机 高价囤矿引发38亿亏损

鞍钢矿业向中国企业100强迈进

60%建筑用钢升级遇阻力 国家淘汰二级钢期限无奈推迟

一季度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3%

宝钢股份累计回购7.67亿股 耗资36.5亿

河北钢铁资产注入遭遇治理难题 现金流恶化

国际钢协上调中国需求预期 称不能靠其挽救世界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困难仍未现明显改观

中编办以4月为限 督办发改委下放600余项审批权

老工业基地改造全面铺开 各地争夺首批试点名额

广东万亿基建投资计划出炉 重返投资拉动轨道

千亿煤化工项目重启 地方投资冲动博弈环保风险

广东万亿投资计划出炉 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存困难

天然气边辟谣边涨价 各地百姓晕菜 焦虑情绪上升

新一轮财税改革看点:个税是收入分配改革切口

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 企业减负激发经济活力

两桶油达标耗资千亿 国五汽油现国产化市场商机

世界最大单体煤制天然气工程获批落户新疆伊犁

三部门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 研讨以人查房权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城镇化不能摊大饼

流动性宽松支撑弱复苏 四月步入政策关键期

黄金连涨12年迈入熊市 分析称美国经济复苏确认


 

贾康:财税改革三大重点事项无可回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2013年春季论坛”上表示,必须正视我国税制中直接税比重偏低的问题,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完善房产保有、交易等环节税制,逐步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还要积极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与赠与税问题。

贾康说,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成绩,但仍面临未解矛盾的凸显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

他认为,如果考虑加快财税改革,当前有三方面的重点事项无可回避,必须紧紧抓住。首先是要加快“扁平化”框架中的省以下分税分级体制改革、构建地方税体系,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消解产生地方基层财政困难、巨量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等的制度性原因。于深化改革中逐步达到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境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目前社会上有人质疑分税制改革,贾康表示,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都证明,搞市场经济必须搞分税制,我国1994年财政分税制配套改革方向完全正确,近些年的一些问题恰是分税制在省以下的贯彻落实受阻而产生的,打板子如打在分税制上,是打错了地方,真正需解决的问题是把分税制从中央到省和省以下贯通落地。这是以对市场经济通盘制度框架建设的贡献来服务全局。

其次,加快资源税及相关配套改革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制约,促进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贾康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趋收紧,但经济发展方式仍明显带有粗放特征,节能降耗、加快方式转变的实质性进展远不能令人满意,一大重要原因,是基础能源产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价关系与价格形成机制仍严重扭曲。

他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抓住我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量改从价”改革在新疆启动后2011年末已推广至全国,而近期CPI走低和煤炭“双轨”价格自然并轨的时机,乘势扩大这一改革的品种覆盖面,特别是对我国最大宗能源——煤炭,应尽快实行此项改革,

第三,加快我国直接税制建设步伐,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凸显和负面影响,优化再分配机制和房地产调控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共同富裕。

贾康认为,必须正视我国税制中直接税比重偏低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税改中逐步提升直接税比重的“可塑性”空间,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来加强“超额累进”调节机制。在他看来,直接税制建设情况复杂、既得利益阻力明显,改革任务艰巨,但属于不能回避的制度建设任务,也是促使我国房地产业等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下决心攻坚克难、渐进求成。这是以缓解我国现阶段人际关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来服务全局。(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两会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每日滚动要闻  最新热点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雾霾与钢铁业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