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项怀诚:中国地方债或超20万亿 并非“非常危险”

2013-04-07 06:05
0

【昨日要闻回顾】

全国H7N9患者确诊16例 6人死亡

首轮简化行政审批工作将6月底完成

纽约金价创近9个月新低 投资者竞相买入

经济数据打压金属 国际市场交投清淡

专家解读:拉开新的农业改革序幕

四大银行3月新增贷款激增53%

三大成本“重压”致中国逾三成小微企业利润下滑

第十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菲尔普斯:中国GDP降到6或5 很糟糕情况会出现

胡祖六:中国城镇化盲目模仿 满街汽车处处大跃进

国际原油期价震荡上行 成品油价格下周或迎来上调

IMF副总裁称亚洲边界”增长凸显过热风险

分析师称疲弱就业数据意味宽松年内不减量

日本确认发现天量稀土资源 储量是中国10倍以上

朝鲜通报外国驻朝使馆撤离 称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节日期间要闻回顾(4.4-4.6)


 

前财长项怀诚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或超20万亿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再度引起关注。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6日估计,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中国政府债务并非“非常危险”。

据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央债务规模在7.7万亿元左右,地方债10.71万亿,考虑到部分地方债存在一定浮动性,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至18万亿之间。

中国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履新后首次公开演讲中透露了其“治债”思路。他表示,财政部将区分显性、隐性、直接及或有债务分析风险,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同时,财政部下一步将研究制度完善,“给地方政府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对此,项怀诚分析,中国新任财长上述表述透露了中国重视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债务的信号。而就政府债务的具体数据,项怀诚称统计可能偏小,债务率或比公开数据更高。据其掌握资料,2011年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30余万亿,大体上债务率为37.8%。2012年政府债务总规模有所增加,债务占GDP比重仍维持在40%左右。

“现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比较明朗,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项怀诚指出,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准确统计数据可能并不容易。

近年来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一直是西方唱空中国的理由。但项怀诚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并非当务之急,还没到“非常危险”的地步。他主要基于三点理由作出上述研判,即40%的债务率本身并不很高,政府债务总量的95%-98%基本是内债,且中国债务总体尚未出现效率极差案例。

他同时强调,中国政府在债务问题上一定要始终坚持“可持续性”原则。除了政府发债,项怀诚指出,政策性银行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政府债务性质,由于其贷款来源为银行间发债,因此亦应予以关注。(中新社博鳌电 董冠洋)

原财政部长:中国政府债务超30万亿不算高

“鉴于中国政府债务率本身不是特别高、基本上都是内债、尚未出现效率特别差的案例,我认为中国政府债务问题没有到十分严重危急的地步。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在债务问题上始终坚持‘可持续性’的原则。”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6日在此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一场关于债务风险的分论坛上说。

“从公开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是30多万亿元,债务率为37.8%。2012年债务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几万亿元,债务率基本在40%左右。”项怀诚说。

他表示,中央政府债务比较明朗,地方政府债务则透明度不高,实际数据可能比统计数据高一些。

“中国地方债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增长较快。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地方要配套。地方财政没有那么多钱,就建立了很多融资平台,还发行了很多债务,由此形成了地方债务新的增量。”项怀诚说,“但是这个时间总共约4年,债务总量多也多不到哪儿去。”项怀诚强调,尽管中国债务问题没有到特别严重的程度,但是有些问题不能忽视。

“比如说一些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的来源是银行间发债。这些债务一定程度上带有政府债务的性质。这个数量也不是很小的。”项怀诚说。

据悉,目前财政部正在部署对地方债务问题进行详细调研。(据新华社电)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两会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每日滚动要闻  最新热点精粹  贸易商看行情  雾霾与钢铁业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