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钢贸贷款或再现“三月围城” 沪银行业审慎“防身”

2013-01-20 17:39
0

【昨日要闻回顾】

2012年GDP初步核算情况

铁矿石海外收购:十年残局

淡水河谷运矿“新动作” 中国船东抗议

矿价钢价双双回调 钢市“原形”回归?

专家:产能过剩是转型升级“拦路虎”

发改委:继续推进油气煤电价格改革

中国成功研发时速500公里试验列车

外媒:危机时期背上沉重债务 力拓总算换帅了

力拓在莫桑比克煤炭生产和出口计划严重受挫

2012年我国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54亿吨 镍37万吨

2012年国内粗钢产量7.17亿吨 钢铁转向低速增长

基尼系数首发 彰显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决心

外媒热议中国经济 今年增长将有望持续走高

观点:中国股市的凌厉升势预计将告一段落

国际能源署称:全球石油市场已经开始收紧

贵州金佳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上海车牌拍卖价首破7.5万创新高

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已形成地下产业和黑色利益链


钢贸贷款或再现“三月围城”

银行圈审慎“防身” 钢贸业寄望修复关系

去年最后一个月14%的螺纹钢期货急涨,无疑意味着钢市初现暖意。不过国内钢贸企业的日子仍不好过。《金证券》记者接触的银行人士透露,“3月和9月都是钢贸商集中还账的日子,去年有些银行不惜撕破脸与钢贸企业对簿公堂,今年即将来临的3月,又将是不少钢贸商面临的生死线。”

“三月围城”再现 上海银行圈密控贷款

去年9月左右,国内钢贸商异常难过。20家左右的钢贸企业因为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告上法庭。彼时,多家钢贸商也向《金证券》记者反映,“虽然没有一刀切,但银行收缩得特别厉害,很难贷到款。”

而即将到来的3月,将再迎钢贸企业贷款到期高峰。据了解,钢贸商扎堆,目前国内钢贸市场交易量前十大家基本云集沪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其中沪上钢贸行业向银行融资达1600亿元,这也意味着上海成为贷款风险聚集地。

那么,沪上各家银行“捂”在手上的钢贸余额还有多少?在一场当地的钢贸贷款内部会议上,与会金融界人士向《金证券》透露,“去年9月份上海银监局官方披露的数据是,本地钢贸信贷规模大约为1800-1900亿元。目前余额应该有所下降,在1800亿元以内。”

上述人士表示,“银行对钢贸贷款统计还是较谨慎。”目前上海各家银行对钢贸统计的“暗规则”是,只要符合钢贸企业的界定,一定会纳入统计;即便界定不清的怀疑为钢贸企业,也会专门询问网上搜索信息,因而不存在钢贸企业漏算的情况。

尽管今年3月钢贸贷款集中到期,但多家银行认为,主要风险依然在银行预估的风险范围之内,钢贸行业信贷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如市场担忧的那么大。

既爱又恨 大型银行急施“防身术”

银行对钢贸商,是既爱又恨。

南京钢贸商会会长戴美林向《金证券》记者介绍,“钢贸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像我所在的大型钢材交易市场,有500多家钢贸企业,一间20多平方米的不起眼小屋子,一年的贸易量能达到几个亿。只要每年交易额上了1个亿,你就必须贷款维持资金周转。”因为钢贸行业变现能力强、交易量大,曾几何时银行主动出击,上门劝“贷”。2011年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即可见一斑。

但近几年情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钢贸贷款由起初的房产抵押为主,到担保公司专职操作,紧接着仓单质押应运而生,发展到前期风行一时的联保连带。后两个阶段由于出现重复质押、联保放大的异化操作,成为钢贸融资风险爆发的导火索。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后两类融资所占比例在20%-30%。

风险与利益共存,让各家银行选择不一。各家银行也在启用“防身术”。梳理排查、加强沟通、调低最高贷款额、停止高风险抵押,这是初级阶段。钢贸商之前通过金融杠杆渠道积累的固定资产及财富,有些银行开始督促其尽快变现以便还账。部分银行则“以时间换空间”,比如对某企业两笔贷款分别于3月、5月到期,3月到期的先还,再对其贷出一笔来方便还5月的。通过变相延期,降低银行贷款余额的同时,也避免出现钢贸商逾期归还贷款的恶果。

上海浦发银行办公室内部人士对《金证券》透露,“浦发钢贸贷款很少,放贷客户在行业内规模都比较大,且85%为房产抵押。公司不大看好这个行业,其运作机制不适合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大国有银行则“来得晚,撤得早。”建设银行南京一家支行行长告诉记者,“公司一直比较谨慎,介入钢贸这一行也比较晚。去年钢贸风险爆出来后,钢贸贷款的审批权都收到了分行层面,我们支行也不像前些年那样积极找客户,在慢慢地压缩。”

至于民生等银行,则属于明显的“激进派”,去年更频繁陷入钢贸贷款的诉讼中。尽管在去年钢贷风险发酵之际,公司高管特意召开电话交流会议,称开展的都是围绕大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贷款,故跟同业相比“受的伤最轻”,但并未消除外界疑虑。

转型稳定下游客户 钢贸寄望修复与银行关系

“银行都想压缩这块规模,但速度不会很快,这就涉及银行间的博弈。一家钢贸商可能从多家银行贷款,如果你收缩,其他银行会迅速跟进,结果只能是大家适度逐步地缩小规模。” 沪上研究员对《金证券》分析。

当然,银行也开始陷入集体反思。在前述钢贸贷款内部会议上,多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钢贸行业需要质变,银行才会重新伸出支持之手。”在他们看来,钢材贸易本质上是生意而非金融手段。之所以问题频发,在于业内将正常的生意运作变为金融活动,导致金融风险积聚。

另外,钢贸商利润微薄,一方面运输、仓储的大量费用使钢贸商求钱若渴,另一方面又受钢厂、中间客户等各个环节盘剥,业内1%左右的利润甚至无法覆盖6%的基本贷款利率。

对此,戴美林并不否认,“去年钢材市场持续不景气,钢贸没有盈利空间,很多人都拿钱去投其他高风险的行业,但当时房地产这些行业的钱并不好赚。当时冒出很多跑路的,都不是正儿八经做钢贸生意的,如果不是投机,也不至于还不起钱。”

目前钢价缓慢攀升,他表示“日子开始好起来”,但这不代表钢贸能彻底走出寒冬。“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业务模式,我们只能越做越死。现在大家开始向产业链其他方向发展,包括物流、加工、配送等,努力提高服务附加值。虽然利润不能立马提高多少,但起码稳定了下游客户。只要生意回归健康,相信也能逐渐修复与银行的关系。”戴美林对《金证券》记者说。(来源:周末金证券  作者:江芬芬)

→ 钢贸行业资金困惑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十八大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