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信贷增速符合预期 今年调控将呈“前松后紧”格局

2013-01-10 09:06
0

【昨日要闻回顾】

去年12月主要经济运行数据最新预测

中纪委:薄熙来被移送司法机关

钢铁需求会有好转 但难走出微利泥沼

亚洲掀起兴建钢铁厂热潮

印度首轮煤矿拍卖即将启动

国际废钢市场价格继续上涨

钢价回升 湖南钢贸商不敢囤货

国内矿涨幅收窄 进口矿期货续涨

巴曙松:城镇化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分化

分析人士:今年一季度物价涨势或延续

宝钢股份去年净利103亿 同比增近四成

外媒称:淡水河谷valemax大船将于今年停靠中国

加拿大将继续对中国热轧碳钢板征收反倾销关税

台湾中钢向旗下澳大利亚公司增资用于矿业

武钢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姻 继续加码非钢产业

总投资37亿余 黄骅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开工

发改委:近期铁矿石价格涨势明显 连涨4个月

航运行业:BDI小幅反弹 集运运价稳中有升

央行智囊称今年广义货币增速应控制在14%

国家能源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机构数量和贷款规模双增长 小贷行业扩张提速

世界经济论坛:贫富差距成头号全球性风险

研究人士:美新一轮债务危机隐患不容忽视


 

信贷增速符合预期 今年调控将呈“前松后紧”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新增信贷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达15.76万亿元,去年货币政策调控基本达到预期。

分析认为,在“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的政策指导下,今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和银行新增贷款均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受今年底物价因素影响,全年调控将呈“前松后紧”格局。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543亿元,同比少增1863亿元,去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20万亿元,同比多增7320亿元;去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512亿元,去年全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15.76万亿元,比上年多2.93万亿元。

“去年12月贷款少增较多,一是由于银行放贷积极性有所减弱,此外货币政策没有进一步放松,银行执行信贷计划也相对更为严格。”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去年全年新增贷款8.2万亿元,基本符合预期。

从12月份数据来看,12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大幅高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月度平均水平,而人民币贷款有所减少,且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主要是信托贷款、企业融资等非人民币贷款融资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低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其他融资方式呈现此消彼长态势:委托贷款占比8.1%,信托贷款占比8.2%,企业债券占比14.3%,其中信托及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分别较上年提高了6.6个和3.7个百分点。

在各类融资工具的支持下,当前我国货币环境继续向常态回归。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接近央行去年年初确定的14%的增速目标;狭义货币(M1)余额30.87万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比11月末高1.0个百分点。

“从全年数据来看,货币供应量和新增信贷量在目标范围内,社会融资总量偏高一些,反映出信托、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M1增速提升1个百分点至12月末的6.5%,传递出企业层面流动性状况略有改善的积极信号,这与近两个月PMI数据显示出的需求回暖、订单回升,企业去库存结束等信息相吻合。

对于今年货币信贷形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为处理好稳增长和控物价间的平衡,2013年我国货币信贷调控将呈现前松后紧的格局。

“考虑到很多项目会推迟到今年1月份开工,加之银行也愿意在年初多发放贷款,预计1月银行贷款会有显著增加,全年新增信贷有望突破9万亿元。”连平预测。

“政策将保持相对宽松以支持经济平稳回升,但物价上涨可能成为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市场关注的重要话题。”鲁政委认为。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将进入新一轮物价上涨周期,在各种因素的累积下,下半年通胀预期或将有所抬头,届时通胀压力将成为货币放松的掣肘。(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王宇、王培伟)

→2012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543亿 创三年来新低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十八大 城镇化 钢市 矿市 煤市 钢贸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