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中联钢视点 >> 正文

中联钢:铁矿石进口策略的自我救赎—尊重市场和规律

2013-01-08 08:39 来源:中联钢
0

中国联合钢铁网专稿:2012年9月份至今,进口铁矿石价格由不足90美元一路狂涨至当前的155美元,涨幅达75.1%。特别是进入12月以后,铁矿石加速上扬,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竟然疯狂上涨了近40美元,涨幅高达31.4%,中国钢铁行业为之震撼。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令钢厂成本大增,而钢价涨幅有限,两头挤压下的钢厂极有可能再次陷入亏损。与以往类似,在迷茫、恐慌和愤怒之后,一些国内钢铁人士再次将话题的焦点集中在“矿山做局、市场炒作、金融趋势”等方面。遗憾的是,却鲜有人为此进行反思和总结,致使铁矿石进口方面的内忧外患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市场经济自有其市场规律,这些规律由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组成。十多年来,我国一些钢铁人士始终不愿彻底面对这些规律,总是在自以为是、自说自话中与经济规律抗衡,使得我们一再错失在铁矿石进口方面的机遇。时至今日,人们不愿承认在铁矿石进口方面的策略失误,不愿对过去的失误进行反思和总结,于是总是在不断地原地踏步。究其原因,造成目前被动局面虽有一些外在因素,但更多却是国人“自大”、“自私”和“自欺”的思想在起作用。所谓自大,中国总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一光环能够让矿山看中国的脸色行事,能够拥有话语权;所谓自私则是在去年钢价下滑之时,各钢厂大举实施去库存化策略以自救,导致如今余粮不足,命脉被拿;而所谓自欺,则是国内钢铁人士不愿面对新形势、新方式带来的变化,想当然行事,在思想和行为方面习惯于演绎掩耳盗铃的故事。如今,当铁矿石涨价七成来袭,自食恶果之时,是时候反思了!

期望话语权,错把最大当令剑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多年前,国人的“自大”心理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早有行业人士居高临下地坦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矿石进口国,几乎占了全世界矿石贸易量的一半。中国对铁矿石的定价应该有话语权。”甚至天真地认为国外矿山就该看中国的脸色行事。行业内部沾沾自喜,媒体舆论也普遍认为“铁矿石定价,就该中国说了算!”以中国人的思维,看世界性的事物,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现象至今难以让一些国人觉醒。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有困难

中国大小钢铁生产企业有1200多家,其中有高炉、转炉和轧线的全流程钢厂超过500家。地域不同、性质不同、决策不同,决定了各家的利益亦不同。大钢厂起不到政府“长子”的表率作用,小企业不承担行业“兄弟”的应有道义,行业形不成公正合理的措施制度。而放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真实的“现货成交价格指数”不用,国内钢铁企业却甘愿选择一个以单笔价格甚至“估价”为基点的指数,各种原因不一而足。私心太重,兄弟阋于墙的事情无法避免。

事实求是地讲,“外御其务”虽有其合理性,但毕竟与世界贸易规则相冲突,“里子”内的合理抵不住“表子”外的违规。因此国外矿山管理人员之间几乎没有公开的接触,不愿授钢铁企业一“联手操纵”的把柄,怕触动相关贸易规则,说明国外矿山还是有相当的法律意识。对于市场经济国家,竞争本身也是市场规律的一种,应该予以尊重和承认。中国是个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自由竞争、充分竞争是必然。对于不同地域、行业内外、钢厂之间的竞争策略不必过分指责。

眼光太短浅,自欺欺人埋恶果

与中国钢厂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一样,中国企业对市场的研究也比国外落后了许多,粗放式管理在市场分析、市场运作方面得以体现。跟风操作、贪图小利、徒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使得国内钢铁企业在与国外矿山打交道中屡屡中招。而不尊重规律、不研究市场、不分析行情的做法也使得国内钢铁行业举止失措。本轮铁矿石大涨,就是中国钢厂的行为短视、过分去库存化行为造成的恶果。

作为钢铁工业的粮食,作为一个基本依赖进口为主的国家,铁矿石储备和行业运行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得以真正给予重视。这两年,我国一亿吨的港口库存,曾经引发了行业内外对铁矿石库存压力的普遍恐惧,很少有人仔细分析这一亿吨库存仅仅只能支撑中国钢铁行业一个半月左右的消耗。2012年以来,各家钢厂不约而同降低原料库存,截止到2012年8月份,我国钢铁行业PMI原料库存分项指数降至36.8,较年初时下降13.4个百分点,创近年最低。

据中国联合钢铁网了解,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铁矿石库存一度降至不足两周,一些沿海地区钢厂的库存更是达到了三五天的库存极限。为近年罕见。对于连续化生产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而言,一周乃至半个月的超低库存,经营风险随时可现。物极必反,面对本企业可能出现的断炊局面,一些钢厂的补库存动力远远超过了去库存的热情。在一天4-5美元的涨幅中,铁矿石价格象脱缰的野马,迅速越过了中国钢铁行业对2013年铁矿石上限120美元的预测,逼近160美元。

理性看世界,尊重市场和规律

不可否认,本轮矿石价格上涨确实有炒作的成分,也确实有矿山影子,还有金融化的推手,更少不了业界公认的带有主观色彩某指数的“煽风点火”。如果我们分析问题,仅仅是从这些方面找原因,显然有失偏颇,看待问题过于简单。  

“竞争规律”告诉我们:竞争,从实质上说就是商品生产中劳动消耗的比较。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对于成熟化市场而言,金融、炒作、趋利避害是一种天性,都属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一部分,都在通过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都附着在供求规律之中。既然是市场规律,就有其复杂性,也有其规律性,更有其合理性,因此矿山控制发货节奏以拉抬价格、钢厂拒绝采购以打压行情的做法并行不悖。供求规律决定了供需双方本就是个互相博弈的关系,既不能把对方打死,也很难做到双赢,这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国外矿山有气势如虹、一路拉涨之时,国内钢厂有势如破竹、一路绝杀之举,但从本质上看,更多是市场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形势所迫,因此不宜将矿价飞涨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外矿山的拉升,同样也不能将矿石大跌的“功劳”记载到中国钢厂联手打压的荣誉上。市场就像浩瀚的海洋,影响的因素千丝万缕,单凭几个所谓的“庄家”如何能撼动巨大的市场?所以动辄把铁矿石涨价简单地归咎于“炒作”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这些年,中国逐步接受了有色、农产品、钢材、焦炭等多种期货产品,铁矿石期货也将呼之欲出,说明金融化趋势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早在几年前,就有国内有识之士预言铁矿石市场必然会走有色行业的道路,只是钢铁行业感悟的相对较晚,不愿意接受如此现状。如果钢铁企业不能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努力反思自己的不足,依然将金融化拒之门外,继续沿用多年对铁矿石市场看法的老思路,必然与现实距离越拉越远。如果既不能面对现实,也不敢承认错误,更不去反思自己,而只会一味地指责,试图寻找铁矿石涨价的替罪羊来掩饰自己对市场的研究的不到位,如何才能解决困扰多年的铁矿石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在国外矿山仔细研究中国市场的同时,最近几年,中国钢铁企业也在走出去,贴近铁矿石市场第一线来分析行情走势。如果中国钢铁行业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去看待新形势下的新问题,那么中国铁矿石进口战略就会早一天浮出水面。(胡艳平 010-84184828 中国联合钢铁网)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