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151亿美元 中国企业海外最大并购获批

2012-12-09 06:12
0

    【昨日要闻回顾】

新疆若羌5.1级地震致房屋开裂

2015年我国海外权益矿将达1.5亿吨

焦煤期货近期上市 合约或改30吨/手

阶段性补库 致建筑钢材价格暂时趋稳

钢贸商:“公司现在没钱囤货,也不敢囤货”

年内地产私募基金规模恐达2000亿

前10月山东近四成钢企亏损

广东湛江将与巴西公司建中国南方铁矿石物流中心

煤电价格并轨方案将获批 新方案或将抬高煤价

电子商务催生商业地产新需求 物流仓库供应不足

新疆批准民资建巴伊地方铁路 总投资42亿元

房产税扩围消息频出 全国开征或年增收5000亿

专家:明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


 

中国企业最大海外收购案获批

加拿大政府7日宣布,决定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这标志着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完成迄今在海外最大宗收购案。

加拿大工业部长克里斯琴·帕拉迪斯当天说,按照《加拿大投资法》和有关指导方针,中海油已经使加方确信,其对尼克森的收购交易符合加拿大利益。他同时说,中海油已郑重向加拿大做出长期承诺,要在经营管理、商业发展方向、雇用人员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符合加经济发展利益,且承诺每年就履行情况向工业部报告。

加拿大总理哈珀在随后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吸引投资是加拿大政府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点,加拿大非常鼓励和期待批准更多符合加拿大利益的外国投资。

尼克森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是一家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其能源项目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常规油气、油砂和页岩气。尼克森资产遍布世界多地,其中包括加拿大的油砂项目、也门的油田、西非和墨西哥湾的近海油气田以及英国北海油气田。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准备以151亿美元现金总对价,收购尼克森100%流通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其中普通股每股收购价为27.5美元,比7月20日收盘价溢价61%,优先股的对价为每股26.0加元。此外,中海油还将承担尼克森的43亿美元债务。自中海油提出收购以来,尼克森的股价不断上涨。

加拿大工业部8月29日启动对中海油收购案的审批,并两次延长审批期限,审批最后截止日期为12月10日。

中海油计划在卡尔加里创建地区总部,负责管理尼克森及中海油在加拿大、美国和中美洲的资产,将留用尼克森所有管理层和员工,以充分利用其优秀的管理、技术和经营能力。

这次收购是加拿大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最大金额的外资收购案。

新闻分析

收购成功只是挑战第一步

7月23日,中海油宣布已与总部位于加拿大的能源公司尼克森达成最终协议,将以每股27.5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尼克森所有流通中的普通股。这笔交易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在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后,这笔交易的完成还要涉及尼克森资产所在国相关政府的批准,包括美国、英国等国相关部门,并要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

“虽然程序尚未完成,但可以说这笔收购已扫除了最大障碍。”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认为,成功收购尼克森对于中海油国际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此,中海油将成为更重要的国际能源公司。

“收购成功对中海油来说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王震认为,在完成收购程序后,中海油面临的资产整合涉及本土化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比交易本身挑战更大。

赛迪顾问兼并重组咨询中心总经理申燕说,成功收购尼克森后,中海油面临的首先是政治风险,尼克森不光在美国和加拿大有资产,在欧洲也有很多资产,欧洲对此如何判断是一大挑战。其次是资源整合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间并不长,人才储备也有所欠缺。三是财务风险,151亿美元的并购额偏高,并购后中海油还承担了尼克森43亿美元债务,未来盈利能力建设至关重要,而油价波动也将冲击其盈利能力。

有利增加全球的资源供应

王震认为,中海油凭借过去30年对外合作和海上经验,接手面临经营困难的尼克森,无疑将对油气资源开发产生积极影响。包括此次同时获加拿大政府批准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对加拿大进步能源公司的并购,出于商业考量的海外并购从长期看将增加全球资源供应,有利油价下降。

这笔交易距离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已过去7年。2005年6月,中海油宣布以总额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但最终因美国国会的激烈反对,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此次收购尼克森能够获成功,一方面是大环境发生改变。加拿大拥有丰富资源,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独立”,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降低,加拿大急需寻找新的市场,这对中海油是个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并购经验乃至教训的积累,中海油此次并购准备也较为充分。此外,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有利于并购成功。

申燕建议,在海外并购特别是资源并购中,中国国有企业往往面临着较大压力,我国应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此外,并购不仅仅要以获取资源为目的,更应关注以获取技术和市场渠道为目的的并购,实现并购多元化。(新华社)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十八大 钢市 矿市 煤炭 钢贸商 产能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专题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