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钢厂将加大钢材直销比例 钢材贸易行业面临洗牌

2012-09-05 13:50
0

    [昨日要闻回顾]

8月钢价崩盘价 对钢材市场是灾难性的

16家上市银行日赚30亿

制造业空心化 5银行利润超272家企业

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激增隐患多

中国将淘汰粗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下普钢

8月份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新疆:发挥经济通道优势 打造物流新高地

317.5万吨 4.33亿美元 前7月进口铁矿砂量价齐跌

市场“莫测” 各揣“算盘” 铁矿石走向纷说

产能大量过剩 近五年中国经济都将在底部徘徊

谢国忠: 房价回升只是“死猫反弹”

本周末汽油价或上调 本周五调价窗口打开

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前7月平均每天56起借贷纠纷

钢厂高库存压力下钢价下跌空间难以触底

宝钢工程营口钢结构基地揭牌

抚顺特钢大股东1亿股权被轮候冻结

五矿发展股价创两年新低 意外巨亏20家机构被套

铁矿石价格暴跌给三巨头带来压力 扩张计划搁浅

受航运、矿石业务拖累 淡水河谷卖船缓压

新批项目尚未立竿见影 四大行8月新增贷2200亿

澳洲矿商看好非洲铁矿石潜力/三巨头扩张计划搁浅

钢企巨亏也要借钱投资?拖银行同入泥潭?

内贸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 促消费政策或将加码

官方汇丰PMI年内首次齐低于50 经济或继续探底

中国铁矿石需求放缓将使澳陷入衰退

巴西CSN钢铁上调钢材价格4-7%

14家韩国企业受本国优惠政策吸引撤离中国

欧元区8月份制造业活动仍处于萎缩

南非铂矿罢工事件蔓延至金矿

澳大利亚和巴西矿山在出口市场中获得优势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维持利率3.5%不变


 

钢厂加大直销比例贸易行业面临洗牌

在行业持续低迷的局势下,曾经“翘着二郎腿卖钢材”的钢铁企业,今年再也坐不住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为打开销售渠道,全国很多钢厂都加大了直供比例。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导致整个钢贸行业内部洗牌,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或许会淡出市场。

此前,作为以直供为主的代表,宝钢70%以上的产品是直接销售给大型制造企业的,另外,还率先在国内成立钢铁业首家电商平台公司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而韶钢则选择与中铁物贸公司签订了35万吨建筑钢材直供合同,马钢钢材直销比例也超过50%,凌钢方面宣布已把提高直供比例列入工作计划,而河北钢铁也一直在加强直供业务。

“今年行情不好,钢厂价格下调滞后,很多贸易商到钢厂订货就亏,所以从年初就有很多钢厂加大了对贸易商的优惠力度,但贸易商压力还是大,有的还放弃做代理商了。”业内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直供的销售模式一直有,这个应该是钢厂被贸易商“逼”出来的,贸易商都不愿意订货了,钢厂只有自己加大直销的力度。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直供销售比例仅为38%,而美国钢企则为80%左右。“很多钢厂尤其是一些以生产板材为主的钢厂,正在下大力气开发下游终端用户,这无疑将挤占贸易商的生存空间。”业内分析师认为。

尽管国内钢厂提高直供比例,有望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但钢厂与贸易商比起来不够灵活、建立销售渠道的费用等,都是摆在钢厂面前的最大难题。

“钢厂自己做直供,也很难做的。不同下游企业的结算方式、物流方式,以及对产品的组合要求都不一样。一般钢企做直供偏向于品种比较单一的,偏定制化的产品,比如造船板,汽车板等。但如果涉入做建筑行业直供,则难度最大,需要的规格品种多,货物数量不一。”分析师表示。

此外,不少贸易商也直言,终端客户方面也不见得愿意与钢厂直接合作。此外,终端要求的发货周期,以及钢厂的物流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斯迪尔钢铁市场部王鹏飞表示,“钢厂与贸易商比起来缺乏灵活性。因为终端用户很分散,集中度不高、批量较小、材料种类繁多、随机性很强。钢厂除了价格方面稍微具有优势外,其它方面它拿什么去和贸易商抢客户?”

钢厂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势必会延伸钢材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功能。在此形势下,贸易商是否真的会成为被钢厂排挤和竞争的对象呢?

钢贸商阮传书表示,“世界上发达国家走的都是精品钢加直供路线,未来的市场还是需要钢贸商这个服务型的桥梁。”

分析师认为,对钢贸行业来说,这将导致整个贸易行业内部洗牌,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会淡出市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夏冰)


≥ 最新消息   ≥ 财经大事   ≥ 新闻解读    ≥舆情关注

热点专题 钢市 矿市   资金 房地产 节能减排 淘汰落后 数据之辩 发布会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