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钢铁困局继续 “苏南钢铁模式”崛起

2012-09-03 12:40
0

摘要:在全国钢铁行业一片哀鸿遍野的时候,江苏尤其是苏南的数家钢厂正在成为行业的奇葩,有业内专业人士将其归结为“苏南钢铁模式”。事实上,不仅存在于概念层面,苏南钢厂正在用自己的管理模式、生产经验、体制结构等精髓,给中国钢铁工业新的启迪。

“目前对苏南的钢厂来说还不是彼此整合的时候。”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建平在第六届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将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与蒋建平同台的还有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刘瑜、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国全、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明和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副总裁张银华。江苏几大主要钢厂的执行层领导都齐聚在此。

几位钢铁大佬坐在一起远没有外界想像得那么剑拔弩张,蒋建平的这句话在对同行惺惺相惜的同时,也从侧面传达出目前苏南的一批钢厂,在本轮钢铁危机中继续存有利润空间。

这很不可思议,在全国钢铁行业一片哀鸿遍野的时候,江苏尤其是苏南的数家钢厂正在成为行业的奇葩,有业内专业人士将其归结为“苏南钢铁模式”。

事实上,不仅存在于概念层面,苏南钢厂正在用自己的管理模式、生产经验、体制结构等精髓,给中国钢铁工业新的启迪。

苏南钢铁模式的特征

“苏南模式”最早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泛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苏南钢铁企业的发展在传承“苏南模式”的同时,结合钢铁行业也展现出许多特征。

在中钢协市场部主任王颖生看来,注重服务是“苏南钢铁模式”的最主要特征,这种服务不仅包括钢厂注重对客户服务,而且包括政府注重对企业服务。

事实上,苏南模式本质上即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主要形式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1975年沙钢成立,1984年永刚创办……在创办之初,无一不是集体所有制。

钢铁分析师胡艳平对此评价,苏南钢铁企业的崛起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也正是在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苏南钢铁得以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在市场中赢得了主动地位。

但是这种发展也并非是一帆风顺。根据张刘瑜的回忆,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大大小小的钢厂能够有二十几家,但是存活至今的却只有沙钢、永刚等寥寥数家。此后,中天、兴澄钢铁等一批作为后起之秀加入到这个队伍。

在三十多年之后,这些企业都已经转制为民营企业,“没有一家国有企业”。这种转折源自于1993年左右,集体所有制形式造成产权关系不明晰、投资主体单一等诸多弊病,由此掀起了苏南钢铁的转制风潮。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在1998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沈文荣的头衔还是一个国企老总,但到了2002年1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时,他的身份已经悄然转变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苏南钢铁市场配置作用在加强。”正如王颖生的分析,钢材市场需求已经是多元化需求,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预测模式,这些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所不能企及的。

与北方的钢铁重镇唐山不同,苏南并非是钢铁的原料产区,煤炭、铁矿都需要从外部进来。但是这种先天营养不良却成就了苏南钢铁模式的另一个特征,原材料的大进大出。苏南钢厂都地处长江流域,这些钢厂依托长江水系,建设码头,发挥水路、公路和铁路联运的优势,通过低成本的物流优势换取原材料的组织优势。

与原材料的匮乏相对应的是苏南地区的需求旺盛,苏南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信息畅通,交通便利,制造业发达,是钢材的主要消费区域。“苏南钢厂的产品没有销不出去的,而且是就近消化。”周国全说,苏南钢厂与终端市场相邻,销售半径合理,产品销售从来都不成问题。

应对危机之策

面对当前的困境形势,“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是舆论或研究人士给出的解决良方。但在他们看来,“现在的整合更多应该会出现在国营钢厂阵营之中”。

因为现在他们彼此都还生活得很好,南钢实施了“重点研发一批效益型品种,实施一批投资少见效快项目,增强管理挖潜增效”三个应对危机的切入点;中天钢铁在最短时间内将主打产品由特钢转到建筑钢材,并加快长线投资步伐,重点研发高压锅炉管、轴承钢、冷墩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江阴兴澄特钢靠新产品提升竞争力,大力拓展油田钻具用钢和大规模特殊钢棒材市场……“根据现在钢铁行业的形势,搞钢铁的重组很可能不是时候。钢铁制造的投资这么大,要重组它,按照现在的价格,它也不愿意被你重组。”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也曾对此公开表态。

尽管沙钢的规模在国内也已经位列前茅,但是“赢利的多生产,保本的少生产,亏损的不生产”,这是一种真正简单而又务实的营销理念。“苏南钢铁三十年来发展得一直都很稳健,不贪大,没有折腾。”周国全说。

在胡艳平看来,苏南钢铁模式的意义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还会给当前的钢铁行业应对当前危机更多思考。“贴近市场、降低成本、挖潜增效、转变思路”成为这群人重复最多的应对危机的办法。“苏南的钢厂从来没有在温室呆过,从诞生开始就是野生的,风吹雨打,经受过一轮轮洗礼。”张刘瑜对目前的形势显得很乐观。“多备棉衣也无用,是去是留,早做打算。如果赚的不多,早一点退出。”蒋建平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提高了一点,这是苏南钢厂对外界的提醒吗?(现代物流报 李协商)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