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我国制造业贷款连续8个月正增长

2017-10-26 10:20
0

【近日热点回顾】

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万亿 九领域是重点

大气污染治理|河南摒弃“一刀切” 天津工业燃煤锅炉“清零”

35家上市钢企6家停牌筹划重组 房贷增速回落 严查开发商九种行为

国内煤炭企业五年减少2802家 12省份今年拟去产能关闭煤矿1000处

傅志寰:未来交通会有超级高铁一席之地 三大矿山铁矿石产量数据

国内四大证券报头版评论:论述十九大引领中国股市发展进入新时代

资产配置“不迷茫”:今年权益类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回报“超预期”

报告:全国37个主要城市平均招聘薪酬为7599元 北京居首达9900元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JIS认证机构收到指示 探讨审查神钢20家工厂

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对原产中国异形混凝土钢筋作出反倾销终裁


(原标题)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资金脱虚向实态势明朗

日前,三季度宏观经济金融数据悉数出炉。从银行业相关数据情况看,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正不断强化。

在党的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当下,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不能掉以轻心,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银行业向实体经济更多倾斜

目前来看,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依旧是银行业,占比在80%以上,从农业到制造业到服务业,实体经济的各行业都是银行业服务和支持的对象。可以说,银行业选择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直接影响着上亿数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系列数据反映出银行业“脱虚向实”的趋势。例如,银行业资产增速和结构趋于合理,资产同比增速由过去的20%以上回落至8月末的11%,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年初上升1.7个百分点;负债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有所提升,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保持在七成以上,同业负债占比逐渐下降;主要风险监管指标保持稳定;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前8个月新增贷款10.3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7.8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银行业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郭树清表示,未来要继续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努力支持银行业向实体经济倾斜,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脱贫攻坚方面的融资。同时,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等重大的公益性项目。银行业要更积极更主动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透露出把现代金融纳入到产业体系中的信号。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现代金融本身就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现代经济也很难把实体经济和金融截然分开。金融通过服务实体经济获得自身发展,而实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服务,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以观察到的是,此前由于经济下行令实体风险增高,部分银行过多关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同时,多层嵌套现象屡屡出现,银行业资金一度出现脱实向虚的不良迹象——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以得到纾解,金融业本身却空前繁荣。针对这种现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采取强监管策略,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银监会亦加强现场检查与违规处罚力度。

其中,实体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制造业表现愈加良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增速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增速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据记者了解,各地对银行业服务制造业加大了部署。在近日一场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宁波银监局副局长吕碧琴透露,宁波银行(16.450, 0.03, 0.18%)业已经承诺,今年制造业新增贷款额度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例大概有三成左右。同时,宁波银监局实施“新增制造业贷款承诺制”,即辖内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主动承诺信贷投放量,监管逐月统计监测,承诺完成情况与监管措施挂钩。

多方位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对于下一步银行业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继续加强信贷支持,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银行应从消费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四个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除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金融业应该主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q不充分问题,提出金融解决方案,从以往注重传统行业转向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服务,从以往主要为生产者服务转向更多地为消费者服务,从以往集中于东部、集中于大城市更多地向中西部和乡村延伸,从以往动员储蓄、推动大规模投资的粗放式金融发展模式转向利用金融科技、高效配置金融资源的集约型金融发展模式。(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张末冬)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