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降息没戏?人民日报:国际市场起风云 稳健仍是货币政策最佳选择

2016-06-17 08:28
0

【昨日要闻回顾】

新闻辑要 瑞银测算:钢铁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债务总额8.7万亿

世界最具竞争力钢企最新排行发布:中国钢铁企业无一进前十

中国企业债务率高达156%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债务问题有共识

专家:解决高债务的核心是解决不良债务 不能容忍僵尸企业的存在

太钢集团近日欲“减持套现”3.7亿 券商预计其二季度有望“扭亏”

中钢协:盲目释放产能,出口更难,铁矿石供大于求,钢价难大涨

调查:章丘东煤全面停产 30年工龄补偿20余万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炒商住限购日进56亿 央行刹车 地王末日? 楼市让更多人财富缩水

中企海外并购估值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6% 为何大举并购海外矿企?

国务院:加快退出有色金属过剩产能 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


 

降息没戏?人民日报称“国际市场起风云 稳健仍是货币政策最佳选择”

近日,联储加息预期破灭,英国退欧风险高企,国际市场跌宕起伏,草木皆兵。

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指出,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英国“脱欧”前景不明等因素,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人民币所肩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国内推进供给侧改革也不可能以“大水漫灌”辅之,因此未来“稳健”仍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人民日报称,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影响因素正在加大:

有研究机构指出,美联储加息节奏相对较慢,一方面是因为其短期经济复苏放缓,另一方面是美国通胀走势较弱。不过,美国经济复苏相对欧日等经济体依然较好,其货币收紧对比欧日货币宽松,意味着美元仍将处于相对强势,美元指数在经历前期调整后有可能重回升值通道,人民币兑美元便面临贬值压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刘明礼认为,英国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是否留在欧盟这种重大的政治决策必将影响全球经济。与此同时,从当 前国际化进程来看,由于人民币还尚未扮演重要避险货币的角色,英国公投的不确定性将对人民币需求形成冲击,因此中国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人民币的基本面。

人民日报援引社科院研究员周宇评论称,从外部不确定性增大这个角度讲,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十分必要。

人民日报称,5月中国总体融资增速放缓,而实体经济“补水”却增多,稳健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趋势一览无余。如果说2015年货币政策以稳健略偏宽松为主,那么如今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稳健”的基调,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平稳运行与结构调整的平衡。

人民日报进一步指出,外部风险有法解,保持定力谋转型。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双稳”的格局也正成为市场的共同预期。

该报援引周宇分析称,目前来看,作为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资金过度流出现象是货币政策采取稳健路线时的一大考虑,需要合理引导。可以预见的是,当前这种稳健货币政策的延续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从而避免人民币出现‘跳水’式贬值。

最后,人民日报援引了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的观点,绝对不能轻易用宽松货币政策,来对冲美联储加息等不利因素给国内资金面带来的影响。  (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潘凌飞)

——————————————————————————————————

国际市场起风云 中国定力稳发展

稳健仍是货币政策最佳选择

日前,美联储在召开议息会议后表示,维持现有联邦利率在0.25%—0.5%的范围内不变,同时下调2017年加息次数的预测。随后,人民币汇率显著走强。6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度上涨超过260个基点。在此背景下,海内外对下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关注也再度提高。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英国“脱欧”前景不明等因素,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人民币所肩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国内推进供给侧改革也不可能以“大水漫灌”辅之,因此未来“稳健”仍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外部影响因素加大

对于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轮船来说,决定其航行轨迹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其中,不仅包括轮船本身的吨位、动力性能,还包括船长的经验和水手们的能力,有时候,所处海域的天气状况等外部因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把中国的货币政策看成这艘巨轮,则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和英国“脱欧”公投等因素,就是船长和水手们必须考虑的天气变化。

那么,这些外部变量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有研究机构指出,美联储加息节奏相对较慢,一方面是因为其短期经济复苏放缓,另一方面是美国通胀走势较弱。不过,美国经济复苏相对欧日等经济体依然较好,其货币收紧对比欧日货币宽松,意味着美元仍将处于相对强势,美元指数在经历前期调整后有可能重回升值通道,人民币兑美元便面临贬值压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刘明礼认为,英国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是否留在欧盟这种重大的政治决策必将影响全球经济。与此同时,从当前国际化进程来看,由于人民币还尚未扮演重要避险货币的角色,英国公投的不确定性将对人民币需求形成冲击,因此中国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人民币的基本面。

“人民币汇率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变量之一。美联储放缓加息脚步,短期内有助于人民币企稳回升,而英国“脱欧”公投则会对欧元形成较大打击,助推美元上涨,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所以从外部不确定性增大这个角度讲,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十分必要。”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内严堵“无效借贷”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稳健”的一面也更加突出。据央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5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去年同期少5798亿元;不过,5月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反而增加了9374亿元,同比多增864亿元。总体融资增速放缓,而实体经济“补水”却增多,稳健货币政策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趋势一览无余。

分析人士指出,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供给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同样会深刻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走向。具体来说,“去产能”、“去杠杆”需要偏紧的货币环境,而“去库存”、“降成本”则需要偏松的货币环境,“补短板”需要精准的货币投放。以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角度观之,不同任务之间或存在反向的需求。因此,如果说2015年货币政策以稳健略偏宽松为主,那么如今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稳健”的基调,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平稳运行与结构调整的平衡。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有所企稳,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降息’、‘降准’明显减少,而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中短期定向政策工具使用却明显增多,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选择,也反映出央行对‘简单放水会导致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的警惕。毕竟,当前最重要的是让资金服务于供给侧改革与经济转型。”周宇说。

此外,也有专家进一步指出,采取稳健的政策基调与便于精准投放的政策工具,也有利于避免资金虽然进入实体经济,但却流入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之中,从而拖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后腿”。

“双稳”预期正在增强

外部风险有法解,保持定力谋转型。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双稳”的格局也正成为市场的共同预期。例如,海通证券认为,进口数据显示资本外流风险仍存,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近期维持稳健仍是最佳选择;中信证券则指出,中短期货币政策工具的投放凸显出央行对流动性“量”的呵护,考虑到下半年“亚通胀”叠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可能,央行对基本面的调控将更趋预调、微调,因而“价”的变动将更重要。

“目前来看,作为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资金过度流出现象是货币政策采取稳健路线时的一大考虑,需要合理引导。可以预见的是,当前这种稳健货币政策的延续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从而避免人民币出现‘跳水’式贬值。”周宇分析。

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看来,对于中国这样大的经济体,只要带给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信心,就能比较明显地消除市场的恐慌心态。在涉及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储备上,要深入研究推出“托宾税”、无息存款准备金、外汇交易手续费等价格调节手段,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冲击。孙立坚特别强调,绝对不能轻易用宽松货币政策,来对冲美联储加息等不利因素给国内资金面带来的影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6月17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王俊岭)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