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中国5月进口创19个月最好表现 出口继续下台阶

2016-06-08 11:11
0

【昨日要闻回顾】

新闻辑要 靠政策,拿补贴:“老僵尸”欲变成“吸血鬼”

美国财长Lew:美中两国未能就钢铁产能状况达成共识

楼继伟表示:中国已不是中央计划经济 无法向企业下达去产能指标

花旗至多上调铁矿石价格预期21% 国内汽柴油价格或迎“四连涨”

河北省获得世行5亿美元贷款治污 宝钢去年环保投入比上年翻一番

以往337调查中企败诉率高达60% 钢企表示:应对这次调查很有信心

337调查背后:高端钢成欧美最后阵地 钢铁城的实业迷茫与投资反思

铁矿石等再现强势行情? 大宗商品杀回牛市?瑞银称:高兴得太早

发改委:鼓励社会资本投铁路 中国外储降至2011年12月以来最低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 央行:个人投资起点不低于20万

赴美国投资商业地产两年 鄂尔多斯煤老板投资300万美元收益翻番


 

中国5月进口创19个月最好表现 出口继续下台阶

中国5月进口降幅大幅收窄,增速创19个月新高,出口则继续降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按美元计价,5月进口同比下滑0.4%,较4月10.9%的降幅大幅收窄,也好于市场预期的下滑6.8%;5月出口同比下降4.1%,较4月1.8%的降幅扩大;5月贸易顺差近500亿美元,较4月的455.6亿美元扩大。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5月进口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去年5月的低基数和进口价格上升,同时进口数量维持高位,超预期进口数据印证经济见底回暖。

他还表示,出口同比小幅下滑,表明外需尽管有所回升,但仍然偏弱,2016年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

邓海清认为:

对于进出口数据,过去市场更关注出口,因为是三驾马车之一,但我们认为在2015年以后,进口的意义更大。进口尽管不直接贡献GDP,甚至在GDP公式中是负贡献,但是进口是反映内需的重要指标。从历史上看,进口同比与工业增加值同比有较高的相关性,进口同比越高,表明中国经济越活跃,GDP增速也往往越高。

出口同比小幅下滑,从2014年以来看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表明外需尽管有所回升,但仍然偏弱。从结构上看,延续2015年以来的特点,一般贸易相对可以,但是进料加工贸易明显偏弱。

整体而言,除非政策层出现重大失误,否则经济回升仍将持续;且前期回升力度越小,回升的可持续性将越强。对于2016年,我们仍然坚持房地产投资和宽财政带来经济回暖,“新周期归来”是本轮经济回暖的关键,2016年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对于金融市场,基于基本面回升的逻辑,长期看空债券市场,长期看多大宗商品,坚定看好基本面驱动的中国股市长期“健康牛”。

据华尔街见闻实时新闻,按美元计:

中国5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计)-4.1%,预期-4%,前值-1.8%。

中国5月进口同比(按美元计)-0.4%,预期-6.8%,前值-10.9%。

中国5月贸易顺差(按美元计)499.8亿,预期557亿,前值455.6亿。

按人民币计:

中国5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1.2%,预期1.5%,前值4.1%。

中国5月进口同比(按人民币计)5.1%,预期-2.5%,前值-5.7%。

中国5月贸易顺差(按人民币计)3247.7亿,预期3872亿,前值2980亿。

前五个月累计:

按美元计,中国1-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3%,进口同比下降10.3%,贸易顺差2174.98亿美元。

按人民币计,中国1-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8%,进口同比下降5.0%,贸易顺差1.41万亿元人民币。

在数据发布之前,市场普遍预计4月外贸降温的态势将延续到5月。华创证券牛播坤在此前研报中称,中国5月制造业PMI显示新出口订单环比回落,进口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整体上贸易形势依旧不乐观。日本、美国、欧元区PMI指数均不及4月,因此外需仍疲软。

中国央行在今日发表的工作论文中也表示,因为全球增长势头减弱,下调中国 2016 年出口增速预测:

根据实证模型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减速10个百分点,会拖累GDP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当然,如果进口同时减速,也会抵消部分由于出口减速导致的对经济的冲击。(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张家伟)

海关总署: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16万亿元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