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外媒:银监会要求加大过剩行业风险摸排

2016-03-11 15:31
0

【昨日要闻回顾】

专题:2016全国“两会”进行时

——————

新闻辑要 国内楼市恐有回调风险?

据传商业银行或对不良资产债转股

房价新信号 拟商房地产金融新政

大商所上调铁矿石涨跌停板幅度

中国1亿农民工市民化大幕已开启

长江经济带有望带动万亿元投资

2月下旬国内粗钢日产量较上期增2.34%

日钢热连轧开工 27省份今年重点去产能

电子商务即将立法 淡水河谷与FMG计划结盟 李新创:这主意不坏

国家统计局:2月份CPI同比上涨2.3% PPI同比下降4.9% 官方解读

今年未定外贸指标? 越对华钢管反倾销 美敦促中国削减钢铁产能

孟加拉国1亿美元被盗 中国钢材出口严重受阻 钢厂暂停出口报价

央行今日逆回购200亿 上周国内钢价上涨0.8% BDI指数十九连涨


外媒:银监会要求加大过剩行业风险摸排 严防楼市风险

路透今日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银监会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股份制银行加大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摸排力度,审慎评估抵押品价值,摸清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敞口和资产损失,及早制定处置和应急预案;同时严防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强对三四线城市等重点市场风险形势研究。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较2015年三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这是该数据连续第10个季度环比上升。

路透社昨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央行有关司局已在起草相关银行债转股文件,允许商业银行处置一些不良债权时,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持股关系,以帮助银行抑制正在上升的不良资产率。

国泰君安评论称,若允许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传闻属实,则是通过创新不良处置空间,换取企业和银行喘息的时间。但对债务方的甄别会很严格,否则只会变短痛为长痛,这对银行影响为中性。

路透今日称,银监会要求股份行继续加快不良处置力度,探索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提升不良资产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处置能力。

可通过收回再贷、展期续贷、并购重组等方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帮助暂时性经营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支持具备条件的股份行探索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并开展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提高资金流转速度。

督促股份行将票据融资、债券投资、非标投资等非信贷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和风险管理体系以进行风险防范。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此前多次提出,银行业机构应及时核销、盘活、重组、转化不良。

要积极盘活不良,借助资产证券化、资产流转,通过合理渠道向有条件、有意愿的投资者出售不良贷款。

还应争取重组不良,对符合政策的项目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应采取收回再贷、展期续贷、并购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还要转化不良,利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不良贷款批量化、市场化处置的有效机制。

投贷联动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明确提到2016年启动投贷联动试点。尚福林6号表示,正在研究投贷联动试点方案。8号,银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投贷联动进展很顺利,首批试点很快就要公布,将选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试点。

此外,媒体称,央行于2月1日重启了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总额度500亿元。

楼市风险方面,彭博周一援引知情人士称,监管部门将打击部分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的行为。监管部门​还将加强房地产信贷的压力测试。

本周,一财、腾讯财经、21世纪等多家媒体证实,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链家、中原、我爱我家等房地产中介机构已经暂停了首付贷金融业务。

此外,央行副行长潘功胜10号称,央行正与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商量,酝酿一线楼市治理新策。他还提出,住房信贷政策调整的基本逻辑和总体基调是“因地施策”。央行基于对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区域集中度、机构稳健性的监测、分析和评估,加强对住房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

明日10:00,央行行长周小川将出席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16:15,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将出席三会联合记者会。(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刘雪莲)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