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稳楼市”多项政策待发:“货币化棚改”成重点 信贷税收或放松

2015-11-17 05:51
0

【昨日要闻回顾】

新闻辑要 必和必拓股价跌至近十年新低

嘉吉或裁员4000人 钢价跌幅扩大

亏损、减员、降薪或成钢业常态

挖掘机需求再回不到2010-12年水平

煤企被逼加快“供给侧改革”

如钢与阿克苏-诺贝尔开展战略合作

习近平:中国“十三五”将为世界经济释放巨大需求

巴黎暴恐事件令美债美元等避险资产受追捧 全球市场开启避险模式

2015中国民营500强前三:联想华为苏宁 民营钢企榜首沙钢列第五

长三角最大钢材交易基地正式运营 西王特钢盯上高铁风电高端用钢

40万吨级矿石船成了大连港的“常客” 航运市场低迷 BDI十五连跌

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施行已满两个月 为银行释放7000亿元流动性


 

“稳楼市”多项政策待发:“货币化棚改”成重点 信贷、税收或放松

宏观经济增长疲软,高层频繁提及房地产,透露出更为积极地稳定楼市态度。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定向宽松箭在弦上,有关部委已经做好政策储备,将可能在近期内推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棚户区改造将是政策发力的重点,具体做法以“货币化棚改”为主,此举被认为不仅能够消化库存,还借助棚改对冲商品房投资增速的下滑。此外,房地产信贷、税收等领域都有可能放松。

华尔街见闻上周提及,年初以来,中国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及大型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均实现了强劲的交易量复苏。但土地成本的飙升导致再投资回报率低迷,房企拿地热情创下历史新低,10月新开工增速同比下降24.5%,未能延续9月季末同比正增长。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低迷状况持续,给中西部多个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地方财政带来沉重打击。个别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甚至不足往年一成,此外房价下跌还造成房地产税收显著下降拖累,多地税收出现负增长态势,严重影响地方财力。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由于房地产市场整体面临供大于求的现状,因此即使楼市刺激政策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善投资、拿地、新开工等指标。但若措施得当,则会提振市场信心,使市场不至于出现大幅滑坡。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表示,从近期房地产业对于宏观经济的作用分析,销售复苏对经济的正面影响,远不如投资放缓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局面,有关部门早有应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之前,住建部曾就楼市问题向高层做过专题汇报。虽然汇报内容不得而知,但从住建部近期的动作,不难看出端倪。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今年以来,住建部曾多次开展针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专题调研。调研组级别颇高,很多调研为副部长牵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也曾亲自挂帅。在调研的同时,住建部今年还密集召开与棚改有关的会议,显示出对棚改工作“空前重视”。

该人士还称,明年棚改工作的重点将是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即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以货币安置为主,取代此前的实物安置为主。围绕货币化安置的金融支持也将启动。据了解,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确定为主要手段。

除棚改外,信贷、税收等一些“常规武器”也可能推出,用于刺激住房消费。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在经过连续降息之后,未来对房地产的信贷支持力度可能还会加大。其中除首付比例和贷款折扣下调外,还包括二套房和多套房认定标准的放宽。

有市场人士猜测,非限购城市的首套房最低首付有可能降至20%,最低贷款利率折扣相当于基准的7成。也即,信贷优惠力度回到2010年的水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普通住宅界定标准也可能调整。他表示,普宅界定将直接影响交易税费的征收标准,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仅次于信贷政策的调整,且对市场短期利好作用明显。

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也有望下调,尤其是交易环节的税收。但该项调整的权限将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具体形式可能体现为“直接减税”或“税费补贴”。

此外,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特征明显,近年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多避免“一刀切”,强化“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表现为,在统一的考量标准下,下放更多的权限给地方政府,灵活调整。报道称,未来地方政府可能自主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并加快审批和放款流程。(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张家伟)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