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李嘉诚事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

2015-09-21 10:30
0

【近日要闻回顾】

新闻辑要 李克强:抓紧处置“僵尸”企业

环保部通报环境违法案 包钢涉环境违法

美联储加息对全球大宗商品有何影响?

钢企亏损面扩大 盈利状况堪忧

发改委:扩大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

反腐正向国家经济命脉领域拓展

高盛:中国8月资金流出1780亿美元

瑞银:上海北京物价追赶欧洲

中办发文:要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完善产权保护制 能源铁路等行业开展混改试点

发改委月批19个基建项目稳增长 持续输血实体经济 资金逐步到位

专家:经济四季度可望回稳 潜在风险不可小觑 稳增长政策显效

北上广深8月房价同比全部转为上涨 深圳暴涨逾30% 官方最新解读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有回旋余地 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今年我国棚户区改造540万套 总理放话““滞后地方将被收回资金”

国有企业改革将引发新一轮投资热 首钢3至5年超千亿资产将证券化

复产制约钢价走强 大宗商品暴跌减债自救 嘉能可发25亿美元新股

FT:亚洲陷“深度贸易衰退” 路透:财政部拟四季度起发3个月国债

首钢股份总经理刘建辉称:钢企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是钢材价格下滑


人民日报谈李嘉诚事件: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

李嘉诚卖出内地资产、资本运作等行为一直是市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国资委商业科技品质中心研究员罗天昊写的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把故事推向了高潮。针对李嘉诚事件,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今日发表文章称,“斯人已去,不必挽留”。

文章称,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文章还称,“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

文章也认为,李嘉诚撤离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文章称,“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

文章最后称,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李嘉诚是如何陷入舆论漩涡的呢?继长和系世纪大重组之后,香港首富李嘉诚仍未停止对旗下资产的腾挪。9月8日,李嘉诚手上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与电能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前者拟以116亿美元的换股形式合并电能实业,以寻求公共事业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这不得不再次引发外界关于“李嘉诚撤资香港”的猜测。作为目前李嘉诚商业帝国中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长和系公司,电能实业并入长江基建后将会退市,长和系旗下合共10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都将在海外, 这意味着庞大的李氏长和系企业注册地将全部迁离中国,李嘉诚最终完成了旗下公司注册地的全部外迁。

对于过去两年一直在香港和内地两地进行资产拆分和出售的李嘉诚而言,逃离香港和内地或将成为既定的事实。9月12日,“瞭望智库”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文章指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9月15日,长和发言人对此表示,集团副主席于早前记者会上已重申,长和集团并没有撤资这回事,而且有买有卖,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时芳胜)


附“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全文:

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李克济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来源:人民日报)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数据终端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