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舆论关注:网传六大央企集体换董事长 知情人表示消息确为真实

2015-05-03 09:09
0

【近日要闻回顾】

新闻辑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系列解读

铁矿石资源税下调 矿市如何走向?

一批新规实施 银行破产最高赔50万

各国看中“一带一路”哪些机遇?

我国楼市逐渐回暖 呈现叠加效应

上市钢铁企业出现严重“两极分化”

住建部称年可投万亿建地下管廊

钢铁业屡遭“双反”:欧盟对进口自中国螺纹钢启动反倾销调查

淡水河谷将调降铁矿石产量增幅 应对价格下滑 试图恢复利润率

彭博消息:宝钢股份有望超新日铁住金成全球市值最大钢生产商

上海大智慧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中国证监会已对该公司立案调查

政策托市:住建部推“棚改货币化” “红五月”楼市将加快回暖

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 解读

4月钢铁PMI升至48.2% 达到近8个月来高点 钢市低迷中略显回暖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中央政治局会议开稳增长药方:释放七大信号

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未来6年需投42万亿

外媒称:愁云惨雾 铁矿钢企亏损 国内称:忧中有喜 扭亏是大事

石家庄钢铁公司搬迁将实行“减量置换”主厂区2017年一季度停产

4月中旬粗钢日产旬环比增长 产能输出新思维 河北省长外交部卖钢

华菱钢铁:一季度同比增亏31.42% 拟对汽车板公司增资2.02亿元

国际钢市弱势运行 马来西亚对原产中国冷轧不锈钢板反倾销调查

五大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资产存风险 首季中国国际货贸顺差4695亿


网传6大央企集体换董事长 知情人:消息确为真实

网传中组部关于几大央企的最新人事任命:王玉普任中石化董事长、王宜林任中石油董事长、杨华任中海油董事长、徐平任一汽董事长、竺延风任东风董事长、官庆任中建董事长。有相关知情人事表示“该消息确为真实”。

五一劳动节期间,网上流传一份“中组部关于几大央企的最新人事任命”:王玉普任中石化董事长、王宜林任中石油董事长、杨华任中海油董事长、徐平任一汽董事长、竺延风任东风董事长、官庆任中建董事长。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组部官方网站并未公布以上“人事任命”,各相关企业也未宣布新消息,但有相关知情人事表示“该消息确为真实”。

事实上,以上有关一汽集团董事长与东风集团董事长的任命,颇符合汽车业内此前的相关推测。今年3月15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后一汽集团董事长的职位便空缺出来。而现任吉林省省委副书记的竺延风,在2007年之前曾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有着深厚的汽车行业管理经验,一汽集团经过反腐整改后,业内关于他重新“回归”汽车界的呼声渐起。但同时,业内流传着一汽集团董事长的人选将来自一汽之外的说法。

另一方面,东风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一样经过了一轮反腐整改,现任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徐平,不论从职务级别或是企业治理经验方面,均可胜任一汽集团董事长一职。而竺延风此番“复出”前往东风,则显示出上级部门对其过往从业资历与管理能力的充分信任。(经济观察报)

戴康:央企改革主题或将延续

这一轮市场对央企整合主题热情的高涨始于南北车合并引爆股价带来的示范效应。合并前反复几次的传言和澄清使得类似央企的公司声明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迅速下降。国资委27日的回应没有否认也没有确认央企大规模整合的可能性,只是针对媒体报导本身做出了一些技术性的回复。

央企间的整合和重组是国企改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筹划之中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应有进一步的规划。但在方案公布之前,市场难以获得清晰明确的结论,类似央企整合的预期也就难以被证伪。在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央企重组“强强联合”指引信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国资委的声明难以抑制市场的热情,围绕央企整合的主题行情仍将延续和发酵。

央企改革是201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央企试点快速推进。我们预测央企改革将沿着 “竞争性行业—非竞争性行业”以及“具有一定改革经验—不具备改革经验”两条路径展开。其中竞争性行业中,具有先进改革经验的央企集团将成为改革先锋。我们一直以来都强调六家央企试点集团在改革政策上的优势,其中中国医药集团和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已经分别得到国资委的认定。以两家集团下属公司为代表,央企改革试点旗下的上市公司将在国资管理体制、混合所有制等方面取得改革突破。继续推荐: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国投新集、中国巨石、北新建材。

央企整合随改革加速,建筑工程、机械装备、造船、钢铁冶金有色、电信设备等领域央企首先受益。作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负面清单的制定正在取得突破。从国资委的相关表述来看,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可能作为限制领域,在这轮改革中不向市场开放。负面清单以外,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行业的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央企出现重组整合的可能较大。112家央企中,建筑施工(中国交建集团、能建集团等)、机械装备(中国西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造船(中船重工集团等)、钢铁冶金有色(冶金科工集团、五矿集团等)、电信设备等领域可能首先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中国交建、葛洲坝、中国西电、东方电气、中国重工、中国远洋、外运发展、中国中冶、五矿稀土、大唐电信等。(大众证券报)

央企合并真假故事:强强联合怎能一“合”了之

A股从来不缺神一样的股票,上一轮牛市是飞越300元之巅的中国船舶,这一轮是不到一年翻十倍的南车北车,被戏称为“神车”。当投资者憧憬谁是下一个“神车”时,中石油、中石化又齐刷刷地冲向了涨停板,“神车”之后真的是“神油”吗?要知道,“两桶油”净利刚刚遭遇5年来最大降幅。

在这一轮的牛市中,央企概念股成了当之无愧的急先锋。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24日,两市共有269只央企概念股,其中18家央企上市公司的年涨跌幅高于或等于100%,另有110家公司的年涨跌幅高于或等于50%。数据背后,却是央企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9.9%的残酷现实。

“股市大涨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央企改革下一步的预期。”4月29日,一位知名券商分析师称。以南北车合并为开端,多家央企合并的消息在坊间流传,而近日“央企重组合并”、“正式文件已下发”的传闻再次引爆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尽管国资委发声明辟谣,但资金还是蜂拥而入央企概念板块。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个利益相关方对市场有误读,需要冷静思考和判断,重组股是股市的推手,但过犹不及,目前人为炒作的因素超出了可控范围,长期来看,股价还是要回归基本面。

狂热的市场

4月27日星期一,A股高开高走再创逾7年的新高,沪指一举突破4500点。截至收盘,沪指报收4527.49点,暴涨3.04%,成交额逼近万亿。当天的领头羊是包括“两桶油”在内的16只“中字头”股票。

上述分析师对本报记者称,“央企整合”传闻在股市上持续发酵,资金蜂拥流入概念股,“中字头”个股紧随“两桶油”步伐,股价纷纷飙涨。

4月28日,尽管大盘出现冲高回落走势,但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中冶[2.84% 资金研报]等多只“中字头”个股依旧直冲涨停板。

“我在中国铁建[-1.47% 资金研报]上反反复复杀进杀出十多个来回,每次都以为卖在了最高点上,结果股价比火箭蹿得都快,这就是牛市中的牛股,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一位投资者说。

作为全市场惟一一只跟踪上证央企指数的基金,工银上证央企ETF也跑赢大盘。银河基金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其最近3个月净值增长率达到30.05%,最近6个月净值增长率更是高达115.65%。而在二级市场上,目前上证央企ETF已经出现小幅溢价,近3个月上涨30.26%,最近6个月涨幅更高达116.03%,在同类产品中涨幅居前。

与此同时,在A股中主流跟踪大盘蓝筹指数的ETF遭受较大规模净赎回的情况下,工银央企ETF近期仍有近1亿份的净申购,且央企ETF的成交额继续放大,周成交额达到了18.58亿元。

“跟‘神车’比起来,这都是小菜一碟。”一位操盘手指着陡直向上的K线对本报记者说,“南北车在一年前的股价还趴在三四元上,短短几个月,最高已经达到40块钱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倍大牛股!”

“神车”横空出世,无疑让投资者对于央企整合的未来充满了憧憬。那么,下一个“神车”又会是谁?“神车”之后,真的会有“神船”、“神油”诞生吗?谁将是下一个合并的央企巨头?

重组消息真真假假

国资委网站最新的重组信息停留在2014年11月26日,中国华[5.17%]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而已经宣布合并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却没有在国资委网站上发布正式文稿。

继南北车合并之后,核电技术和品牌统一规划的趋势亦渐明晰。3月27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公示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收购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案》显示,现国家核电控股股东国务院拟将其持有的66%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电投持有。

此外,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曾向媒体透露,中国中铁将与中国铁建合并事宜,国家层面已开始研究,而这早已在国资重组的计划当中。

“南北车合并、核电行业重组以及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合并,都在释放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强强联合’的信号,通过合并可以避免内斗,提高招投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且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和贸易应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和国际化的战略。”李锦称。

而坊间关于“央企重组合并”的传闻却远不止这些,南船与北船、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移动与广电网、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最新的传闻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互相整合。

甚至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央企将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央企数量有望从112家缩减至40家。

上述涉及传闻的央企纷纷出来“澄清”,但股价却涨个不停。前述券商分析师不以为然地说,当时南车北车的合并也经过“传言—澄清—宣布合并”的过程,但最后不还是毅然决然地合并了吗?南北车都能合并,还有什么不可能?

受访的多位股民均表示乐观,他们笑称,“没准”,“一切皆有可能”,“也许传言传着就成真的了”。

4月27日,国资委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近日,有媒体报道“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对此,李锦的解读是,国资委对目前炒作现象进行了一次不是否认的否认,他们用的是中性词语,是因为目前的炒作高潮和重组目标、数字都是缺乏数据支撑的。

一位国资委人士称,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炒作“合并重组”概念,这是股市上庄家惯用的噱头,另外也能暴露出央企当下内部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营不善的问题,资产不良,应对市场调整不力等,企业希望合并消除恶性竞争,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怎能一“合”了之

在李锦看来,坊间传闻大部分都是假的。他认为,现在市场上的传闻都是一部分人根据趋势进行的分析和猜测,但就目前而言,央企重组的高潮还没有到来,央企概念股遭炒作是人为的结果,分类是重组的前提,但现在分类改革方案都还未出台,如何进行重组?

“也有人问我国资委是不是下达了联合重组的文件,我说可能性不大,即使重组,首先是企业自愿的行为,国资委是批准不批准的问题。”上述国资委人士称。

据介绍,央企重组表面上看是数量减少的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复杂,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原来有两套班子,合并后就剩下一套了,另一套班子人马该怎么办?人事问题不解决的话重组就不可能成功。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一位官员称,中央企业的重组是老板位置的重组,不是企业的重组,如果老总的位置搞定了,重组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就无法合并成功。

“如果企业愿意合并,国资委又有这个意向,这事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但国资委想干企业不同意,合并就不能进行下去。”一央企上市公司内部人士称。

而央企联合重组正常的程序是,相关企业向国资委汇报合并意向,对于中组部任命“一把手”的央企,合并事项国资委还要向中央汇报,中央批了,才可以进行合并。

上述央企人士对记者说,从国资委声明看,委里对联合重组的事情也有考虑,但没有正式的文件。上述国资委人士则认为,一些央企可能会同国资委就合并意向进行过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合并。

“为什么李荣融执掌国资委的时候力推兼并重组,央企却都不愿意合并?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想多搞几家企业,就会多出一些岗位编制。但现在央企却积极要求合并,是因为央企内部出现了问题,央企打算通过合并来掩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一位国资专家称。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其中,央企利润同比下降9.9%,地方国企利润同比下降0.4%。

上述央企内部人士称,现在央企利润情况和外部环境都不景气,通过合并来缓和,大家不互相杀价,价格就能抬起来,有利于建立行业壁垒。

但是,合并不是万能的,最关键还是要改革考核体系。

“为了短期舍弃了长期利益,一些央企负责人往往为了任期的业绩而透支了未来发展的空间,减少了对研发等方面的投入,一味追求营收和利润的扩张。”上述国资专家认为,国资委的业绩考核有问题,本来市场没那么大容量,但仍让几家相互竞争的企业去完成,所以就会形成相互杀价的恶性竞争。(华夏时报)

李锦:大规模的央企合并潮不会马上出现

自国务院国资委成立12年来,恐怕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间,央企合并的传言如此密集、如此引发全民关注。

在南北车合并后,关于央企强强联合的传言甚嚣尘上: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 、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 、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 、宝钢与武钢等纷纷传出合并消息,惹得各大央企赶紧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传闻。

央企重组的背景是真的,动因是真的,只是坊间传出的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央企合并将以分类为基础,目前分类方案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重组应当不会马上出现。

央企重组虽然有动因,但是现在舆论推动重组的浪潮一浪比一浪高,已经有点难以控制,对此必须理性分析,而股市不能对央企重组抱有过早、过高的希望。

历史地看,大企业无论是合是分,都与全球经济形势、产业演进阶段、国家政经战略、企业竞争对手变化、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

从为什么合并来看,在央企合并的背后,政府的驱动力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之一。央企之间的合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牵扯很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推动,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从怎么合并来看,央企合并有内部和外部的力量推动,虽然要讲国家意志,但是还是应该讲市场。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南北车重组情况汇报时明确要求,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

由于央企是“国家队”,从它的地位与使命的角度出发,央企重组应该有五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有利于国力增强

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位置,制造业以出口加工为主。在一些关键性行业,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实力不强。中国要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需要具有相当实力的大企业来获得研发和销售优势。从此轮央企合并重组的特点看,无论是南北车的合并重组,还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合并重组,是具有战略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这样的强强合并,有助于减少中国企业之间的内耗,避免恶性竞争,带动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

二是要有利于国际竞争

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下,央企应通过强强联合重组,增强国际竞争力。世界500强中,央企能占据行业第一位的是建筑工程、金属产品和银行业,此外原油采掘、船务、炼油等排在第二位,而在其他45个产业领域中,排名均比较靠后。从这个角度讲,央企重组也是重新构筑国际分工格局的过程。

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首当其冲能够到国际上去打拼的产业应该进入考虑。从目前已确认的南车与北车合并重组、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重组来看,本轮央企合并重组瞄准的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对战略性行业中的央企龙头进行强强联合。

反之,如果不具备战略意义,或者是面临产能过剩的行业,暂时不会排到央企重组的日程上去。因此,“一带一路”上的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设相关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都可能成为热点。

再举南北车合并的例子,其直接原因就是避免恶性竞争。在阿根廷项目投标中,中国北车报价239万美元,中国南车报价127万美元,最终南车夺标。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目前是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三强,紧跟其后的南北车其实应该联手对外,而不是窝里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央企中。中铁与中铁建竞争相当厉害。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企业合在一起,就能减少很多资源浪费。

三是要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活力

央企重组对市场化改革也提出了要求。比如同样传出合并传言的电信运营商,我国三大运营商正在应用两类技术(TDD、FDD)模式及其相应的通信质量,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内,还需要竞争,越是这样的竞争,越有利于民生。如果在国内形成垄断,容易失去市场活力。

而像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这样的央企,他们的竞争主体同样也是国内的消费者。目前主要市场在国内,如果合并之后在国内形成垄断,很可能推高价格。因此对于这样的央企,还是应当保持一定的竞争,以不急于合并为宜。

从长期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化,传统产业的调整也会伴随一系列的企业重组,以获得行业内更大的活力。即将出台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拟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以缓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2~3家智能示范工厂,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将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这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在未来几年时间将出现比较集中的企业重组,其中不排除兼并重组。

四是要有利于改革的继续推进

央企重组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程,没有两三年是合并不起来的。眼下对央企而言,是保增长、国企改革和反腐败三大主题的交合期。合并风出来,容易扰乱改革节奏。

五是要有利于国资增值

判断企业兼并重组是否成功的标志,不是兼并重组工作最后是否完成,而是能否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系性优势,而且还要看国资是否保值增值。如果追求一蹴而就的重组,超级公司更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协同,这样强强联合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有的央企此前过度扩张,曾一度登上世界500强,但很快急转直下,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负责人留下烂摊子,继任者必须采取收缩战术,而由于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显著效果,继任者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因此,不是所有的央企都有合并的必要。目前来看,石油、电力合并重组的几率非常小。重组背后一定要看到国家利益与发展战略。

2015年4月,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调整布局结构。央企要坚持立足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产业整合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剥离重组长期亏损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黄丹华在会上强调的“用好用活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其目的是“促进项目融资、孵化注资和产权流转”,既适用于合并收购,也适用于分立剥离。

显然,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升高。因此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央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由内而外地革新,同时做大做强做优。

但是,这个时间段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说来就来的。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将成为全国国企改革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只有在上述意见发布后,中央和地方国企改革路径才有章可循。

当然,强强联合不能等同于兼并重组,它是企业扩张性重组中的特殊现象,需要具备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演进有潜力、国家战略有要求、自身发展有需要等诸多要求。从历史来看,西方市场的强强联合也遵循这样的规律。

目前,一些股民疯狂进入央企合并概念股,有被套的危险,应当警惕。老百姓的钱进去容易出来难,现在已经出现卖房炒股 、借钱炒股等现象,这是有相当大风险的。

中央政府、国资委一再强调强强联合要遵循市场规律,因此,一些人炒作的成规模的“央企合并潮”是不会出现的,至少在近期内不可能出现。要等国企改革的大政方针出来,才知道未来是何局势。(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联钢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