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构建行业预警体系《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计划(2015-2025)》将发布

2014-12-23 06:08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央企负债率08年来首降 钢企每天一睁眼新增负债6亿

期货“利器”摁住三大矿“牛脾气” 报道称:铁矿石税改迫在眉睫

大摩:最看好镍 铁矿石是最悲观品种之一 担心中企国外投资的矿山

国际三大矿山不减产 为争夺中国市场和降低成本 “绞尽脑汁”互掐

张长富:今年钢铁业利润料达300亿 但仍处于低水平 产能过剩严重

顺差高了美债抛了 中国外储去哪了 明年人民币兑美元或前贬后升

中国放宽外资银行准入 国内现货钢价跌幅加大 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行

“李克强推销”进入2.0时代:制造业大项目走出去 签下哪些大单?

最新资料表明:国内钢铁行业产能扩张已降温 效益在工业领域垫底


 

工信部将发布《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计划(2015-2025)》

记者22日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工信部将推动出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计划(2015-2025)》。

2014年,钢价跌幅超过10%。尽管由于铁矿石价格下跌,行业效益改善,但全行业仍然面临需求低迷的局面,产能过剩居各行业之首。

截至11月底,全国已淘汰炼钢产能2790万吨、水泥6900万吨、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

工信部称,将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指导各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十三五”目标计划及2017年阶段性目标。研究建立利用节能环保标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工作机制,构建钢铁等重点行业预警体系。

实际上,不仅是钢铁行业,中国制造业中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工信部表示2014年将推动传统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

工信部称,将坚持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推进中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施重大技术装备、高端材料及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食品药品安全保障5大技术改造工程,推广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支持政策。

产业转移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途径之一。工信部表示,围绕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研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支持布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地。

工信部称,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地区要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刘育英)


【新闻观察】

  中钢协网站署名文章称:“钢铁产能过剩”长期被主流舆论讹传 有必要以正视听

  徐乐江:要澄清一些认识 不要妖魔化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乐江:适度产能过剩是一个产业成熟的标志

  宝钢人士何太平称:目前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有被夸大之嫌

  朱小丹:确保湛江钢铁项目按期建成 徐乐江:圆湛江钢铁梦

  “两大钢铁基地”建设项目提速 台塑5亿美元加码特钢

﹡           ﹡           ﹡

  中钢协网站署名文章称: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或超上年10倍以上

  中钢协网站署名文章称:2013年钢价中间高两头低概率较大 底部和顶部将抬高5%

﹡           ﹡           ﹡ 

  2014年上半年中钢协注册的88家企业销售利润率仅0.4%

  2014年1-5月我国钢铁主营业务亏损40亿

  2014年1-5月我国钢铁全行业继续亏损

  2014年一季度我国钢铁全行业出现严重亏损

  2013年价跌回20年前 86家钢企负债3万亿

﹡           ﹡           ﹡

  2014年6月国内钢价继续下跌 粗钢日产量再创新高 供大于求仍未改观

  全球5月粗钢产量增加 主要受中国产量创纪录推动

  2014年4月我国粗钢日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国内钢价再度下行 钢产量却再创新高

  国内钢企盈利能力分化严重 10企业包揽整体亏损额96.7%

  2014年前两个月我国大中型钢企再现全面亏损 主业巨亏47亿

  2014年前两个月我国钢铁行业库存迅速上升 效益由盈转亏

  国内钢价创20年最低点 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效益最差的一季度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联钢市场研究、分析、预测

  宏观政策 热点关注 走进市场 铁矿石 钢材 行情快递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