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青岛港融资调查或扩至铁矿石

2014-06-12 16:47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李克强:触动既得利益 别无选择 宝钢7月钢价报平盘

央行发布十一条意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 全球金融市场异常平静引人忧

中央关注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问题 辽阳县关停67家“小钢铁”

抚顺铝厂被指套取5亿破产补助 6月中国钢铁情绪指数微涨至51.93点

国务院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水十条”将出台 投资超2万亿

美国煤企押宝中国 必和必拓拟售比利登 前5月汽车产销近千万辆

降级高峰来临:钢铁业成评级下调高发区 商务部:上周钢价跌0.2%

中国央行预期2014年M2增长13%左右 世行调降全球经济增幅预期

5月全国财政支出大增 我国存贷比考核存变 西方资本撤离大宗商品

青岛港骗贷“多米诺效应” 中信资源主动封存货 再曝两涉事公司

多家银行提升铁矿石融资信用证保证金比例 印尼考虑限制煤炭产量


 

青岛港大宗商品骗贷重挫进口 下半年外贸压力山大

6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5月外贸数据,出口数据在意料之内回归正常、出现增长,但进口数据却意料之外地低于预期,导致5月单月顺差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新高。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由前4个月的下降3.1%转为增长1.5%。其中,出口1.2万亿元,增长5.4%;进口0.98万亿元,下降2.9%;当月贸易顺差2204亿元,扩大70.3%。

尽管5月出口已经出现回暖,但是全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要想完成年初制定的7.5%的既定目标,今后每个月的进出口都要保持较高增速。“此后7个月月度平均增速都要达到12%甚至14%。”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说。

出口回暖真相

5月出口数据出现了7%的增长,这是否意味着出口出现了回暖?这就不得不提到去年打击虚假贸易带来的高基数消失了。

2013年4月17日,人民银行广东分行“关于加强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的一纸通知,让往来于深港之间的套利贸易戛然而止,一个月后这一现象几乎销声匿迹。随后2013年5月的进出口数据也表明,内地和香港两地的进出口贸易基本恢复正常。可以说,套利贸易对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在今年5月基本消失,将中国出口拉回到正常的轨道,实现了应有的正增长。

因此,白明对本报记者表示,5月出口反弹主要是基数因素的影响,数据回归正常。

然而,推动今年5月出口形势向好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由于高基数的消失这一个原因。

“应该说5月份的出口增幅是符合预期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对记者表示,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外贸的政策,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欧洲央行[微博]的降息对中国外贸的大环境形成的利好,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仍会保持一定增幅。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5月份,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增长12.4%、6.3%和2.2%。对新兴市场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9.1%、对俄罗斯出口增长4.1%、对印度出口增长8.7%。

世界贸易组织在4月份发布报告认为,全球贸易在2014年将适度回升,预计增幅达4.7%,高于过去两年平均2.2%的增幅;而增长的动力则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巩固。

“欧美订单开始增多,市场确实出现了回暖。”出口商陈全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欧美市场的订单正在逐月增多,但新兴市场的订单却出现了萎靡。另外,近期日本由于提高消费税而影响了订单,5月对日本出口也出现了小幅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6月1日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是连续第三个月回升,回升至50.8%,但是,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3%和49.0%,仍位于荣枯线下方。由此可见,外贸全面回暖还待时日。

大宗商品进口全线下滑

在出口出现回升的情况下,5月进口出现了2.9%的下滑,并直接导致贸易顺差扩大70.3%达到2204亿元,创下了近5年的新高。进口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需疲软。

白明认为,进口下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人民币贬值,对企业来说进口成本不合算;第二,国际大宗货物市场价格下跌;第三,青岛等地的融资性贸易产生的不良影响。”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拖累进口的主要是大宗商品,5月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全线下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中国铜进口量环比下降15.6%,铁矿石进口量环比下降7.2%,煤炭、原油的进口量环比下滑幅度也达到10%左右。

“由于需求萧条导致下游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部分亏损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选择大量削减订单。”一位钢铁企业采购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亏损11.4亿元、同比增亏44.2亿元。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澄表示,5月份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主要受到了需求不振和信贷趋紧的双重影响,在资金方面,受青岛港调查金属融资违规事件的影响,许多银行加强了对贸易融资的审查力度,直接导致了大宗商品进口资源的紧张。

一位大型铜企采购经理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银行设置了较高的融资门槛,许多买家因为无法获取信用证放弃进口。

高盛高华指出,5月份数据疲弱的原因在于大宗商品融资贸易减少,而不是内需增长疲弱。在多家媒体最近报道5月初青岛港调查金属融资违规后,很多银行和港口加强了对相关业务的控制。短期内这可能会继续给进口带来下行压力,但随着政府放松政策使得国内资金更加充裕,进口基本面可能会有所改善。

保7.5%有难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4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定为7.5%,现如今已过5个多月,数据仍然停留在负增长,这让这一目标的实现显得有些遥远。而此前外贸增速已经连续两年未达既定目标。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2%。其中,出口5.4万亿元,下降2.7%;进口4.9万亿元,下降1.6%;贸易顺差4366亿元,收窄13.6%。

要实现7.5%的增长速度,压力都集中在下半年。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虽然今后几个月我国的进出口将逐渐呈现企稳态势,但要完成全年增长7.5%的目标,此后7个月月度平均增速都要达到12%甚至14%,难度很大。”白明指出。

5月20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张骥曾对记者表示,要实现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7.5%左右的全年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意味着从5月份开始,每个月进出口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1.3%。”

虽然有难度,但是相关部门也都在积极努力。据悉,为了支持外贸稳定增长,5月初,国务院出台了稳外贸“国16条”,随后,各部委密集出台扶持外贸的政策,广东省也于近期印发了包含25条具体举措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随着这些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外贸增长的动力将更加充足。(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福蒙蒙)


路透:中国对铜铝融资的调查或扩至铁矿石和大豆

青岛港商品融资骗贷调查愈演愈烈,本周蓬莱港同遭质疑,花旗、渣打等西方银行和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等贸易商卷入其中。昨日一家商品对冲基金公司的高管又预计,中国政府的调查将扩大到铁矿石和大豆。

除了上述预计,管理1.5亿美元商品对冲基金Merchant Commodity Fund的RCMA Capital公司首席投资官Doug King认为,中国“巨大的表观需求借助影子金融实现,然后只是持有库存,以便获得现金”,“未来几个月调查会加剧。”

此前华尔街见闻网站文章曾援引高盛研究数据: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1600亿美元,黄金、铜和铁矿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有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青岛港调查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正是:大宗商品融资成为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高盛图表显示,全球70%以上的公开保税仓铜库存被用于回购融资或是商品融资,有迹象显示,越来越多的库存从保税仓库流出。高盛预计,外资行首先会大幅削减不同类型的回购业务,此后会将调查扩大至更大范围的中国商品融资交易,不仅限于铜融资。

高盛还预计,更多的铜将会回流到中国或LME。这与此前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的青岛港部分铜船货已在运往LME仓库的消息一致。

路透昨日还由知情人士处获悉,至少两家在中国涉足商品融资的全球性银行,已要求部分客户将用作贷款抵押的铜和铝转至监管更完善的仓库。

King预计,银行减少大宗商品风险的同时,贸易商嘉能可等从事该业务的其他企业将继续把业务转移到上游,并买入生产资产以提高利润,今后将趋向垂直整合。

以下图表由台湾《工商时报》据高盛及其他中国媒体报道整理。

(来源:华尔街见闻)


青岛港口金属融资欺诈事件料加速融资贸易去杠杆--行业高层

针对本月初中国青岛港港口金属融资欺诈事件的调查,中国地质矿业(香港)有色金属部总经理薛宝庆表示,该事件对有色金属的融资贸易影响深远,料推动大宗商品融资的去杠杆进程,但对铜市则更多是短期和心理层面的影响,中长期没有任何影响。

浸润金属行业几十年的薛宝庆接受路透专访时指出,短期来看,拥有金属仓单的贸易商和银行的变现需求增加,可能增加铜现货供应,利空铜价,更将推动延续近十年的有色金属融资贸易加速收缩。

“现在要说(有色金属)融资贸易将就此终结还不好说,但从今后进口数据上估计可以看到铜进口量会有减少,因为其中一部分融资需求减少了。”他称。

青岛港口金属融资欺诈事件引发的恐慌正在蔓延,业界担心融资欺诈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青岛港发生问题的仓单,可能其他港口也会存在,这一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深度可能将大为扩展。

但薛宝庆认为,占中国进口铜库存八成以上的上海港保税区的金融监管和金融环境良好,保税区有色金属仓单造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他认为,仓单问题的实质是仓库问题,可能是仓库与融资商勾结,或者是仓库的监管力度不足。不过,仓单造假对基本面没有影响,但对铜价的偏空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银行将收紧融资信贷、彻查现有融资信贷的抵押品,亦将导致流通领域的融资贸易量减少,可能令国内外铜比价上升。

“铜贸易逐步恢复到正常,贸易融资量大的时候铜比价在7-7.1左右,今后比价可能上升到7.2以上,更反应基本面的状况,更正常。”薛宝庆称。

路透援引两位直接知悉案件的警方消息人士说,青岛港港务局以及青岛市警方正在对民营金属贸易商青岛德诚矿业展开调查,该公司涉嫌金属融资诈骗。有关青岛港口金属融资违规的调查,主要在检验同批船货的金属仓单是否被用于重复质押从不同银行骗取贷款。

**铜价短期跌向6,500美元**

就行业而言,青岛港的金属融资违规调查事件对铜市的影响更多是短期和心理层面的,目前这项调查行动已经对铜价形成打压,因市场担心类似的融资欺诈在其他港口或者其他商品融资中也会存在。

国内外铜价在青岛港融资欺诈事件后均出现明显下跌。沪铜主力合约 SCFcv1 5月底以来一度跌至近一个月低点,下挫4%,伦铜 CMCU3 同期下跌近5%至一个月低点。

不过,薛宝庆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仍在政府容忍范围之内,而社会稳定是政府的重要考量,因此中国房地产中期不会出现问题,铜消费也会保持个位数增长,中国铜消费量全年仍在1,000万吨以上。

“中国铜消费仍会维持4-5%的增速水平,城镇化、房地产尤其是自住房都为铜需求提供支撑。”他称。

不过铜价短期可能滑向每吨6,500美元,中期在6,500-7,000美元的水平左右,考虑美欧经济复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铜价降至6,500美元以下的可能性并不高。

“铜价短期走区间,6,500-7,000美元,中期看上。”他称。(路透北京6月12日 作者 李文科 -审校 曾祥进)


 

青岛港事件继续发酵 滞留铜船货流向LME仓库

即使6月6日就已发布澄清公告,但青岛港正进行的金属融资骗贷调查,所带来的影响却在继续发酵。苏克敦金融业务发展主管JeremyGoldwyn于6月5日表示,部分铜可能被从中国移至LME在韩国、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仓库。

即使6月6日就已发布澄清公告,但青岛港正进行的金属融资骗贷调查,所带来的影响却在继续发酵。

日前,有外媒报道称,因银行和贸易商担忧相关金属贸易融资风险,部分滞留青岛港的铜船货不得不改运往监管更严的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青岛港调查虽尚未出结论,但市场开始怀疑其他港口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其中包括铜库存最多的上海。

事实上,已有市场消息显示,一些金属已经由上海和其他港口转去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LME仓库,但目前无法确定具体数量。

涉案主角正式露面

在青岛港承认融资骗贷调查后,在纷杂的市场消息中,涉案主角终于浮出水面。

昨日(6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德正资源控股方面证实,德诚矿业与德正资源控股的老板实为一人,两家办公地点位于同一办公楼内。公司目前正协助进行相关调查,但对于调查的具体细节,德正资源控股并没有透露。

昨日上午,一位在青岛港有金属铜存放的企业人士称,“其实这个事件整个就是那么一家,德诚矿业涉及的仓库,都已暂时停止发货。”

对于货物存在的缺口,一位铜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初步判断在2万~4.5万吨电解铜,而青岛港的存量,以铜矿为主,但折算成电解铜,也不过10万吨左右。

据我的有色网监测,6月11上海电解铜的最低报价为4.85万元/吨。以此计算,青岛港电解铜缺口货值或在9.7亿~21.8亿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与钢贸重复抵押事件频发不同,融资铜的重复抵押,还是第一次听说。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港在6月6日公告中亦提及,其正在调查一宗欺诈案件,涉及一名货主以第三方货运代理的名义储存于大港分公司的若干铝及铜产品。

在上述企业人士看来,此次亦暴露出港口在仓库公司管理上的漏洞,不排除有港口内部人员与贸易商里应外合的可能。

不过,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融资骗贷应为小概率事件,但由此对大宗商品引发的连带作用,已开始显现,有银行已对其他港口产生怀疑。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西方银行担心潜在的欺诈行为,已经在又一个中国港口蓬莱显露出来,调查人员无法接触储存在蓬莱港的抵押物。

融资铜加速回流LME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LME现货升水大幅回调,同时伴随着LME持仓量的小幅下降。前期市场担忧巨大持仓可能形成“逼升水”的风险正在逐步解除。

6月10日消息,LME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该交易所的铜库存减少0.3%,至166825吨,为2008年8月以来最低位。

6月11日上午信息显示,LME隔夜伦铜振荡回升,其中3个月LME铜尾盘收涨0.33%至6697美元,为五个交易日来首次收涨。

不过,高盛最新报告认为,对青岛港金属库存的调查可能促使国际银行进一步限制在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并削弱外汇资金流入。

咨询机构人士表示,倘若银行对铜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大幅收紧,囤积在保税区内大量的铜库存将成为“堰塞湖”,流向国内或LME仓库,后果难以预料。

外电引述3家仓储公司人士透露,在青岛港涉嫌违规遭到调查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金属仓库运营商,已接到关于将存放在青岛港的金属转移至这些运营商旗下仓库的查询。

苏克敦金融业务发展主管JeremyGoldwyn于6月5日表示,部分铜可能被从中国移至LME在韩国、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仓库。

对此,上述咨询机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转口贸易主要是仓单的一种转换,在里面升点水,可能运到LME其他仓库比较多,但这种境外交易一直比较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LME的全球仓储系统,是世界最大的金属仓储网络,并拥有700多个认证仓库。据外电报道,一家LME认证仓库运营商消息人士称,已有人询问最早在下周将铜从中国大陆运至台湾地区或韩国的事宜。

不过,上述企业人士表态称,此次融资骗贷事件,有被夸大成分,本身铜融资各方面程序已比较规范,涉及调查的货物,可能只限于个别贸易商,向LME回流可能只是短期事件。(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钢铁电商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