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政策法规 >> 正文

境外投资备案制落地

2014-05-05 06:03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海鑫没落被指早有伏笔 李兆会热衷资本拖累发展

宝钢股价为何常年破净? 铁矿石频现乱象 贸易风险陡增

新《环境保护法》有望抑制供应过剩 IMF高官: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央行官员称:存款准备金仍是主要工具 国情决定准备金率较高

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创20年来最低点 成都钢贸经销商“艰难苦撑”

电商解放“钢铁侠”:不景气的钢铁行业正在努力让自己变“轻”

记者调查:“五矿湖铁”违规处置巨量有毒铬渣 农田受污染荒废

巨大债权迷阵:江阴小贷老板负债10亿跑路 农行建行中行被牵扯

国内多地楼市或酝酿松绑限购 保护地价成多地政府“救市”思路

专家:我国大多数人的收入被少数人平均了 房价与价值严重背离

“寒冬”仍在继续 煤炭行业伸手求援收费减免 地方难行 政府出手

中国四大银行一季度净息差仍在扩大 受互联网金融冲击影响不一

世行:中国今年或成最大经济体 外媒:中国不愿被看作世界第一


 

中国企业出海松绑 境外投资备案制落地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由审批转为备案正逐渐落地。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5月1日起施行。自此,海外投资备案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而近期,商务部也在网站上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5月15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境外投资需要经过发改委和商务部门的核准,特别是超过1亿美元的重大投资项目,要提供的材料复杂,程序繁琐,逐级审批需要耗费几个月时间,有些项目甚至会因时间过长而流产,改为备案制以后,这个问题应该会得到缓解。”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称。

政策落地

《办法》指出,境外投资项目不再区分资源类和非资源类,除涉及敏感国家或地区、敏感行业的项目外,将发改委核准权限由资源开发类中方投资3亿美元、非资源开发类中方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统一提高到中方投资10亿美元及以上,中方投资10亿美元以下项目一律实行备案。

而商务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经济技术可行性由其自行负责”,除了涉及敏感地区和敏感行业的情况之外,其他企业境外投资全部实行3个工作日之内的备案制。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境外二处处长刘霞近日表示:“全国境外投资项目网上备案系统”将于今年下半年上线,申报单位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提交备案申请。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审批制度已经多次简化并实现权限下放。

国家发改委2004年发布《境外投资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境外投资管理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

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核准制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当我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时,被并购企业由于不能确定并购交易是否能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因而会提高报价,这就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使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此后,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将大批核准权限下放地方部门。

为企业松绑

今年以来,央企对外投资加速,多行业的海外并购频频刷新行业纪录。

4月14日,由五矿资源、国新国际和中信金属的联合体与嘉能可达成邦巴斯铜矿项目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价为58.5亿美元,这将是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

记者查阅数据看到,2013年中国境外投资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至此,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6300亿美元。

如今,境外投资备案制落地,“松绑”之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更大。

商务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敏感国别(地区)和敏感行业的,报商务部核准;企业其他情形的境外投资,报商务部和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记者了解到,根据《办法》,投资10亿美元以下项目一律实行备案。

对此,上海市商务委外经处处长孔福安表示:“政府只判断企业境外投资是否属于敏感国别(地区)和敏感行业。除此之外,企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或者怎么干,政府部门不发表意见。”(华夏时报)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