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人民日报》:经济发展不能靠“速效药” “药劲”过后病情更重

2014-05-03 09:10
0

【要闻回顾】

中国人怎么过劳动节?

李克强:若采取短期刺激政策 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

钢材老板囤普洱茶盼升值六年难出手 因缺资金贱卖 巨亏3000万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将有万亿元信托到期 央行警示刚性兑付两弊端

企业发生污染事故不再由政府埋单 辽宁鞍山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今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再次上调 总额将达到8000亿以上

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4% 钢铁业PMI为52.6% 河北钢铁为52.1%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中国4月制造业PMI

4月中国百城住宅均价同环比涨幅续第四个月收窄 房价降温明显

中国经济放缓 淡水河谷今天公布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下降19%

经济民生领域一批法律法规今起实施 恶意侵权商标最高赔300万

华尔街日报:中国买家百亿拿下世界最大煤炭出口港99年租期(图)

美联储周三宣布:进一步缩减QE100亿美元 道指创历史收盘新高

我国多地24小时巡控 民警佩枪巡逻 “五一”小长假出行与车流/图


采取短期刺激政策 不利经济行稳致远

调结构促转型不能靠“速效药”

(热点聚焦)

 

胥晓璇作(新华社发)

中国政府多次表态不再依靠短期刺激政策,而是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来实现经济增长。李克强总理近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

【多次表态不“刺激”】

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这驾疾驰的马车开始放慢脚步,同时,多年运转累积的伤病问题也日益突出。到2013年上半年时,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当时,世界对中国经济悲观情绪上升,国内要求政府刺激经济的欲求强烈。

对此,中央政府没有按老办法大规模刺激经济,而是坚持从内部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李克强说,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2014年一季度,一些经济指标出现疲软,中国政府保持定力,依然坚持不采取刺激政策。李克强称,尽管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但稳增长有基础,政府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也指出,单纯以需求管理为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上的运作空间日趋缩小,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政策组合,坚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以提高供给侧效率为重点,着力构建新的内在稳定增长机制。

【“强心针”后病更重】

面对经济下行,采用刺激政策仿佛使用“强心针”,针扎下去虽然能提速,但内部各种病症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因错失治愈良机,药劲过后病情更为严重。所以,全社会应积极面对增速放缓的现实,坚持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缓慢前行中强身健体。

分析过去刺激政策的弊端,专家指出,当年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在保增长等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为了保增长,结构性改革被推迟了,还积累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地方债务风险高企等问题,同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也给后来埋下了风险。

困难、问题多时正是改革的窗口期。李克强在文章中表示,改革的机遇前所未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风险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除了改革别无选择。因为现在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躲不开、绕不过、拖不得,不改没有出路,慢了会贻误时机,付出的代价将更大。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专家指出,需求管理注重的是短期经济扩张,供给管理则是注重长期结构性调整。如今宏观调控在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方面并举,意味着我国经济更注重长期内在增长动力的提升。

【“可喜变化”正发生】

事实证明,不采用短期刺激政策,致力于改革的方针是正确有效的。李克强说,“我们着力依靠改革实施结构调整。从优化供给和改善需求两侧精准发力,主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并辅之以差别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既大力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又加大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发生了可喜变化。”

未来经济发展还有很多潜力有待挖掘。李克强表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有潜力、有基础的。

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李克强特别提出,现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我们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当前的外部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国际竞争上的主动。(《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5月03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罗兰)


【回顾-探讨】

独家视点:要“政策”的“希望”难以灵验 (2014-04-28)

独家视点:重塑钢铁行业形象 放眼未来市场潜力 (2014-04-27)

独家视点:要识大局,别较真,重务实 (2014-03-16)

独家视点:“两会”例行,“钢市”依然 (2014-03-04)

独家视点:“城镇化”战略尚在深化,钢市仍不能着急 (2013-12-06)

独家视点:莫局限于“量化”指标 产能或随“环保”而变 (2013-10-16)

独家视点:“四个事关”与“一个重点”督迫钢企嬗变 (2013-10-15)

独家视点:钢铁业必须耐受对经济放缓的更大容忍度 (2013-06-11)

两会漫议:若还想依赖政府,恐怕已不行了 (2013-03-07)

独家视点:“两会”前瞻/钢市不应再过于祈盼政策 (2013-02-19)

独家视点:从政策的“抗药性”说开去 (2012-08-08)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2014年“两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城镇化

  大数据 海鑫迷局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上海自贸区 利率放开

融资矿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矿市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环保压产及转型升级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