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世界钨都”现有钨矿至多还能采10年

2014-02-28 06:43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两会”临近唱空中国声音再起 新资金涌向大宗商品

习近平:治雾霾首要是控制PM2.5 民资入铁:广汇能源新疆铁路获批

新增钢铁产能挑战中国治污计划 河北:钢铁税收“大戏”还能唱多久?

李新创:中小城镇建设将支撑内需 中国可能从非洲进口更多铁矿石

上海钢贸业“崩塌”调查 郑州部分钢贸商陷入资金困局 处境尴尬

钢贸商转型势在必行 雾霾致库煤骤升 调查:房价大跌可能性很小

2月中旬钢厂库存增加 粗钢生产减量 央行本周净回笼1600亿流动性

无锡百余家钢贸企业“抱团” 安钢冷轧加快进度确保三月投产运营

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下降 利润缩减 马来西亚分销中心下月启动

起底刘汉原罪:国开行等被骗数十亿 宏达涉案虚开增值税发票48亿

马建堂:利用电商数据研判经济是一个方向 朱晓明:大数据的前提是真实

今年“两会”期间:国资改革细则有望明确混合所有制将有大突破

外汇局:人民币汇率走低正常不必过分解读 全球资产价格继续看涨

工信部:今年完成制定《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世界钨都”大余之困:现有钨矿至多还能开采10年

2013年底,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最终确定为67个。那时,名单上的城市大多已转型多年,他们迫切需要逃脱 “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的阜新经济出现滑坡开始,再到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实际上,“救赎”、“重生”每天都在这类城市中上演。然而,资源的过度开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这类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转型在艰难中进行。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特别策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系列调查”,选取了有色金属、石油、煤炭三类资源城市,包括江西大余、贵州万山区、云南个旧、甘肃玉门、辽宁阜新五地,分期推出,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展现各类城市的资源特色、现实难题、转型路径,以期为中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发展提供镜鉴。

“没有资源了,没有资源了。”小杨双手握着方向盘苦笑。几年前,他曾追随一位老板,在大余县承包了一处钨矿,但此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加上这两年行业不景气,老板只得卖掉一部分钨矿的股份,而小杨也下山做起了汽车出租生意。

2月18日,在烟雨蒙蒙的江西省大余县,小杨开着车,行驶在弯曲回肠的山路上,目的地是这里最早被开发的矿山—西华山钨矿。

大余县地处我国重要金属成矿带—南岭成矿带东段,盛产黑钨,在我国矿业史上曾书写过宏伟篇章,有着“世界钨都”之称。

如今,“世界钨都”可开采的钨逐年减少。《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写道,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2011年11月,大余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去西华山钨矿的路上,“没有资源了”是小杨反复唠叨的一句话。

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种种伤痛。一些山体被挖空、植被遭破坏、农田被沙化、河流被污染……2013年4月,大余县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金属防治污染示范区。

不过自救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近年来,大余一边铁腕治理环境生态问题,一边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余县的目标是,以较小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由资源开采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由增长粗放型向发展集约型转变,由结构单一的工矿型城市向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

现有钨矿可开采年限仅10年

汽车来到西华山半山腰,因为长期的矿山开采,迷蒙的雾气也未能遮掩住斑驳的山体。

“如果说大余是 "世界钨都",西华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小杨说。

西华山是我国发现最早、开采最早、历史最久的钨矿山,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的开山鼻祖。西华山历经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曾为新中国的出口创汇、发展特种钢铁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背靠殷实的矿产资源,大余也曾是个“高富帅”城市。据当地人士介绍,在2003年以前,大余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整个赣州市的前几位。小杨说,他的父亲是西华山的一名老矿工,当年只要一听是西华山的工人,周围的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该区域近两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

《规划》显示,2013年大余县仍有22个省级贫困村和4.69万贫困人口,有21个自然村、801户家庭不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2408户家庭不通电。

目前矿产资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规划》这样描述了当前困境: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中央驻县四大钨矿、县属地方国有钨矿相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钨矿采掘棚组数量从350家急剧减至100家左右。矿产品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51.3%降至2012年的36.3%。”《规划》表示,“吃资源饭为特征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资源慢慢挖空了,留下的是一大堆生态环保问题。

大余县环保局党支部副书记吴芳寿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目前的现状:一是矿山的开采,造成了一些山体的破坏,水土流失。二是重金属污染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由来已久,一方面开采过程中会带来重金属排放,这是因为重金属跟矿产资源是伴生的;另一方面,在加工提炼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从严格来讲是不可降解的,开采100多年,肯定在环境中沉积比较多。所以大余被列为全国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规划》则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大余县生态环境面临的实际情况: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县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县共有5595.9万吨含重金属的废石和尾砂,淤积堵塞河道258公里,占用损毁土地3.45万亩,污染影响农田林地22.5万亩。全县废弃矿山破坏的土地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21.51平方公里。

不过,吴芳寿也强调,外界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认为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污染就很严重,事实上,当时定这个重金属污染区域,是根据企业的现状、大余企业的分布、数量来大致推测出出,可能这里(重金属污染)比较多。所以作为一个重点区域,必须对这些企业进行治理。”

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友祥说,资源型城市一般都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财富的外流,一个是环境的破坏。

“还大余一江清水”

沉重的生态环境包袱让大余人认识到,解决环保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在小杨的印象中,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上面对整个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他说,当时自己所在的矿曾经因为一小部分不符合规范被罚款5万元,停产半年,“一旦被检查不合格,你就等着哭吧。”

“坚持生态恢复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在《规划》中,生态问题被提到和发展、创新、民生同等重要的位置。

吴芳寿说,大余属于矿山型城市,钨的开采时间超过100多年,这种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过去大家的环境意识都不太强,2000年以后,才慢慢意识到环保问题,而此时污染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最近一次的大型治污从2012年底延续至今。吴芳寿介绍说,大余县财政共拿出了1500多万元,开展了排污企业整治工作,共确立了62家重点企业,每家企业确定一个政府部门领导挂点做整治。同时全县排查无证照的违法小矿,共取缔了41个点,所有的生产设施全部拆除清理。

这种治理工作并不轻松。有时为了清理一个违法矿点,要开着挖掘机,联合公安、工商、安监、矿管、供电等部门的100多人进行。

“当时有人把环保局局长的胳膊都抓烂了”,吴芳寿回忆说,在清理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反抗,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与此同时,大余还启动了沿河企业的搬迁工作,对5家位于章江河及支流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实施退城进园,限期搬迁。伟良钨业上世纪80年代就建在章江河边,现在搬进了工业园。

大余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召集环保、矿管、安监等部门调查企业环保执行情况,并把排污企业整治工作列为2013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书记在一次会议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书记说要还大余一江清水,造福子孙后代。”

不过,“铁腕治污”风暴过后,依然存在“死灰复燃”的情况。比如执法部门断了非法采矿点的电,但他们自己买发电机发电,有的还躲在深山丛林中,相当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2007年,大余县开展了浮江河流域(章江河支流)综合整治工程。治理资金为2400多万元,治理资金由企业、大余县财政和村镇自筹三部分组成,其中企业出资占大头。治理工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污染治理;二是改水工程;三是河道疏浚整治;四是沙化农田的复垦。

2008年,大余县有几个乡镇被列为江西省“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2009年获得了900多万元的生态补偿金,随后逐年递增,2013年达到1700多万元。

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被确定后,从2010年开始,大余共获得1.035亿元的中央专项资金,另外企业配套资金约有1.7亿元。

这些资金并非直接用于对河流或者污染土地的治理,而是用于企业环保工艺的提升。政府方面首先会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给企业下拨专项资金,对企业环保设备、污染治理措施做进一步改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月18日,记者跟随小杨,沿着章江河从上游到下游走了十几公里,沿途查看了多个河段,由于正处枯水期,能清晰见到河底的石头,没有发现明显污染的迹象。

从采掘到深加工

虽然资源渐渐枯竭,但直到2012年,大余县35户规模企业中,以钨为主的资源型企业仍有20户,占规模企业总数的57.1%。

《规划》显示,2012年,规模以上钨采掘加工业实现主营收入44.08亿元,利税2.33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1.9%、79.8%。

对于这样的产业结构,《规划》分析称,工业结构内部粗放型产业多,耗能污染行业多,初级产品多,单体企业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迫切。近年来,非矿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规模小、档次低和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

大余急切希望改变已有的产业格局,注入新的血液。

东宏公司董事长饶日荣曾是一名矿企老板。1999年,县属大余县钨矿转制,饶日荣通过竞标获得一个矿区的采矿权,并成立了日荣钨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正赶上全球钨价大涨,企业顺风顺水,效益逐步增长。

然而,原有矿区经过长期开采后步入衰退期,品位下降,开采困难,成本不断增高。如何实现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成为萦绕在饶日荣心头的难题。

在大量收集信息、外出考察以及同政府部门交流意见后,他认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必须主动转型、提前转型。

饶日荣注意到,这些钨矿里不仅有钨,还有锡,即钨锡伴生,但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钨上,关注锡的并不多。他决定从锡入手,向下游产业链延伸。2003年,饶日荣创办了东宏公司,进行锡制品的深度加工。

到了2008年,东宏公司进一步向文化产业转型,启动纯锡高档工艺品生产项目,制造茶具、酒具、花瓶等工艺品。2011年,公司又将产品线扩展至旅游工艺品上,产品原料也不再局限于锡。

现在,公司是赣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根据《规划》,大余县产业结构转型的整体思路是:大力发展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重点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基地,兼顾农业和服务业发展。

记者注意到,《规划》的产业结构转型内容中,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是第一个被提及的。

《规划》特别提到,钨及有色金属产业是大余县经济支柱,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拉长增厚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大余对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寄予厚望,计划到2020年,实现1~2家企业上市,把大余县建成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和钨原矿交易集散地,争取举办世界钨产业论坛,并打造永久会址。2月17日,记者来到上述深加工产业基地的主要承载体—大余新华工业小区,工业区位于县城的边缘,四处能看到正在建设的厂房。据大余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现有入驻企业50家左右,2012年实现主营收入38.5亿元,税收1.36亿元。

在农业领域,大余的重点在扩大特色种植业比重、推广生态养殖以及塑造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品牌等方面。特色种植业主要是种植蔬菜、脐橙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大余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瑞香之乡”,该县计划以金边瑞香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契机,重点建设大型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提高金边瑞香、红豆杉等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服务业的重点则在旅游,《规划》称,依托大余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支持丫山-牡丹亭-梅关风景区升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牡丹亭》故事原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重难关:治污与接续产业

一手治理环境, 一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余正朝着“由结构单一的工矿型城市向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转变”。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亦发现,资金和技术两个软肋,成为大余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制约,首先表现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吴芳寿说,“十二五”重金属治理预算的资金是6亿元,目前只下拨了1个多亿。

他说,一个库的基本闭库工程就需要3000万元,这些工程主要是在尾沙坝上复土和复绿。但作为一个废弃矿山,工程就不止这么多,比如开采的矿体的回填,山体复绿,难度更大。

“山体有些是光秃秃的石头,你要盖30公分泥土,土从哪里来,怎样去固定,下雨会不会全部冲下去了?”吴芳寿说。

不过,要恢复大余县这些年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到底需要耗费多少资金,目前并不容易估算。对于 《规划》提到的环境污染数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治理这些环境问题需要的资金数量,很难一概而论。

技术也是一个问题。据记者了解,仅仅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这一块,就有物理转移法、植物吸附法、化学中和法等多种途径,从目前看,这些技术都不是十分成熟,不是成本高昂就是治理后又会产生其他问题。

其实,仅是简单的尾沙坝复绿,也会有挑战。大余县润盛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穆诗润正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去年,该公司给大余县一个矿的尾沙坝种草复绿,眼看着草已经长出嫩牙,但几场暴雨下来,草被冲得所剩无几。

“一片狼藉!”该公司负责具体项目的人士介绍,现在有草的面积大概只剩下10%,其他全部被水冲走了。

产业方面也存在技术瓶颈。按照《规划》,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是大余县的重头戏,但深加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大余隆鑫泰钨业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蔡增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钨产业的利润主要在两端,中间加工环节利润并不丰厚,更重要的是,深加工对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企业并不具备条件。

她举例说,如生产硬质合金,该公司前两年也做了几份可行性方案,但终因技术难度高不赚钱,而放弃了。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匡敬忠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讲,钨材料的后续加工确实面临技术上的瓶颈。特别是硬质合金,目前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国内还没有多少科研院所或者企业掌握了这种核心技术。

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原材料问题。现在大余的钨矿资源越来越少,一旦最终枯竭,这些企业将面临无米下锅的风险。

不过,匡敬忠介绍说,一些科研机构正在赣州市的于都县进行深度探矿,可能底部还有钨矿。另外,江西九江2012年勘探出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这些都能为大余的钨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供应。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突破深度加工的技术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友祥说,资源枯竭型城市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退城,从地级市降格为县级市,再从县级市降格到一般城镇,直至消亡。

另外一条则是找到新的增长点。在他看来,接续产业只能维持一时,再怎么拉升产业链,资源终究会枯竭,替代产业才是根本。

对于大余县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张友祥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业,如果大余能够跟本省或者其他区域的景点形成一片,可能还有竞争力,如果仅仅是自己县的几个景点,很难形成影响力。

张友祥认为,这些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需要国家加大对这些城市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转型。

【记者手记】

没有资源后,“世界钨都”能做什么?

如果说最初大余凭借丰富的钨矿资源抓到一副好牌的话,那么一个世纪后,大余再次抓到的牌已经不再耀眼。

大余县位于江西南部,处于江西、广东、湖南几省交界地带,离赣州市85公里,离南昌更是达512公里。

用现在的话说,大余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不仅远离东南部大城市,还远离中部一些较大城市。至今,大余还没有通铁路,从广州到大余,记者先坐高铁到韶关,然后转乘两个半小时的汽车方才到达。

这样的区位因素使得大余难以借助外力发展。一方面,因为远离大城市,周边城市的发展对其带动效应不显著;另一方面,大余难以承接东南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

在大余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能深深感受一些大余人内心的失落。他们正在接受这座城市的发展慢慢落后于周边的现实,但又心有不甘。

虽然牌不好,但大余还是在精心策划着每一张牌的出牌顺序。

延长产业链,发展钨及有色金属的深加工,是大余必须要走的一步。因为大余100年来擅长的就是矿产,在这个领域,大余有基础,有配套,从采掘到加工,顺理成章。

但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深加工”究竟能有多“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仅仅是钨深加工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在其他很多领域也是如此。而有些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也便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如果大余的企业能够看得更长远,把技术研发等放在重要位置,有一天成为技术引领者,也并非不可能。

在钨深加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再慢慢延伸至其他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可能比上来就发展自己完全没优势的产业要好得多。

还要提一下的是旅游业。大余依山傍水,撇开因采矿留下“伤疤”的山头,环境有一定优势。2011年,大余县被授予第七批国家生态示范区,截至目前,大余11个乡镇中,有8个是省级生态乡镇。

但跟庐山、黄山这些 “大家闺秀”比起来,大余可能连“小家碧玉”都算不上。用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友祥的话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旅游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打出知名度。

张友祥提出的建议是,借助“片”的力量推广自己,跟其他已经比较知名的景区形成联动,避免单打独斗。

这是个不错的建议,比如大余靠近瑞金,能不能跟瑞金联合起来,发展红色旅游?大余也靠近韶关,这里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能不能借助它的一些力量?

在大余,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转型的热情。“铁腕治污”、招商引资“百日大会战”……在没有资源优势以后,大余正设法走出困境。(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郭荣村 江西大余摄影报道/策划人 马玥)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