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M2达110万亿为何不算货币超发

2014-01-21 06:24
0

【昨日要闻回顾】

今日新闻辑要 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分析师看去年四季度及全年GDP增速 2013年国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013年GDP、钢铁、工业增加值、固投、房地产、消费品/数据汇总

河北省长张庆伟立军令状:钢铁新增1吨产能 党政同责 就地免职

北京签“生死状”:拟投7600亿治雾霾 严重污染空气将追究刑责

柳钢股份晚间公告称潘世庆任柳钢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今年交通建设投资有望逼近万亿 梁小民:制造业,民企还是少玩

力拓押注中国大踏步经济增长 中国五矿放缓扩张“内外兼修”

港珠澳大桥首跨钢箱梁成功架设 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项目获批复

煤市低迷流标频现 涉煤央企接力“抛煤” 国际油价缺乏利好支撑

华尔街对新兴市场谨慎 国际财经大事预报 全球观点 财经读数


 

M2达110万亿为何不算货币超发

中国M2(广义货币)已达110万亿元,有人简单地使用这个数据断言人民币货币超发,并认为这是物价上涨的根源。笔者认为,这一判断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中国近年来有26万多亿元的流动性并不流动,而是趴着睡觉。这一点,我们大致可以通过货币数据计算获知。

比如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M2余额110.65万亿元,而本外币贷款余额76.63万亿元,其间的差额为34.02万亿元。如果我们用34.02万亿元,减掉1.5万亿元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以及5.86万亿元现金(M0),那将说明,中国大致有26万亿元流动性被央行锁定,真正参与中国市场流通的全部流动性余额只有84万亿元。

按照中国GDP增长7.5%计算,2013年GDP总量应当在55.8万亿元左右。注意,这是真实的GDP总量,是去掉价格因素之后的GDP总量。按照周小川的说法,M2只能和名义GDP相比较。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想,如果去除物价因素的GDP总量为55.8万亿,加入多年累计的物价因素,中国的名义GDP是不是会超过84万亿元?笔者认为会超过。

所以,在笔者看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并不高,相反应当是低的。有人会说,正因为多投放了货币,所以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使名义GDP提高,所以M2与名义GDP当然吻合。逻辑上说没有问题,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年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因素,货币增长不过是成本上涨的必然结果和必然要求,因为表达成本的上涨必须是货币表达。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可以肯定,如果中国名义GDP高于真实参与流通的84万亿元货币,那中国一定不存在通货膨胀,而相反属于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恰恰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真实基础,也是解释人民币之所以刚性升值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即便我们不考虑名义GDP的问题,仅仅从84万亿元真实流动性对应55.8万亿元的真实GDP的角度考量,中国的货币流动性也显得捉襟见肘。因为中国GDP占比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大约45%至50%,其采购、生产、销售等周期很长,贷款(货币)周转速度远不及服务业。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高达70%,所以信贷周转速度要快得多。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的金融信用杠杆非常高。

比如美国,最低者使用20倍杠杆。其基础货币总量不过3万亿美元,但流动性却高达60万亿美元,而其对应的真实GDP不过15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基础货币25万多亿元,商业金融机构派生的全部流动性不过110多万亿元,杠杆率不过4倍左右,如果考虑被锁定的资金,中国全部货币流动性仅相当于真实GDP的1.5倍,而美国则是4倍。

笔者认为,大叫中国货币超发、通胀严重的人别有用心,他们实际是在帮助美国,逼迫中国紧缩货币,以实现人民币无度升值的真实目的。

中国的贷款正在趋向短期化。2012年,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为35%,而2013年变成了26%。这一变化显示了中央银行“锁长放短”货币操作的后果,也反映了中国投资前景并不乐观。从此市况看,中央银行必须立即转变操作手段,释放被长期锁定的26万亿元资金中的一部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钮文新)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