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中联钢视点 >> 正文

中联钢:钢铁产能过剩“伪命题”的相关思考(三)

2013-12-20 15:05 来源:中联钢
0

如前所述,中国钢铁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和如果存在过剩现象,过剩的程度究竟如何,由于本身缺乏权威的可靠产能数据,仅仅依靠所谓的“产能利用率”来进行评判,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国以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的特殊国情,使钢材生产和消费结构均有别于美日欧等钢铁大国;而中国钢铁行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的特征,也使得国外钢铁行业产能评判标准在中国并不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以为,判断国内钢铁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不妨跳出“产能利用率”这一本身就存在争议的话题,以行业盈利水平作为突破点,来分析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否的真相。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影响商品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往往并不是成本,而是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即使商品自身的成本很高,往往也会由于缺乏需求,迫使商家只能选择降价销售甚至亏本销售;当供小于求时,即使商品自身的成本很低,往往也可以售出超过成本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天价”。就商品生产者而言,当其提供的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时,企业将可能面临利润下滑乃至亏损的局面,而当其提供的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企业利润则可能大幅增长。以此类推,一个产能过剩、产量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的行业,在市场交易中必然难以掌握主动权,缺乏议价能力,难以保障其盈利,甚至不排除陷入亏损状态的可能。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低利润乃至亏损的行业未必就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但产能过剩的行业,却基本难以摆脱利润下滑乃至亏损的结局。

回顾中国钢铁工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伴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的日益齐全,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却是每况愈下。如图9和图10所示,2003年以来随着粗钢产量的持续增长,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却不断下滑,尤其是2008年以后下跌速度加快,至2012年已经跌落至1.73%。2013年前十月,钢铁行业利润率虽有所回升,但也仅为1.95%。而2008年以后钢材价格指数也呈波动下滑的态势,至2013年10月基本跌回到1994年水平。产量越多,价格越低,利润越薄,似乎已经成为2008年以来困扰整个钢铁行业却始终无法解决的难题。

图9  2003-2013年10月粗钢产量及规模以上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0  2003-2013年10月粗钢产量及中钢协钢材价格综合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不仅如此,钢铁行业还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即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本应当最具有竞争力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其盈利能力反而还低于整个钢铁行业的平均水平。如图11和图12所示,重点大中型企业的粗钢产量明显高于非重点中小企业,但是高产量却并未保障其高利润,从2008年起,钢铁行业内重点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2年更跌至0.04%的历史最低位,吨钢利润仅为2.6元(中钢协数据),而2013年前十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利润甚至跌至0.84元,不及一瓶矿泉水。

图11  2003-2013年钢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及重点大中型企业销售利润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图12  2012-2013年10月重点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粗钢日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与行业内其他中小型企业相比,重点大中型企业在资金实力、产能规模、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部分企业依靠发展非钢产业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如广钢旗下会展服务、餐饮服务等非钢产业占业务总量比例已经超过50%,武钢计划 “十二五”期间投资390亿元发展养猪等非钢产业),且多为地方纳税大户,能够获得政府在土地、资源、财税乃至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如2012年7月河南省安阳市政府专门为安钢集团组织产需对接洽谈会,协助该企业与32家客户签订购销合同),部分企业还从地方政府直接获得巨额财政补贴,按理说应当是带动行业盈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力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重点大中型企业反而成为拉低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推手。

综上所述,近年来钢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显著下滑,尤其是重点大中型企业利润水平每况愈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说少数几家或十几家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还可能是由于自身经营不善、成本控制不力、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各种个别因素所致,那么整个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甚至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近百家大中型企业盈利能力下滑最快,那只能说明整个行业出现了普遍性的问题。

中联钢研究中心  朱金龙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