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关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七点看法

2013-12-16 08:12
0

【要闻回顾】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要科学稳妥地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不折不扣执行中央部署

华北80%钢铁项目无环评 河北钢铁换帅:第一钢企操盘手尴尬谢幕

节能减排治污:上半年曾有钢企表达不满 下半年这种声音再没听到

媒体消息称:钢企内部人士仍认为,此次拆除产能设备“水分较大”

河北钢铁集团新任董事长于勇表示:要坚决清除蚕食企业利润现象

资金紧张 市场谨慎 冬储没大动静 分析称:钢市不可能有大起色

武钢谋海外矿山上市首单 河北邯郸环保施压 钢厂半个月内限电50%

国家能源局:11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48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5%

解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关注:治污压力下的钢铁供给

中央首次将防控地方债风险列入经济任务 未具体提及房地产调控

新三板全国扩容方案正式出台 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五大核心问题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北上广落户或收紧

天津16日起实施小客车限牌措施 明年3月限行 各大4S店人满为患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七点看法

新型城镇化要避免以土地财政搞造城运动

之所以提“新型城镇化”,是针对老的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而来的。那么老的城镇化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两点:一是迷信大城市的所谓辐射作用,片面地建大城市,搞城市圈、城市带;二是剥夺农民的利益,用土地财政大搞造城运动。这两个问题引起、形成了三个结果或者是恶果。一是城市居民二元化,我们城乡二元化的问题没有解决,而且进一步严重,又产生了城市居民的二元化,即市民与农民工。二是城市环境恶化,交通堵塞、空气非常不好,经常雾霾。三是社会矛盾凸显。强拆强建,引起的社会矛盾非常多。

那么究竟怎样在“新”字上下功夫呢?我有七个观点。

第一、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必要的。有许多人把城镇化当中形成的问题,归结为我们的城镇化太快了。其实,中国的城镇化要加快,因为我们的实际城镇化率不到35%。我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讲这个数字的时候,心里也在打鼓,现在我不打鼓了。因为李克强同志讲了这个数据。我的依据是什么呢?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52%,前年人口普查,我们有两亿六千三百万城市流动人口——农民工。他们没有城市的社会保障,孩子上学有问题、医疗有问题,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所以他们不是市民。如果把这个刨除,这35年实际城镇化率不到35%。邓小平同志提出过我们在2050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呢?学界基本上指像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这样的水平。这两个地方的统计局长我都很熟,他们去年上半年告诉我,不约而同这两个地方的农村人口是12.5%,也就是说他们的城镇化率是87.5%。更不用说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都在95%以上了。我们在统计中把在城里面住了或者是流动了6个月以上,就算是城市居民了。52%和53%就是这么得出来的。我们不加快城镇化,要想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可能的。

第二、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产业,做到人的城镇化。如果没有产业,那就没有非农的就业岗位,没有非农的就业岗位,就不可能成为城市人口。所以说,要真正地摘掉农民工的帽子,得创造更多的非农的就业岗位。只有把产业发展放在核心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城镇化。

第三、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必须重心向下。要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距,这是我们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任务。城镇化的重点是发展县域经济,让大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今年春节的时候,李克强同志在湖北的恩施看望回乡过年的农民工,他讲了一句话,我们要争取让你们在家门口就业。这应该是城镇化的方向,不是一味地搞大城市,不是一味地强调城市的辐射力。

第四、坚决反对造城运动,防止大建新城之风。当李克强同志提出城镇化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之后,学界和政界的理解非常混乱。我们有一个学者一下就想出了一个40万亿的投资计划。造城运动之风实际上现在在各个地方游动。习近平同志7月在政治局常委会上讲经济形势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他说最近调查12个省,省会城市规划了55个新城,144个地级市规划了200个新城,161个县级市规划了67个新城。新城的占地面积超过老城的一半以上,规划用地的面积大得惊人。其实由发展大城市向发展小城市这个方向走,已是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两百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一个特大的伦敦市,伦敦的雾霾唤醒了欧洲人。在19世纪末,社会学家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化城市思想”,他构想的城市周边都是农村,范围大约是6000亩地,一般是3万人的规模,有齐全的产业和生活设施。尽管一百多年来欧洲的城镇化并不是按他这样机械地走,但是这个思想影响了欧洲的城镇化。现在的西欧除了伦敦和巴黎,再也没有特大城市了,而是田园化的小城镇,非常优美。

第五、城镇化要因地制宜,自然形成。既要有规划又要靠市场,不要先入为主。哪儿宜居,哪儿不宜居;哪儿宜城,哪儿不宜城,先入为主是不行的。1867年前的阿拉斯加,大概是三四块钱一平方公里。那个时候谁想到那个地方宜居呢?没想到。现在应该说是宜居的。50多年前美国中部的拉斯维加斯谁想到是宜城呢?没有,但它就成了宜城的地方。所以情况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不要先入为主,哪儿宜居、哪儿宜城,要按照经济规律自然形成。但是这里面包含有一句话,政府还是要做规划。

第六、城镇化的前提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进一步地城镇化。日本的城镇化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它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做研究的同志可能会知道,日本的新农村建设前后进行了33-35年。上个世纪的50年代提出来新农村建设。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解决农产品匮乏的问题;第二个阶段解决真正的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明确地提出了城镇化。怎样城镇化呢?要把产业引向农村。一个最有名的法律叫《把工业引进农村促进法》,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宜居的小城镇。所以日本现在除了东京之外,其他的地方没有扩张了。但是它的农村,我去了好几个地方,变化令人惊讶。所以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当作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把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七、大城市要消肿,要为新型城市输送科技、医疗等优质资源。北京的天气不好、房价这么高,为什么有人拼命要来?优质的社会资源太多了。最好的大学在那儿,最好的中小学在那儿,最好的医院在那儿,最有名的学者、科学家在那儿。所以必须要有政策,把优质资源向下面引。对大城市的消肿,发达国家也做过了。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美国发现它东部地区资源太集中了,城市太大了,就对纽约等城市消肿,两年之内纽约消肿20%。所以,对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不仅是要控制规模,更重要的是要用工资政策、税收政策,把优质资源向中西部转移,这样,全国各地宜居宜城的地方,才能不断发展成城镇和城市。(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 贺铿)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推进


  回顾思考

独家视点:“城镇化”战略尚在深化,钢市仍不能着急 (2013-12-06)

两会漫议:城镇化,钢市不能太过于着急 (2013-03-14)


最新消息 财经大事 新闻解读 行业动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两会 十八大 城镇化

上海自贸区 达沃斯论坛 利率放开 进口铁矿石资质 铁矿石期货

贸易商看市 钢市 矿市 煤市 雾霾 热钱

  中国钢铁产能之辩

中钢协理事会 钢贸 投资 政策 房地产 地方债 中联钢分析 独家观点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