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要闻 >> 正文

独家视点:2013,“分化”与“增长”并存

2013-01-01 07:58
0

此间,我们已跨入新的年度――2013年。

回首2012,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经济运行的表现都不能说是令人十分振奋的。但是,这已成为“过去式”。

展望2013年国内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普遍出现;生产要素成本水平将继续提高;发展速度必须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必须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展望2013年国际局势: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安,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其实,纵论2013年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各种权威“版本”甚多,若我们细密观察,就会发现一种共性内涵特征,即:“分化”与“增长”并存。

同时,若将视线收缩,把中国钢铁业置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坐标”中,还会发现:“分化”与“增长”将是2013年中国钢铁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认识主要基于两点:

--国际局势及市场环境所决定。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及诸多方面,都呈现一种更为复杂而多元化趋势,各种利益矛盾交织,致使全球众多经济体面临各自的难题,欧元区问题严重、美国“财政悬崖”仍未彻底解决、中东能源冲突加剧、亚洲局势动荡不安、新兴市场面临挑战、各区域经济体呈现出“利益分化”态势……因此,各国都竭力寻求有效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机会,力图壮大自身势力,应对各种威胁和冲突。这种“分化”与“增长”并存的经济格局,也渗透至钢铁领域,2012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前景都有所减弱,但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存在,2012年发达经济体的钢材表观消费量下降0.3%,其中欧盟27国的钢材表观消费量下滑5.6%,而北美则同比增长7.5%;新兴经济体2012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3%,中国同比增长2.5%;非洲、中南美洲和其它欧洲国家2012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到5.8%、3.8%和3.8%――这表明,在国际局势背景下,这种“分化”与“增长”并存的特征,在全球钢铁领域已经凸现,而这种特征,在2013年仍将延续……

--中国钢铁业自身现状所决定。当前,中国钢铁生产厂和钢材贸易商,在经历了2012年“史无前例”的行业亏损及资金窘境之后,事实上已开启了 “重新洗牌”的历史阶段。维持钢厂生产的重要支撑条件成本逐步“恶化”(铁矿石价格制约),维持钢贸商交易的资金环境日渐“趋紧”(银行从严放贷),致使钢厂间竞争激烈,一些钢厂正在改变营销模式,钢贸商间比拼加剧,一些钢贸商或在伺机转行。尽管目前尚难真正做到完全退出(尤其是国有钢厂),但在无情的市场环境下,逼迫钢厂无奈地适度“收缩”(一些已批项目,实际上在缓建),逼迫钢贸商在营销上更加“谨慎”(融资、贸易量、经营品种、进出货周期等)。而在钢铁行业新增投资中,非国有钢铁企业投资同比增长46.6%,国有钢铁企业投资则同比下降10.5%;在产量上,中小企业增产,重点企业减产……因此,由于钢厂及贸易商的“洗牌”效应,会使钢市产生某种不稳定的“变量”,这种分化因素下的市场“变量”,有时会刺激钢价上扬,有时也会削弱市场信心――这表明,在行业“洗牌”背景下,这种“分化”与“增长”并存的特征,在中国钢市中已经凸现,而这种特征,在2013年仍将延续……

面对2013的中国钢市,我们或有许多迷茫。一方面,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孕育巨大需求潜力。也正如此,使得“分化”与“增长”并存的特征将始终贯彻于2013年或更长时期的中国钢铁领域。由于“分化与增长”并存、“产量与基数”效应的复合作用,现今及未来的中国钢市无论涨或跌都不会持续(短期波动后仍会回稳),或将呈现一种不温不火的局面。

2013年,思考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钢铁,我们还关注些什么……在此,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过这样一句话,21世纪全球要看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城镇化。

的确,中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从长远看必将会拉动钢材需求,但前提必须是——有效理顺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资金与债务、资源与环境、结构与布局、工业与农业、人口与生态……);各相关配套细则措施必须完善;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必须得以有效缓解。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在新型城镇化所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将会产生中国现有社会成员的一种资源配置型的、流动型的分化……

2013年,“分化”,既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增长”机遇,也是一种激烈的竞争“生存”考验,钢厂和贸易商应予密切关注。

(徐刚 中国联合钢铁网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中联钢力求使用信息的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不会发生相应的变更。此信息仅供客户作为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联钢无关。


本信息(报告)版权归中联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中联钢客户使用。未经中联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中国钢铁联合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相关信息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