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期货常识 >> 正文

深入了解钢材期货知识以及对我国的意义

2011-12-27 10:55 来源:中联钢
0

 

上海期货交易所近期完成了钢材期货上市的准备工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与消费国,年产量近4亿吨,超过全球消耗总量的1/3。因此,钢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国际定价权的重要品种。随着近年来钢材价格的剧烈波动,尽快推出钢材期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一、钢材期货重新上市交易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钢材的国际定价权

由于钢材的重要性,国际上一些交易所已经或正在准备推出钢材期货交易。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在2004年3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交易所交易的钢材期货合约。而在过去几年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钢材期货的推出,测试钢材期货电子交易平台并进行模拟交易,以100%确保其运行可靠。

作为世界钢材的生产、消费与贸易大国,如何成为国际钢材定价中心将非常重要,因此钢材期货的推出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钢材的国际定价权,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二)有利于规避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

受宏观调控政策及国内外供需等因素的影响,钢材价格波动激烈。近年来钢材价格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近期作为钢材主要原材料的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了65%,进一步推动了钢材价格的提高。 2007年全球各地区几乎所有品种规格的钢材价位都迅猛增长。2006-2007年中,北美成品钢材平均提高近90%,西欧市场的涨幅为55%。亚洲钢材市场继续呈现平稳上升态势,全球钢材市场火爆,钢材价格指数不断攀升。

钢材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于钢材用户和钢材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用钢企业面对钢材价格的上涨是苦不堪言,也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作。用户和企业都需要其它方式减轻钢材价格风险。如果有了钢材期货交易,钢材用户和企业可以签订期货合约,避免价格大幅波动给其自身经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钢材生产者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钢材经营和加工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用钢企业可以事先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期货合约,锁定生产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目的。综上所述,钢材期货的推出,有利于规避钢材价格的大起大落的风险,也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运作。

(三)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服务

钢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品种,因此它们的供求状况以及价格趋势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所需要重点关注的。由于现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具有短期性的特点,仅反映一个时点的供求状况,以此作参考制定的政策具有滞后性,而期货价格能够反映多种生产要素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趋势,具有前瞻性。因此,钢材期货价格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利用钢材期货市场能够把国际、国内两个钢材市场联系起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这也是钢铁行业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国际竞争的需要。适时恢复线材期货交易,选择高速线材作为合约标的,并选择国有大中型钢厂的著名品牌产品进行交割,有助于国家实施“关小、汰劣、限长”的总量调控措施,以限制小钢厂的低质量线材生产,为国家的产业政策服务。

近年来,钢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钢铁企业效益大增,从而吸引了各种投资主体,使在钢铁业的投资达到了膨胀的地步。许多钢铁项目盲目上马,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钢材价格波动剧烈,增加了政府宏观决策与调控的难度。宏观政策需要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相结合,政府决策部门依据期货市场的价格指导作用,判断市场形势,超前制定决策,不仅能够避免宏观调控的滞后性,而且有助于我国钢铁行业的稳步与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健全和完善钢材市场体系

钢材期货有利于健全和完善钢材市场体系,调节市场供求,减缓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在目前市场状态下,钢厂在市场非理性的波动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钢材价格上涨过程中,经销商只能看钢厂上调价格,在钢材价格下跌过程中,钢厂基本上跟着经销商的价格变动而进行价格调整。目前钢厂的出厂价格占主导地位,一般钢厂的出厂价每年变动30次左右,调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终端用户把握不了产品销售主动权,给投机商提供炒作机会。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期货市场,使钢材市场缺乏权威的价格指导,钢材市场体系不完善,影响了钢材的稳定生产与经营。

钢材期货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期货的预期,可以有效抑制市场供求失衡和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在全国形成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大市场,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价格体系,避免了目前钢材市场价格无序的现象。

我国钢材流通体制改革,将国有大中型钢厂推向了市场,多渠道经营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对手。面对钢材现货价格波动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国家有关管理机构和广大钢材生产经营者都有恢复钢材期货交易的需求。钢材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互为补充、互为参照、共同存在,对于健全和完善全国统一的钢材市场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五)有利于我国钢铁业迎接国际挑战

从长远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加深,我国已加入WTO,企业面临着机遇和风险的双重挑战,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钢铁工业与国际接轨较早,早在1994年就已取消了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实行进口限量登记制度。入世前我国钢铁产品平均关税税率为10.58%左右,2005年是中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较大幅度降税的承诺的最后一年。2005年1月1日起,工业品平均税率将由9.5%降低到9.0%。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取消,国内市场将更加开放,美国及其它国家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钢材有可能对我国钢材生产、加工以及经营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加入WTO,我国企业将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大市场,生产普通钢材的企业在市场、价格、质量和服务等各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国钢材质量还不算很高,仅在亚洲地区就逊于日本和韩国,通过期货交易标的物的合理制定,可以引导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以符合交易所确定的交割等级标准,这在客观上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钢产品的质量。

另外,我国钢铁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运行,管理落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因此及时恢复钢材期货交易,帮助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为现货服务,将有利于企业加速改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线材期货交易的经验总结

线材期货品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品种。1993年,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首创线材期货品种并成功上市,这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线材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在中国钢材生产、流通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符合本国国情的真实、合理的线材价格信号,以指导生产、协调需求,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因此,1993年至1994年线材期货品种的推出,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中国钢材流通体制市场化的产物。线材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说明该品种本身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品种。

1.线材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线材期货交易是中国的首创。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所以价格的预期性较为真实、可靠。

分析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走势图可以看到:1993年6月份以前,受供需影响,期价在4000元/吨左右高位运行,与当时的现货价格保持同步;6月份以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在交易者合理预期下,期价先于现货价下调至2340元/吨;当年年底,由于大规模基建项目上马,引发交易者对远期价格看好,期价又呈远期升水态势;而到1994年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紧实现,期价又掉头向下,此后,再未高过国家计委规定的指导价。整个过程中,在一般月份没有出现期价远远偏离现货价的情况,而到交割月份期价又基本与现货价接轨。另外,与开设期货交易前的现货价格波动比较,1992年,现货市场上,φ6.5线材最高价4400元/吨,最低价1600元/吨,而期货价最高4270元/吨,最低2340元/吨,减少波动870元/吨。期价起到了削峰填谷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在近两年的期货交易中,线材的期货价格走势是贴近实际,比较理性的,基本上真实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因素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2.线材期货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回避风险的渠道

正因为成交活跃及期货价格走势相对合理,使得钢材市场的各类主体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在线材期货交易中,曾涌现了一些成功的套期保值案例。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上市之初,只有苏州、南京两家地方钢铁企业参加,随着套保功能的发挥,一年后发展到华东地区生产线材的大中型钢厂相继入市,其他地区的主要钢厂也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线材的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及时回笼,免受了“三角债”之苦,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以江苏苏钢集团公司为例,苏钢是苏州商品交易所的首批会员,年产线材30万吨,两年来他们积极参与期货交易,有效利用期市,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1993年4、5月间,线材现货价达3900元/吨,苏交所7月合约期价达4010元/吨,他们便以3970元/吨卖出7000吨7月合约。6月下旬,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期、现价格以每月200元/吨下降,于是在7月份以3670元/吨平仓1000吨,按时交割了6000吨线材,从而实现了企业的预期利润。

3.线材期货交易为钢材流通创造了规范的交易环境

线材期货交易以公开竞价、计算机撮合成交为手段,改革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规范了交易行为,为钢材流通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保证了交易的透明度,有效抑制了钢材现货市场灰色交易蔓延的不正之风,有利于企业的资金运用。

(三)线材期货交易的教训总结

1.线材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套期保值功能尚不成熟

线材期货交易中,首钢、鞍钢、唐钢、包钢等一些国有大中型钢厂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的及时回笼,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由于线材的用途广泛,不少五金制造企业和拉丝厂在线材期货交易中,科学地进行成本预算,锁定成本进而锁定利润。大量线材通过交割进入浙江地区,反映了当地兴盛的房地产业、众多的五金制造和拉丝厂家的较大需求。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套期保值尚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办法,不少市场参与者对套期保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在交易过程中,遇到行情波动,便一改初衷,参与投机,从而误失套保良机,造成损失。

2.线材期货交易后期,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造成投机过度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期间,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管理者、交易者尚未成熟,表现在:第一,期货合约设计不尽合理。当时合约标的是φ6.5mm普线,现货年产1200万吨以上,缺乏有力的风险控制手段;第二,交割仓库布局不够合理,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交割仓库集中在华东地区,使投机者操纵市场有机可乘。没有建立品牌交割制度,交割量不宜控制,交割质量缺乏保证,容易产生纠纷;第三,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整个市场缺乏严格的风险管理规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第四,交易者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意识,一些管理部门对期货市场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线材期货交易在后期一度投机过度,使厂家、商家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线材期货交易是必要的

由于线材上市交易期间,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不成熟、期货合约的设计不严密、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线材交易一度投机过度,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994年3月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而暂停了该品种的期货交易是完全必要的。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必须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力求钢材期货品种上市能得到稳健发展。

三、当前开展钢材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

1.国内外的钢材期货交易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国内,1993年,苏州商品交易所等推出了线材期货品种,当初这些尝试和探索,有其积极的一面,它们为钢材期货合约的重新上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国际上,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2004年推出了钢平板期货和钢条期货,但因 印度钢材消费相对较少,企业套期保值愿望不强,交易并不活跃,未能掌握全球定价权。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也仅把废钢定价权作为其目标,于2005年推出了废钢期货合约。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研究钢材期货多年,日前已宣布2008年4月将推出钢坯期货;阿联酋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准备年内推出螺纹钢期货;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也宣布即将推出钢材期货,首选品种是普碳热轧板、冷轧板。

2.我国钢材产品结构的改善与现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随着我国钢材生产与消费的快速发展与产品结构的改善,为我国推出钢材期货提供了巨大需求与现货市场保证。目前,国内大型钢材批发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有些已经在开展钢材远期交易与电子化交易。

我国钢材产品结构相对先前已有了非常大的进步。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品结构调整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由13家增加到15家,占全国钢产量的45%。在钢材中,目前高线约占线材总产量的60%以上。而国内主要大型钢厂生产高线通用的执行标准是国家标准,包括YB4027-91《热轧无扭控冷低碳线材》,GB/T14981-94《热轧圆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通常大型企业还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一般高于国家标准。钢材的国产技术和工艺都很成熟,所以质量比较统一容易检测。国家对钢铁企业的一系列政策也为钢铁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这些均为推出钢材期货提供了现货市场的保障。

3.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法治化与规范化

期货市场经过整顿规范,已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证监会的统一监管,各种期货法规的出台,为期货市场法制与监管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保障,加之期货交易所已经制订了科学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具备丰富的风险控制经验,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我国钢材生产与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钢材产量约占全国的60%。上海期货市场铜等金属期货品种成功运作经验表明,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完全有能力保证钢材期货的规范运作。

4.钢材期货参与者众多,市场对期货品种有巨大需求

通过对国内部分地区钢铁企业和经销商的调研,发现能否吸引广大钢材经销商进入市场,是钢材期货成败的关键所在。我国钢材生产企业销售钢材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企业直供;二是通过经销商流通环节销售;三是通过钢厂的分支机构销售。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钢材约占国内钢材销售量的60%左右。经销商才是活跃市场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既可以投机也可以接货、抛货。我国各类钢铁企业已达1100多家,经销商更是达到了15万家之多。

另外,投资者经过十年多磨练,操作手段日趋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开展钢材期货交易的现货基础也越来越扎实。由此可见,恢复钢材期货交易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