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钢厂动态 >> 正文

孟繁英:将包钢打造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3-10-08 09:06 来源:中联钢
0

“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加快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努力为‘突围打样、重振雄风、做强包钢,齐心协力做有尊严、受尊敬的企业’注入更多核心驱动力。”近日,在包钢2023年科技创新暨人才工作会议上,包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对包钢未来发展表达了新期许:“要把包钢打造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重要指示,最关键的就是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领域实现突破。包钢下一步的重要任务就是‘打样’。”孟繁英进一步解释,“打样”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上实现破题,将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一流的人才队伍支撑包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迈入世界500强。

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战略取得突破

孟繁英介绍,近年来,包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工作取得整体性、突破性、变革性的进展和转变。

一是创新成果质效实现大幅跃升。孟繁英介绍,2022年—2023年上半年,包钢科研项目立项39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67项,研发投入达到78.43亿元,投入强度达到4.3%;65项科研成果获得企业科技成果奖,获得省部级以上及行业领域奖项24项,争取各类科研政策资金11216.6万元;稀土钢产量突破100万吨。

同时,包钢稀土锌铝镁镀层产品、高强耐候抗震热轧H型钢、高纯稀土化合物、稀土隔热反射材料等一批重要产品成功开发并销售;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脱硫石膏晶须生产技术、含铁有用岩干选回收技术、高纯稀土金属关键制备技术、稀土PVC(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生产工艺、稀土断热剂生产工艺等自有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部分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如高纯稀土镱靶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建成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搭建了固态储氢全方位应用场景。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孟繁英介绍,包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制度体系,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调整科研院所管理权限,赋予科技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人事自主权。同时,包钢不断完善科研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给予各类科研奖励1020万元;在企业内部科研单位全面推开科改示范行动,12家所属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或复评;实施股权及分红激励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全面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包钢完成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创建了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并实现实质化运营,引进续签了3个院士工作站,开放共享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此外,包钢还与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48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共同建立了白云鄂博稀土联合研究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是人才引进培养实现全面开花。包钢坚持“党委管、市场选”工作机制,创新实施干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打造“启航、续航、远航、领航、护航”及“白云讲堂”品牌培训项目,与数十所高等院校合作强化联合培养,锻造担当有为的人才队伍。

同时,孟繁英也指出了包钢当前在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科技创新成果上,科研课题和战略目标发展不匹配,原创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围绕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形成的创新成果少。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在强化使命激励、贡献激励、保障潜心研究等方面的举措还不够,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容错机制等制度没有完全落地,过程性约束不到位。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还需不断完善,各类创新平台的优势资源整合不够。在各类人才引育上,人才素质整体还不够高,特别是高端人才、领军型科研人员总量不足等。”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人才培育“新高地”

孟繁英表示,包钢要抢抓机遇,加快形成一批卓越的科技创新成果、一批顶尖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人才培育“新高地”,打赢包钢关键核心技术、体制机制创新、引才政策创新攻坚战。

一是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孟繁英提出,包钢要坚定不移做好与企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要做好稀土新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包钢要坚定不移推动工程性转化,解决工艺技术难题;坚持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坚持适度超前,坚持开放胸怀,重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稀土新材料开发、稀土应用领域开发等,高水平凝练科研课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利用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建立发达地区产出、自治区转化协同机制,构建研发、试制、市场开拓、产业转化的闭环体系。

孟繁英还提出,包钢要探索激励成果转化的多种方式,坚持长期激励与即期激励、一次性激励与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到2025年,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新产品贡献率要分别达到17.5%和5%,稀土新材料及器件产值比重要达到50%以上。

二是要打赢体制机制创新攻坚战。孟繁英提出,包钢要从集团层面全链条统一部署科技创新工作,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健全研发投入刚性机制、过程监管机制、结果评价机制。到2025年,包钢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3.5%、北方稀土要达到5%以上。包钢要以稀土院提级管理为新起点,广泛集聚内外部创新资源和力量,给予科研单位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推进6家科研院所落实科改示范行动。

孟繁英进一步表示,包钢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科研成果保护机制,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建立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内部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等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力量和资源,特别是抓住“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把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的示范创新平台。

三是要打赢人才创新引领攻坚战。“包钢要扩充顶尖人才数量,持续实施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政策,建强‘人才飞地’,推广顾问指导、‘候鸟式’聘任等人员选用方式,在编制使用、岗位评聘、考核评价等方面,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孟繁英提出,包钢要做大各类人才基数,按照分层分类培养原则,强化“良驹、骏马、千里马”人才成长历练,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推进管理岗位和技术业务序列改革,培养选树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特别是要完善青年人才的全链条培养,打造人才队伍的“雁阵”。

“做强做大稀土、做精做特钢铁,推动其他产业形成规模、创造效益,归根到底要靠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包钢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更渴求人才。”她希望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包钢人的优秀品质,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在重大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久久为功。

在孟繁英眼里,站在新赛道上,包钢的未来具有无限可能。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市场快报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