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热点推荐 >> 正文

中资出海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新动向: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6-12-30 07:10
0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派记者 师琰 伦敦报道

导读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日内瓦办事处主任席林格表示,当今世界可能已进入一个市场驱动的逐渐逆全球化的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首先应该继续实现经济再平衡,从纯粹的出口导向模式转向更强地致力于国内需求;其次,在国际层面,中国可以成为一个更强大和更直接的角色来倡导多边主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向着脱离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经济转型。

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最近在德国再遇挫折,这次是排名全球第二的LED芯片供应商三安光电(600703,股吧)。

2016年末,因为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职工委员会强烈反对这桩“敌意兼并”,三安光电撤回对该公司的收购要约。

在此之前,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生产商爱思强(Aixtron)已被德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叫停并否决。

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周小明公参指出,这几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也发生微妙变化,从欢迎走向限制。

他提醒,随着走出去面临的外国政策风险增加,中国企业有必要及时调整策略,比如制造业领域投资过于集中在德国,对英、法、意等国相应投资机会也应增加关注。

收购流产背后

2016年10月初,市场首次传言三安光电有意收购欧司朗,并已就此接触该公司高层及第一大股东西门子集团,三安光电也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未点名间接证实有收购意图。

欧司朗是世界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品牌在全球赫赫有名,不单在LED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其LED和OLED等半导体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安光电虽排名全球第二,但主要业务仍在国内市场,近年正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百年老牌入了生猛新秀的法眼,一场“蛇吞象”精彩大戏眼看就要上演。

据德国媒体报道,三安光电拟以每股70欧元的价格,动用70亿至80亿欧元资金全资收购欧司朗。欧司朗的大股东是西门子,后者占股17%。

而截至今年6月30日,三安光电的总资产规模为231.35亿元人民币,去年全年总营收48.58亿元人民币。德媒因而质疑,这起收购涉及资金之庞大,不是三安光电一家上市公司力所能及,背后想必有中国政府资金支持。

与爱思强收购案相比,欧司朗并不存在经营困难、急需投资者的情况,而且其技术研发还得到了政府资助。欧司朗职工委员会抗议的主要理由就是,这些拿了国家资助的专利技术不能流失到国外,亚洲投资者看中的就是专利技术,对于在成本较高的德国生产并不感兴趣。

就这样,三安光电甚至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黯然退下。

三安光电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今年10月下旬,仅仅一周内,两桩中资收购案在德国先后被政府叫停。10月24日,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宣布,德国联邦经济部已于21日撤回今年9月8日授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FGC)6.7亿欧元收购该公司的批准令,将对这项交易重启评估。

10月27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又确认,将深入调查中国LED设备生产商木林森(002745,股吧)为首的投资联合体对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案,朗德万斯是欧司朗旗下剥离出的传统灯具业务品牌。

随后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启程访华,要求中国就两国间的投资和贸易摩擦做出让步,但此行收获寥寥。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则在当地媒体撰文批评德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正在向中国释放错误信号。他称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投资行为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遇到了阻碍,对此他表示不解。

他指出的一个事实是,外国在德投资中,来自中国的资本只占0.3%;而且与德国在华投资相比,中国在德投资的规模只有前者的1/10。

投资视野要更开阔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12月22日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谈到美国针对大众集团采取措施其实是为了帮美国汽车制造商削弱对手竞争力,以保护本国经济;他认为在特朗普上台的背景下,德国应该与中国扩大合作,做更多生意,但获得中国巨大市场机遇的前提是,欧洲不能对中国投资者关闭大门。

今年8月,美的斥资45亿欧元完成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库卡(Kuka)近95%股份,在国内引起一片叫好。但也正是从这起收购案开始,德国上下要求加强对中资并购的限制和监管、以保护本国关键技术的呼声日益高涨。

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在今年5月美的提出收购库卡时,就曾呼吁欧盟内的企业出手参与竞购库卡,令他失望的是,并无区域内企业挺身而出。德籍欧委会委员厄廷格尔(Günther Oettinger)公开呼吁,要从美的并购库卡事件中汲取教训,制定欧盟对外经济法。

德国联邦经济部决定在一些战略重要性行业,加强对德企的保护,对每个具体案例仔细审核,包括投资人详情、资金来源,尤其对那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收购案,还将调查投资人的具体动机。根据新投资审核规则草案,一旦收购方能获得25%以上投票权,政府就有权对这笔收购叫停。

这些酝酿中的新法规,可能会让中资企业在欧洲市场收购受到更多限制。

周小明指出,2016年德国已超越英国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并购的最主要目的地,而且并购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领域。仅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中的70%投向了制造业,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目的地,占到中资海外并购总额的11%。本来德国人在这方面就比较保守,集中并购这么多企业,也激起了对方的警惕性。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外政策风险正在增加。即便是许多人眼中市场最自由、最开放的英国,现在似乎也在转向。

英国新政府上台后,除了对核电项目提出审查,还在考虑仿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做法,加大对中国投资者的审查力度,对关键项目进行审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计划引入一套新制度审查外国投资,干预敏感交易。随着资产透明法案的实施,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也将令其在英投资面临更多审查。

周小明说,中国投资者在海外寻找并购项目时视野要更宽广,现在一提找技术就是去德国,对同样具备优势的国家却认识不全面,比如在英国只热衷于投资房地产业。

在他看来,房地产投资再多,对国家经济和发展没太大作用和意义。曾担任过五年驻英商务公参的周小明认为,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除了美国之外,第二就是英国,中国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在英国市场的创新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寻找那些设计制造类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拥有技术,创新能力强,但受限于市场小资金少,如果与中国市场结合,走共同发展之路,彼此都会大受裨益。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日内瓦办事处主任席林格(Hubert René Schilling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今世界可能已进入一个市场驱动的逐渐逆全球化的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例如3D打印以及消费者对本地化产品偏好的一些改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全球化减缓,甚至是曾经全球化的生产转向更本地化的生产。

席林格认为,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首先应该继续实现经济再平衡,从纯粹的出口导向模式转向更强地致力于国内需求;其次,在国际层面,中国可以成为一个更强大和更直接的角色来倡导多边主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向着脱离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经济转型。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