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由量能的喜怒哀乐看市场变化

2016-08-15 08:45
0

 

上海证券报 乔通

“量在价先”的股谚早已被广泛接受。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之一,成交量也一直为各方所重视。但在实际应用时,量的高低问题却时常是“剪不断,理还乱”,而要客观地分析量能,进而研判市场,就有必要先从其历史演变入手。

多角度看待量能高低

如果用成熟市场的标准评判,目前不仅谈不上“低迷”,而且还比较活跃。在今年的151天里,两市平均每天成交约5334亿元,比较接近2010年11月2日5444亿元即多年前的单日天量,可市场却总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回顾历史可清楚地看到,A股成交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且不说太早的,2000年前后几年的日均成交也不过200亿元上下,而在最近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市场则曾有两次持续的大放量。第一次是从2007年1月4日首次突破千亿元开始,同年5月30日便超过了4150亿元,次年9月9日的阶段性地量则只有320亿元;随后两年虽都创出单日天量,但成交额没有形成不断放大之势。第二次由2014年11月11日开始刷新纪录之旅,2015年5月28日就超过了24200亿元,这与央行降息降准、各类资金蜂拥入市特别是高杠杆的使用不无关系。

正因为去年非常火爆,11月底以后再也没有达到过万亿元,这自然就给人以量能低迷的错觉。量能之所以会缩减,原因比较复杂,却与资金面、基本面并无太多的直接关系,这主要是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而去年暴跌后开始的巨额救市资金又导致大量筹码锁定性加强,且经历去年大跌后,市场风险意识普遍提高。这些因素势必会对股市先前的运行模式产生很大影响,成交量远低于去年就是其中之一,判断高低的标准就理应不同于去年。

仅就量能来说,高潮过后也必定有个修复的过程,前述两次大放量也说明了这一点。持续放量与声势浩大的行情相应,其后缩量过程则跟调整格局互为因果,但调整并非一味地下行,量能在萎缩的大趋势下也会有所起伏。

变化幅度与背离问题

界定量能高低,离不开对波动区间大小、交易时间长短等的考虑;判断其影响,还需要了解密集成交区在哪里以及收盘在此之上方还是下方。无论怎样,市场的喜怒哀乐都会体现在量能增减及其变化幅度方面,幅度过大往往与大起大落相关,极端例子莫过于今年1月7日锐减73%和8日激增3倍多这两天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内缩量25%和放大25%与40%以上的几天,沪深两市都没有下跌的记录,而其他变动幅度情况下的涨跌就显得比较凌乱了。

所谓背离,其实就是量与价之间存在的时差,股价发生转折很少会与成交量同步。不管是见顶6124点,还是着陆于1664点,成交量都具有明显的领先作用,2005年刺穿1000点大关、2009年折戟于3478点和去年大跌前,成交额也都事先发出了警示,只是重大转变与两者背离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一般说来,量价背离对判断中长期趋势很有帮助,背离时间越长越可靠,短暂背离的影响力就比较小,而且据此操作很可能还会导致错误频出。

日均额相对更可靠些

量价背离俨然已是市场的一大心病,原因就在于成交额的增减与大盘涨跌搭配得不太理想。今年七个多月每天正态分布,即量价同向变动的比例才六成左右,但若以每周日均额的缩放看,与沪深大盘涨跌同向的概率就提高到了七成,沪市前七个月的情形更是清一色的正态分布(深市5月缩量上扬、7月则放量下调)。据此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均额的变化与市场起落关系更为密切,而且较长周期优于较短周期的。

从2000年到2006年,两市日均额一直在123——383亿元之间波动,期间最大增减幅度高达60%,而由次低即2005年的134亿元提高到1933亿元则用了两年时间,2008年大调整时萎缩到1090亿元,减少大约44%;2012年,日均成交额1310亿元已先于大盘触底,三年后就提高到了10520亿元以上,增幅虽不及前一次,但也放大了7倍多,这无疑与市场规模扩大、社会财富增多等有关。反观每天之间的量价,变动就有些太过频繁,可靠程度难免就会下降,可随着周期的延长,日均额的分析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周、月实战行相对较强,而以年度得出的日均额,则是判断略显迟滞的最可靠信息。

切莫轻视资金的流向

在成交量相对低迷之际,资金在沪深两市之间的流向也不容低估。以总市值来说,沪市约占两市总市值的54%,流通总市值比例则约为60%,即便考虑蓝筹股数量不同这一因素,两市成交额也应大致相同。然而,在一度超过73%后,沪市的占比就一路走低,自去年9月15日后就从未超过深市;去年10月底开始,沪市成交额所占比例始终在40%上下,4月13日后进一步下滑,6月底还曾降至31%,纵使有合乎情理的特殊成分,但其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值得欣慰的是,8月第一周两市日均额虽降至2014年11月21日后的最低水平,可沪市最近的量能占比却稳步提升,蓝筹这一庞大群体随之逐渐走强,即使市场整体不断转暖,也为其他板块活跃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总之,现有的成交水平远说不上高,更与所谓低迷扯不上关系,而其增减及其幅度所透露的信息则依然很重要,温和而有节制的变化无疑有利于确保行情的健康发展,短暂的骤减与猛增都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两市间的资金保持均衡也是整体走强的必要条件。两市今年缩量已成定局,憧憬日成交万亿元不切实际,剩余的四个半月里还会相对清苦点,但市场趋暖难以改变,而5400亿元则是适宜的波动中枢,低于3000亿元仍很不现实,8000亿元难免再次诱发短期反复。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