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联钢 >> 精品文章最新资讯 >> 正文

外媒:汇改一周年 人民币可能已经近底

2016-08-15 08:42
0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5日彭博报道,8·11汇改一年以来,人民币(6.6469, 0.0132, 0.20%)虽然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波动,但近期在岸和离岸汇率均保持了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企稳,资金流向改变,外资加大增持大陆股债,一系列迹象表明跌掉逾6%的人民币可能已经接近公允价格了。

截至纽约时间8月12日,8·11汇改以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的跌幅达到6.4%,在新兴市场货币中排名倒数第三,同期该市场中表现弱于人民币的,除了允许汇率自由浮动、跌掉37%的阿根廷比索外,就只有贬值了11.5%的墨西哥比索。 在那些与中国有紧密贸易联系、抑或存在一定“中国敞口”的国家中,澳大利亚、智利、泰国和新西兰等货币表现也强于人民币。

然而,无论是从GDP增速、经常项目顺差还是基准利率来看,中国的现状都要好于上述大多数国家。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的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与中国有紧密贸易关系的国家货币都上涨了,唯独人民币跌幅较大并不合理。“外汇市场是相对的,过度看空人民币没有意义,” 他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我现在悲观程度要比之前降低了很多。”

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呈现企稳态势,GDP实现了6.7%的同比增长,超过分析师的预估中值。尽管不久前公布的7月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但发电量、粗钢和钢材产量等工业指标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势头。周浩表示,他对人民币/美元年底的预估已从四月初的6.90一路升至6.65。

波动率

市场上各种迹象也显示人民币或已企稳。 8·11汇改后一度触及11.49%的离岸人民币即期1个月历史波动率已经回落并稳定在2.75%附近,在岸人民币即期1个月历史波动率也从曾达到的9.1%降至2.23%,接近6月来最低位。

虽然6月底英国在公投中意外脱欧的事件曾使得在岸人民币一度触及8·11汇改以来最弱水平,但同期衍生品市场却波澜不惊。衡量贬值预期的指标之一离岸人民币1年远期合约点数在7月份的日均值为1,351点,低于年迄今的日均值1775点。进入8月该指标进一步下降,上周五报1,085点,徘徊在逾两年低位。

衡量市场做空水平的一个指标 -- 离岸人民币1年期期权波动率 -- 7月时也并未伴随着下跌的即期汇率而升高。8月12日该指标报6.72%,位于年内低点附近。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上升,人民币将升值,” 东方汇理银行驻香港的高级新兴市场策略师Dariusz Kowalczyk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预计, “就算涨幅不会太大,但也绝对不会像大多数市场人士预计的那么弱,我们认为人民币在下半年的表现会非常强劲。”

“英国脱欧事件过去一个多月后,中国看上去对本国经济的增长更加有信心了,而资本外流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Kowalczyk表示,“最近的数据甚至显示,流入中国的资本出现了多于流出资金的势头。”

资金流入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境外机构连续第九个月增持中国国债,年迄今增加近30%。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外资6月份增持境内债券477亿元人民币至7,640亿元,增持金额创逾两年来最大。彭博根据香港交易所数据计算发现,“沪港通”中北向交易7月份的日均买入成交额为16.7亿元人民币,比年内日均额高出约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定于10月1日将人民币正式纳入其储备货币篮子之际,世界银行获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债券,总规模为20亿特别提款权,规模约相当于28亿美元,以人民币支付。

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Brendan Ahern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很多人依然视中国为长期价值型投资。“美国要应付总统大选,欧洲要处理英国脱欧,但是中国不同,政府只关注一件事,那就是怎样推动经济转好,”Ahern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实现目标。数据显示,金瑞旗下一支专注于中国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自7月以来,日均交易量达到过去12个月日均量的近三倍。

尽管种种迹象显示人民币可能在接近底部,加拿大丰业银行驻香港的亚洲外汇策略师高奇提醒道,虽然从经常项目顺差等宏观指标来看,人民币确已大体接近公允水平,但在市场交易的角度,人民币可能仍会时不时走贬。

“如果美联储9月真的加息,那么人民币兑美元将不可避免的贬值,” 高奇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这种压力会继续存在,但我们预计今明两年不会出现一次性的大幅贬值。”

相关信息
热点排行
热点追踪
数据中心
中联钢视点
刊物下载
关闭

欢迎关注

中联钢联合钢铁网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络推广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会员中心 | 求贤纳才 | 中联钢动态 | 网站地图
© 2002-2024 Custeel.com.中联钢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总机:010-57930611 客服:010-57930529 传真:010-82350291
  京ICP证150882号  京ICP备1503568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15号